信息系统运维综合监管平台设定论文

【www.ahwmw.com--规划】

  按照系统规划、建设、运维管理、持续改进的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模型理论,国内石油化工工业信息系统的重点,已逐渐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升级换代转向数据中心生产运维和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运维工作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确保信息系统在企业生产经营发挥重要作用的重大使命。而伴随着系统集成化和高度复杂化,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不断加大,如何建设“安全稳定、架构合理、功能完备、标准规范、易于管理”的信息系统运维综合监管平台,已成为国内石油化工工业信息系统现阶段的突出问题。笔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套系统运维综合监管平台,包括一体化监管平台和协同监管平台两大功能模块,实现“网状布局”、“业务关联”和“随需而变”三大主题思想。通过一体化监控平台,多角度采集公司信息业务应用的运行数据,实现对硬件设备、平台软件以及网络的运行状况监控;通过运维管理知识与解决问题的经验共享,实现降低系统管理难度;通过企业级协同工作的模式,降低部署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减少部署和管理时间,提高响应速度,实现分级运维,分级负责;通过虚拟技术,实现数据备份,动态配置业务系统的系统资源。

  1系统功能

  要求借鉴国内外监控系统的设计原理,结合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以及平时运维过程中的经验,建立系统运维综合监管平台。其中,一体化监控平台包括主机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系统、软件监管系统和网络监控系统。主机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系统,包括查看主机的配置数据和实时性能数据;根据设备的当前性能数据值判断运行状况,符合告警规则就发出告警;软件监管系统主要由应用软件(ERP、营销、生产、协同办公等)提供的接口获得软件的运行情况;网络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查看网络当前的通断情况、链路当前负载、流量等数据。所有监控数据都计入数据库,形成历史数据。在建立运维工作故障处理的规范流程(包括突发事件管理流程、问题管理流程、配置管理流程、变更管理流程)基础上,建立协同监管平台。协同监管平台以门户方式体现,形成知识库,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并实现公司向总部自动上传要求的报表、故障报告及KPI指标,为建立运维人员考核体系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借助虚拟机技术,整合各个业务系统服务器,对桌面PC进行虚拟化处理,实现应用程序与硬件的分离,降低系统运维工作量。将目前运行的所有数据库系统部署运行在一台服务器上,既维护“一个应用程序/一台服务器” ,又可降低物理服务器的扩充。这样较少的硬件就可以完全支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该服务器的系统资源在各业务系统虚拟机之间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动态进行系统资源调配,实现服务器硬件资源的充分利用。

  2主要流程设计

  2。1系统示警流程系统采用监测系统主机主动监测各被监测主机网络连接状况和网络服务。如果网络连接正常,才对其他监测项目进行监测;其他监测项目(如各主机的CPU状态、磁盘使用、内存使用)则由各主机自身定时(如10min)采集并把被监测的数据传送到监测系统主机,由监测系统主机定时(如10min)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把分析结果写入数据库,同时把数据分析结果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有异常则通过监测系统主机发送异常信息至事先设定好的报警手机或者以消息的形式体现在运维门户上,同时也在桌面系统上告知系统管理员异常信息,让各主机系统的管理员在第一时间了解主机的异常状况,以便及时做出处理。2。2运维工作故障处理流程应建立运维工作故障处理的规范流程,便于运维故障的统一接口管理和服务追溯。建议流程如下:运维管理中心相关技术人员按照操作规程对所负责的运维设备及系统进行巡视,主动发现并解决故障或潜在隐患。运维管理中心值班人员利用网管平台软件对信息网络,应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提前发现并报告故障。一线运行维护人员在接到用户报修通知后,进行初步故障处理,无法处理的故障案例通过统一的服务接口(中心客服部统一报修电话)交由运维管理中心处理。运维人员迅速进行故障定位和处理,无法解决的故障请求原厂商技术支持。运维中心记录故障处理过程、方法和结果,形成有效的知识库,供运维分析、借鉴使用。

  3系统架构设计和基本原理

  3。1总体系统架构运维系统可分为3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各层之间松散耦合,下层对上层提供透明可靠的服务,上层操作与下层的具体形式无关。表示层处于最顶层,网页为主要表现形式,接受用户请求、获取客户端表单数据,向客户端返回目前,500kV电网相继有11个节点装设了PMU,其中500kV布日都变电站、高新变电站、吉兰太变电站没有装设PMU。2010年新增节点布日都站,其余节点也会相继装设PMU,以实现500kV电网的可观性。第二步:稳定分析,针对内蒙古西部电网2009年的冬大方式,进行稳定计算,分析电网的主要稳定问题及其相关节点,为PMU布点满足对系统动态特性和稳定性监控的要求奠定基础。第三步:同调性分析,在第一期的基础上,确定第二期布置PMU的节点:220kV电网的WAMS建设,在初期为了减少一次性投资,拟根据机组的功角同调特性在一些有代表性的机组节点上布置PMU,以及根据乌海地区节点的电压幅值同调性在代表性点上布置PMU,这就形成了第二期布点方案。第四步:在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基础上,为实现内蒙古电网500kV /220kV网架的可观性,第三期布点的基本原则如下:①尽量减少PMU布点,以实现500kV /220kV网架具有可观性;②根据稳定分析结果,不同的节点具有不同的权重,使得加权的可观性最大。第五步:根据同调性和可观性分析结果,综合考虑确定PMU的布点,可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分批布置。

  4结束语

  本课题的特色在于能够紧密结合内蒙古电网的实际情况,进行内蒙古电网广域测量系统应用情况、PMU的配置及布点分析,通过最优的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建设,达到最经济即PMU的数目最小,最可靠即故障后(某条线路停运)系统的观测冗余度最大,从而确保内蒙古500kV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解决内蒙古电网的暂态安全稳定问题,并满足电力系统快速发展造成运行方式频繁变动的系统稳定性的需要。但是,要做到PMU的数目最小、系统的观测冗余度最大,就需要根据系统运行方式的不断变化进行布点方式的修改和完善。



本文来源:https://www.ahwmw.com/jiguandanwei/78413/

《信息系统运维综合监管平台设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