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www.ahwmw.com--心得体会】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盾。” 这首《西江月·井冈山》是一九二八年秋毛泽东主席在井冈山写的。记得在中学时代我就读过这首词,心里一直在想井冈山黄洋界战斗的情景,当时红军在井冈山是怎样干革命的?我想一定是伟大的、轰轰烈烈、干劲冲天、冲锋陷阵,把敌人一扫而尽,真是痛快。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国家繁荣富强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为了庆祝我们伟大的党九十周岁生日,我校支部决定在暑假期间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到井冈山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七月十八日凌晨四点我们从罗甸出发,到贵阳火车站坐十点四十到江西省永新县的火车,到十九日凌晨5时到站,当地导游接我们上了大吧车,在车上又睡下了,一觉醒来到了井冈山。
井冈山真的太美了,抬眼望去都是山,山势高峭,地势险峻。只有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似小溪在山间川流不息;满山的青竹一山连一山,微风吹过,似海涛在轻声地歌唱;山腰云雾飘游,山村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正如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中写到的一样:“……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我最想知道的是毛主席和红军当时是怎样来到的井冈山,一路上导游对我们说到:“1927年9月毛主席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的安排,在湘赣边境发动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一支工农革命军,他带领这支队伍于1927年10月上了井冈山。在这里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并组织实施土地革命,建立起地方武装和党组织,成立了工农政权。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以宁冈县的茨坪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以说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当时的井冈山是没有现在的公路,只有一些山间的小路,山里的村民当时还是很贫困的,最富有的就是山中的青竹林、红米和南瓜。”
一路上我们就唱着红米饭南瓜汤的歌,走进了大井村,导游对我们说:“毛主席在这里住过,有一部份红军在这里住过,你们看这是当时红军们的练兵场;这块石头是毛主席坐过的读书石,毛主席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看书的。这座房子是毛主席、朱德等红军指挥员住过的。”
来到了小井村,走到小井红军烈士墓前,缅怀我们的烈士,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接着参观了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看到那些简陋的、自制的医疗器械和山里采集的一些草药,我们没有谁说话,只听导游在说着当年红军战士们受伤,有好多战士因没有药救治,牺牲在这些房屋里。望着墙上战士们的遗像,读着他们的生平,我只能流泪。就是这些红军战士把中国革命推向了正轨,他们跟着毛主席建立的农村根据地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燃烧着,烧灭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黄洋界上炮声隆,我们来到了黄洋界。果然黄洋界地势极其险要,左边是深谷,谷左是陡峭高山,右边是陡壁,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它是永新、宁冈通往根据地的必经之路,是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导游说:“当时毛主席在永新附近指挥31团围攻敌人,敌吴尚的第八军探听我军主力和毛主席都不在井冈山,便调集四个团的兵力向黄洋界扑来,而在井冈山的红军部队只有两个连,兵力虽少,但家里的粮草、武器弹药充足,马上动员组织赤卫队、暴动队、妇女队、少先队来配合红军作战。1928年8月30日,敌人发动了四次猛功都被我军打退,当时我军还有一门迫击炮,两发炮弹命中敌人,敌人惊惶失措地大叫,红军主力来了,我们被包围了,便乘着夜色逃跑了。”我们红军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我们的红军战士英勇能战,我们的根据地坚如钢铁长城。
今天我终于理解了井冈山的精神是什么?就是革命前辈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作风,建立农村根据地的路线,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
今后我要学习井冈山的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用井冈山精神来武装自己,继承先烈们的遗志,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团结战友,严格要求自己,为二中的发展,为学生们的成长奉献自己的一切,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共产党员。


本文来源:https://www.ahwmw.com/xindexuexi/79145/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