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通用15篇)

【www.ahwmw.com--征文范文】

&Nbsp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创业人才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文章15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融资管理的内涵及主要方式

   融资管理是企业为满足自身资金需求,实现融入资金的风险与成本的双重控制,通过风险、可行性分析等而选定的融资战略及相应的融资模式,以构建更加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融资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企业财务目标、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与方式、确保资金结构的合理性。目前,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大类。其中,内源性融资是企业通过经营利润的积累,作为企业运营资金的来源,如企业的资本公积、折旧基金、累计未付工资等,其具有低成本性、低风险性等,但融资规模相对有限。而外源性融资则是企业融资的首选方式,它能借助金融市场向社会筹集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常见的有:向商业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以企业固定资产融资、通过上市发行股票融资、互助式担保融资、民间借贷等融资方式。外源性融资规模较大,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资金需求,但融资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

   二、企业融资管理现存的问题分析

   (一)风险意识和资金成本观念较差

   目前,一些企业为解决眼前经营问题,盲目举债,不顾资金利用效率的高低,也不管企业资本结构如何,在融入资金前对借入资金的使用缺乏合理的财务规划,导致资金闲置、浪费问题严重,增加企业财务风险。资金成本观念差体现在缺乏对企业融入资本的成本与收益配比原则的考量,财务人员融资时,只在意目标资金的筹集,而不考虑资金成本,淡薄的资金成本意识也使企业融资管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

   企业融资方式虽多,但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我国现有的融资渠道仍相对狭窄,尤其是未上市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主要集中在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银行贷款等方式;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则集中在银行贷款,以及借助于担保公司的担保贷款等,融资渠道单一。由于上市融资门槛较高,债权融资流通性较差等,使得大部分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而银行业惜贷使企业难以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

   (三)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混乱

   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财务信息失真,因而难以获得期望的融资额度。一是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人为粉饰经营业绩的行为,从报表层面看,表现为企业资产、收入规模与盈利状况不相符。二是会计核算及科目使用与实际不符,存在故意错用会计科目的现象,或是通过提前、推后入账的方式影响财务报表数据。三是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导致企业融资审核不过关。

   (四)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对于多数企业而言,由于上市融资不易实现,因而多数采用从商业银行贷款的债权融资模式。这一方式相对安全,且贷款利率在企业的承受范围之内。但从实际情况看,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认为中小企业并非“优质客户”,给其发放贷款比大型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性,而且中小企业可抵押的、易变现的资产相对较少,因此商业银行并不热衷于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即使受理此类业务,也会要求偏高价值的抵押物,使得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三、加强企业融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风险意识和资金成本观念

   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应理加强风险意识,在综合分析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将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有效结合,避免资金闲置问题,以降低因融资成本过高引发的财务风险。在降低资金成本方面,企业要合理预测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提前做好融资准备,分阶段进行资金筹集,以实现降低资金成本的目标。此外,要分析各种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其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在规避融资风险的基础上,选出融资成本最低的方案。

   (二)完善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层面应采取措施完善金融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环境。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规范各类融资形式,使得各类融资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勇于创新,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在相关制度的保障下,充分发挥新融资渠道的作用。此外,应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为外源性融资奠定基础。通过完善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使得各项指标满足外部融资要求,为企业争取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应做好融资渠道储备,避免依靠单一融资渠道带来的风险。

   (三)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报表信息真实性

   不论企业以何种方式融资,都离不开对其财务报表信息的审核,只有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才能获得所需的资金。企业应加强自身现金流管理,努力提升经营业绩,增强获利能力,从本质上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这样才能争取更多的融资渠道。此外,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分阶段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并在财务报表中如实反映。这样可以使投资者在做出投资行为前,客观评估企业盈利能力与发展潜力,进而决定是否投资或是投资金额的多少。

   (四)提高商业银行对多数企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上应倾向于扶持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通过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平台、加强司法监督、提供财税支持等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组建公开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企业融资的信用管理,促使企业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提升企业资信度。三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合作型的金融机构及相关中介结构,疏通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并规范民间融资机构,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二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银行的制度约束、政府缺乏支持及现存的社会环境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提升企业素质,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企业;融资难;对策

  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服务、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筹资难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健康发展。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差、融资难问题,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就目前我国国情来看,我认为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银行的制度约束、政府缺乏支持及现存的社会环境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提升企业素质,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初步分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政策,中央银行和各类商业银行也逐渐认识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制定了若干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这些措施和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目前融资难问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仍受到诸多限制,其融资难的问题并末得到实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中小企业的机制障碍

  1、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

  首先,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产的抵押率一般为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一30%,专用设备为10%。其次,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既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也不愿意请人为自己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作担保人。而且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往往是一家企业出了问题会连累一批企业,这通常又被认为是社会稳定所难以承受的,使担保常常变得有名无实。因此,从东部到西部,各家银行担保贷款比重在下降,抵押贷款比重呈上升趋势。最后,抵押担保费用高及资产评估服务不规范。由于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以及公证等众多管理部门,而且各个部门都要收费,如果再加上贷款利息,所需费用几乎与民间借贷成本相近,普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另外,资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还属于部门垄断服务,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评估登记的有效期短,与贷款期限不匹配,企业为此在贷款期限内要重复进行资产评估登记,重复交费。

  2、规模小、资本技术密度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巨多,但大多仍处于小规模运转状态。从2001年的资料看:我国私有企业为203万户,从业人员2,714万人,户均13.39人;注册资本金2001年底达到18,212亿元,户均8,971元。同期,个体工商户为2,433万户,从业人员4,760万人,户均1.96人;注册资本金3,436亿元,户均14,123元。另外,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包括设备的新旧程度、技术状况、自动化程度等。总体上讲,我国国有企业比世界发达国家落后,私有中小企业比国有企业落后,相当一部分乡镇中小企业是用城市企业淘汰下来的设备。我国工业普查资料说明,我国主要工业企业的设备技术状况是:属于70-80年代国际一般水平的占12.9%,国内先进水平的占21.8%,国内一般水平的占47%,国内落后水平的占18.3%。而世行研究报告显示,按国际水平要求,我国国有企业设备技术水平属于国际60-70年代水平的占20%,仍可使用的占20%-25%,应予淘汰的占55%-60%,与国际技术装备水平相差20-30年。因此,我国的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技术装备是十分落后的。

  3、人才缺乏、管理落后

  由于我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吸引到所需人才。这有从业人员社会观念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主自身素质的因素,不重视人才。据统计,全国大企业每百名职工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10.46人,中小企业仅有2.96人,许多甚至根本没有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同时,因为缺乏技术和人才,中小企业业务经营能力差,且一般都缺乏中长远规划目标,又难以引进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造成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处于市场上的弱势状态。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及其一般管理者还停留在家庭式管理状态,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较为大量而严重地表现为管理中存在决策简单化、主观专断现象,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

  4、产品质量可信度低、信用观念淡薄、缺乏信誉

  中小企业由于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管理上的落后,其产品的质量很难保证,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来自中小企业的不在少数。致使人们对中小企业产品很难认同,导致其产品很难畅销,甚至可能大量库存,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使其有限的流动资金也被占用,无法扩大再生产,使其经营勉强维持。但不可否认,也有不少中小企业,其产品质量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与此同时,信用观念淡薄,缺乏信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要因。信用是一种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中,信用己成为市场交易的基本准则。而在我国,信用不足己成为中小企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尤其是个别中小企业的某些欺诈行为和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欠税等信用问题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使得众多投资者望中小企业而却步,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资信较好的大企业及国债市场。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其资金的安全性,只能设置更高的要求以及更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使得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更加难以满足。

  (二)银行的制度约束 

  1、金融改革不到位、商业银行商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金融业的主角中、工、农、建四行还背有相当沉重的历史包袱,其他众多中小商业银行无不以争抢和保持大客户为开拓重点,金融改革不到位,人为因素还突出。国有大中型企业欠款难还,毫无疑问,对于本来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贷款份额造成挤出效应,使中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生存意识均比较薄弱,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缺乏内在积极性。

  2、银行控制风险的要求

  我国金融改革力度的加大,使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实行了信贷收缩和信贷集中的策略,银行加强了信贷风险的控制,责任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日益强化,并且大部分实行了终身责任追究,银行贷款的门槛在不自觉中抬高,大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认定主要是以大企业的指标作参照,用大企业的标准评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大部分中小企业也就很难达到发放贷款的条件。

  3、银行内在经济利益的要求

  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是盈利性,管理目标是实现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因此盈利为其主要目标。提高盈利水平,就要在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在扩大负债规模的基础上扩大资产规模,合理安排资产结构,提高生息性资产比重;同时,在满足贷款和投资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负债结构,降低筹资资本,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中小企业尽管借款数额小,期限短,但在银行的每笔业务流程完全相同,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与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贷款的手续完全一样。这说明,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成本高而收益低。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本身一些固有的缺陷,使银行对其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银行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中小企业申贷无门,实在是事出有因。

  4、缺乏保护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

  由于法律、法规对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现在银行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大多数是宏观指导性的意见,缺乏相关法规的配套、衔接,使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都缺乏参与市场公平竟争的法律保证。加之由于人为因素的原因,一些地方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法院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低,银行在维护金融债权的过程中“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也多次发生,加剧了银行“恐贷”心理,从而也造成“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局面。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

  1、国家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

  (1)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

  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扶持政策,使其融资问题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却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缺乏配套的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现行金融体系还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动作了过分严格的控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2)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的要求,政府应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特别的扶持,其中最为迫切的一个环节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专门机构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实施政府的相关政策主张,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基木成功经验。而在我国,现行的管理模式是按所有制及部门组成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有关中小企业机构设置重叠,职能重复,政出多门。迄今为之尚无一个统一的专门机构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这样不仅不利于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协调,也不利于政府对它们进行宏观指导的政令的有效实施。

  2、直接投资渠道对中小企业障碍重重

  (1)尚未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层次、不同风险度的股票交易市场

  为了控制金融风险,我国政府近年来已将证券交易严格控制在证券交易所范围之内,其余的场外交易基本上属于非法交易,形成了资本市场几乎只有交易所一个层次的独有景观。这一结构单一的资本市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已突出表现在:一是难以发挥资本市场机制;二是难以提高资本市场的集中度;三是不利于降低资本市场的整体风险。导致大量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资本市场渠道筹集资金。

  (2)发行上市门槛高、层次不够

  在股票市场上,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的最大障碍是规模限制。按我国法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000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这些规定显然将很多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挡在资本市场门外。多层次上市标准是海外成熟市场的共同经验。虽然深交所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块,但其并未降低上市门槛,与主板市场的区别不大,只向多层次市场迈出了很小的一步。

  (3)中小企业难以利用债券融资方式

  至于发行债券,尽管我国民间投资的潜力巨大,但社会投资需求与民间投资供给的长期错位造成了民间投资领域的极度狭窄,目前发行的重点建设债券、中央企业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利率固定,期限较长,主要用于大规模进行的工业技术改造、城市化进程以及基础设施等资本密集型项日的投资,带有政府主导垄断的推动型色彩。姑且不说中小企业难以进人这一投资领域,投资项目也不是中小企业的强项,就债券本身所具有的利率、期限特征和所有制特征也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的需求。剩下的只能是民间借贷,这一渠道除了资金有限、满足不了中小企业规模扩张的需求外,还因其“非法”而受到打压。

  3、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

  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基本上是与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配备,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却未能相应的建立起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不仅如此,一些原先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也纷纷并成合作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也发生了改变,致使中小企业信贷渠道愈发变窄。一些中小企业只好转向民间渠道融资,民间融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样不仅扰乱了我国的金融秩序,而且还时常发生经济纠纷。民间融资问题的解决己不能简单地靠行政手段,必须积极地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才能使该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4、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在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了顺利解决该问题,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后,据统计至2001年6月底,全国中小信用担保机构己超过21111家,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和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的商业担保机构也超过11111家,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了省级担保机构,上述担保机构筹集担保资金约11111亿元。我国担保体系在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缺口上己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由于担保资金的有限性,对于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而言,其只是杯水车薪,且担保资金的追加并没有制度化。没有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没有有效的资金来源,仅仅依靠自身担保费用和利息收入,很难维持担保基金的有效运作。二是由于担保基金是政府组织出资,是行政产物,其不能完全摆脱政府干顶,担保业务市场化运作受到了限制,影响了担保功能的正常发挥。二是由于我国对担保基金未能建立起再担保制度,使得担保基金的风险分散与转移能力均较弱,担保机构承担了较大的风险。

  5、风险投资机制建设滞后

  由于我国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风险投资机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首先,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单一。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投入,个人、企业、机构等投资潜力未被充分利用。风险投资的社会化程度不高使得资金规模有限,同时也使市场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其次,风险投资注入时间滞后。美国风险投资约有80%的资金主要集中于风险企业的成长阶段和创建阶段,其余20%投在种子期及成熟阶段。而我国90%的资金投向成熟企业,真正应起作用的创业阶段的投入却极为有限,风险投资注入时间滞后使得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及产业化水平均较低。第二,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存在缺陷。顺畅的出口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关键。风险投资的最终目标不是经营企业,而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管理后相机退出投资,从而获得较高的回报,这是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的积极性之所在。从我国现行的市场机制来看,风险资金的退出渠道尚未完善,有的退出渠道尚未形成,有的虽己形成们但运作却不规范,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最后,与风险投资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不健全。我国在风险投资力一而没有相关独立的法规,风险投资只能按公司法来管理,公司法而未能对风险投资的特殊性作出相应的规定,从而使不能给风险投资者以必要的法律保证。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面作出努力,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银行要加快改革步伐,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政府要发挥政府推动和引导作用,要培育一个良好的社会融资环境。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各方面建设

  1、实行灵活的经营战略、提升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要实行机动灵活、市场适应性强、拾遗补缺的经营战略,避开行业内大企业、大公司所关注的热点项目,选择他们易于忽视而又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缝隙”产品或配套产品,用有限的资金,采用“小而专、”“小而精”、“小而新”的发展模式,在大企业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或是选择在某一个行业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大企业,实行强弱联合,采取依附协作的经营战略和生产方式,充分利用大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形成“小而联”的企业发展结构,突破中小企业自身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

  2、多渠道筹资

  中小企业要采用多种形式的筹资架道,利用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筹集资金,量力而行,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实力,循序渐进,减少盲目性,防止不切合实际的攀比性,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快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要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增加透明度,保证对外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增强信誉,积累信用,建立起一套适合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现代管理制度。

  (二)金融机构要加快改革、转变观念、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1、金融机构应转变观念

  国有商业银行应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调整信贷政策,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支持中小企业的的合理资金需求,遵循公平、公证和诚信原则,逐步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人的比重。商业银行在组织制度方面应创新,现在各国有商业银行除总行己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外,一级银行和二级银行也设置了中小企业信贷机构,制定和执行对本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策略。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这一经验,改善金融服务,使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2、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就是银行的间接融资,但是我国各银行机构的贷款品种的一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多样化。因此,我国各金融机构应根据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不断进行开发和探索创造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一般资本金数量少,资产规模小,很难满足银行资产抵押的要求,尤其是很难提供土地和房产的抵押,并且也很难找到满足银行要求的有实力的大企业为其提供信用担保,但其业务一般比较频繁,且资金周转快,因此会有许多短期的金融工具,如发票、应收账款、运输途中的货物等,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信用工具,应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出发点。目前,我们予以鼓励的就包括了为中小企业开办融资租赁、仓单质押、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理、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还可将企业法人和股东的个人则产纳入抵押担保范围,从而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同时,金融机构更要研究开发适应中小企业中长期资金需要的金融产品。

  3、加快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我国金融机构受旧的经营观念和实际垄断体制的影响,习惯于坐等客户上门开展业务,不会去主动了解客户,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客户的主动信急沟通意识较差。我们认为,现在除了要创新金融产品以外,对于服务模式也是应该有所提升的,要形成正确的信贷营销观念,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去了解、争取客户,培养符合自身银行特点和优势的客户群,而不是盲目跟风,一味地盲目向所谓的“优质大客户’集中,特别是要学习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做法,做好信贷市场的细分工作,善于从广泛的市场客户,尤其是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发现和挖掘成长性好的、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主动加以支持和培植,使之发展成为自己稳定的客户。

  4、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要加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扶持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潜力的科技型、城市劳动密集型和社区服务型的优强中小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对于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中小企业,开通贷款“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效率,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发展前景好,信用水平高,经营稳健的中小企业要实行倾斜政策;银行系统要加快金融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综合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在国有商业银行积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同时,要促进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多方位的金融服务。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融资环境

  1、政府必须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民营企业自身来看,其涉及领域较广、数量多,基础庞大,但除少数企业进人一些高技术领域外,大量的是传统的商业流通业、房地产和一般制造业,还缺乏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在发展中,内部和外部的作用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依靠自身力量,但政府的引导作用也至关重要。政府和人民银行应采取正面引导等措施,进一步净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和信用环境。

  (1)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和引导

  政府应在管理咨询、行业指导、技术创新、人力保障、税费政策等五个方面加强服务,提供足够的优惠政策,促其提升产品技术含量,避免重复建设,引导其增强市场竟争力。要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治理结构化,规范财务制度。

  (2)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

  通过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调和配合,以人民银行为主体建立征信机构,将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的企业信用信息统一收集,建立咨询服务平台,作为评定企业信用等级和查询的基础资料,以便银行掌握企业真实情况。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一经查实,全力打击。

  (3)给予民营企业公平待遇

  不仅要在法律、政策上,更要真正在理念上做到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除国家特殊规定的以外,所有投资领域,民间资本均可进入;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人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人;在实行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其优惠政策对民营企业同样适用。要放宽对注册资本的限制;放宽对专项审批的限制等;制定专门办法,加快解决民营企业土地、设备抵押、登记难等问题。

  2、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融资环境

  (1)建立社会信用担保机构

  要充分认识和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要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起多层次、多结构、多种所有制并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完善和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规范发展,保证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运作符合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避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成为企业转嫁风险的避风港。各类型的银行金融机构要与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平等的业务联系,银行对有信用担保机构担保的中小企业实行有差别的贷款利率和扶持措施。

  (2)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银行

  国外大多数国家都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我国缺乏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应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方面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对需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贴息和低息贷款。商业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或联社改制而来,充分发挥这些区域性银行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服务。

  (3)促进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

  要促进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如民营金融机构和外资机构。出于对金融风险的考虑,这两种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一直受到广大的争议,但是,事实证明,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监督,他们是可以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贡献力量的。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依据我国现实经济情况,进一步放开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即通过政策法规进一步放宽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木进入中小金融机构的限制;其次,对于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金融行业投资,政府要改变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干预方式,而应当把重点放在政策监督、法律规范和政策引导上。

  (4)实施发展中小企业股票和债券市场

  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发展中小企业股票和债券市场,逐步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市场,以适应不同的中小企、不同的融资需求渠道。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融资空间,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体现优胜略汰原则。

  总之,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的研究,切实可行地采取措施,改变现有中小企业的融资格局,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晓红,郭卢混.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张雁翎.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3,(2).

  [3]李军.企业融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7月.

  [4]王群琳.多种途径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3).

  [5]刘新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述评[J]经济学家,2005年2月.

  [6]张昌彩.中国融资方式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

  作者:王宏男(1968-)河南南阳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经济师 

第三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融资方面:自我积累意识不强

  与规模较大的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发展多依靠自我积累,企业发展的资金多来自企业家自身创业的原始积累,企业资本构成的多元性不够,对内部资金依赖性较强,外部融资比重小。受到资金实力的限制,中小企业的贷款多有“急、频、少”的特点,一旦企业出现资金短缺,很容易引发财务危机。

  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由于企业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很多中小企业多进行家族式管理,管理相对粗放,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对现代企业制度理解不深,导致企业整体的自我积累意识不强,在利润分配中留利不足,资本积累少,自有资本薄弱,加之中小企业在现行税制中无优势,商业银行的贷款周期相对较长,银企之间需求和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使得中小企业依靠内部融资的情况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二)外部融资方面:融资渠道有待扩宽

  中小企业在外部融资环节结构相对单一,在金融贷款、资本市场、其它民间金融机构等途径,获得的资金支持都相对较少,融资渠道的狭窄间接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

  1、商业银行支持力度有限

  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以银行为主,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然而,目前国有大型银行的贷款政策向大中型企业倾斜,国家也未对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配套金融支持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资产和还贷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银行的票据承兑、流动资金贷款、长期贷款等也很难向中小企业开放,导致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小额短期贷款。另外,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中小企业虽然获得了大规模的扩张式发展,但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的途径并未同比增加,门槛依然较高,包括城乡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资金有限,使得中小企业发展中所获得的资金受限,存在僧多粥少的问题。

  2、资本市场准入门槛较高

  除了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资金受限外,中小企业在金融中介、信托、互助基金等资本市场也不占优势。首先,中小企业资金规模弱,企业资信差,在资本市场上能够提供的质押资产有限,所以在中介和信托市场获得大额资本的机会少。其次,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不仅在优惠方面无优势,而且利息更高,手续更复杂,需要高额的抵押和担保费,增加了资本风险,高额的抵押担保费也增加了企业运行风险,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此外,中小企业大多技术或产品不够成熟,技术含量低,上市的可能性极小,难以通过股权融资获得资本支持,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的二板市场尚未启动,种种原因造成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高,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因其制度灵活、发展活跃、富有活力,而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提供多元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针对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融资渠道单一、从银行和资本市场获取的政策和优惠支持较少、业务拓展和规模扩充很容易面临资金困境的现状,必须从多个层面提供支撑。现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一)企业自身: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根据哲学的对立统一原理,事物的内因起到决定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鼓励企业自身努力发展壮大,提高抗风险能力,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首先,企业应该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家族式管理企业应该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合理配置企业所有权,淡化家族式经营色彩,适当情况下进行企业改制,为企业融资创造更良好的环境。已经进行过改制或实施现代化管理的企业,应该提升资本积累意识,注重科学分析,减少盲目投资,提升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建立自身的良好信誉。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也与企业自身信用差,企业因破产导致的讨债、废债现象普遍有关。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在外部融资的过程中,树立自身负责、守信的良好形象,为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提高信心。

  (二)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

  针对大型商业银行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的门槛较高、审批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等问题,应该积极发展地方性中小政策性银行和投资公司,同时培育一些民间金融机构,针对基层中小企业,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和中介担保方法,通过信用评级来科学评估企业的可贷款额、发展潜力、还贷能力,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例如,在我国中小企业云集的温州市,其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就比较多,民间融资渠道也十分畅通,融资手续和程序相对简化,审批效率较高,融资体制相对成熟。在这种环境下,大量民间资本的融入,不仅有利于盘活城市资本利用局面,也有利于温州市广大中小企业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解决融资困难,推动企业发展,使得温州成为我国优秀中小企业的聚居地。

  (三)国家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扶持态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鼓励自主创业。要解决中小企业群体融资难的问题,可以从提供财政补贴、采取税收优惠、提供信用担保、发展风险投资等方法。

  在财政补贴方面,政府提供的扶持力度应该根据中小企业的情况而定,并经过政府认可的专家组认定,对于评估认为企业技术先进、具备发展潜力,但短期发展有困难,面临亏损的中小企业,以及正处于上升期的创新性企业,可以考虑提供财政补贴,鼓励自主创业。

  税收优惠是目前世界各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用方法,目前,我国对企业统一征收所得税,可以考虑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采用中小企业低税率、大企业高税率的差别税率,鼓励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高新技术型企业,还可以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信用薄弱的情况,政府应该帮助中小企业扩展更多的融资渠道,可以由政府牵头,建立专项基金,通过社会渠道、企业捐助等途径,用于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用担保,由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来运作,缓解中小企业在创业期缺乏信用担保的情况。

  三、结束语

  中小企业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构建经济发展多元化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受到金融体制、融资结构、融资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还面临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发展困局的问题,应该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发展内部和外部融资环境,提供机构、体制、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第四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在规模、管理、资金以及抗压能力上都没法与大企业等量齐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融资困境。本文先介绍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再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内外两方面分析梳理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自身管理欠缺、政策落实不到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拓展思维,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探寻能帮助这类企业的融资新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正在不停的增加,总的来看也拥有良好的势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已是经济浪潮中的重要一员。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在经济运行中所做出的贡献愈发明显。然而早在09年的时候,就有研究表明:80%的中小企业存在获取资金困难的境况,导致这些企业自己的成长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可见,难以缓解资金需求这个问题早已成了中小企业变强变好的阻碍。我们的政府虽然不停地出台各类政策,而中小企业融资却一直是个大难题。

  (二)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开放达到更高的层次,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成长得十分快速,它们已经在经济和民生的各个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缓解就业与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我国企业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高于90%,它们为我们悄悄贡献了近65%的经济总量以及大约49%的财政税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为减轻地方性的就业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很有活力,它们没有那么壮大的规模,经营方式也不是那么死板固化,这些长处能使企业灵活地进行生产经营工作,同时有助于我国经济资源的恰当利用,推动整个地方的经济增长。今天,用什么办法才能克服它们难以获取足够的资金这一困境,不仅决定了中小企业能否长久兴盛,而且事关我们的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繁荣。

  此文主要基于实际需要,总结出中其融资存在的问题以及从不同视角提出解决方案,提出创新途径。笔者觉得这个题目有不容小觑的探讨价值。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中小企業本身规模较小,资金需求量与大企业相比虽然比较小,但是它们的资金使用情况不够乐观。这往往与它们的经营管理者的自身素养不高息息相关,中型企业暂且不说,但小型企业多为个人建厂运营,往往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懂得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流动比率分析等,也容易忽视销售货款的适时收回、坏账准备的及时确定等,有的小企业甚至不注意评估生意往来的客户信誉、偿还能力。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企业未必能做好相关财务管控工作,非常容易出现预算、投资、融资等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从而影响整个资金流转过程。

  (二)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

  各种经营信息难以及时、充分、完整地传达出去这个问题是公认的难题,很多的中小型企业都为其所困。正如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所分析的那样,中小企业并不是都不可靠,其中必然有发展前景很好,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它们理应获得充足的资金供给来支持它们的发展,这对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市场经济的强大都有好处。但是,它们夹杂在众多企业中,不能有效地将信息传播出去,即使它们拿出了漂亮的账本,但由于金融机构想要降低风险,保护自身利益,还是会减少融资行为的发生或减少融资额,因此,它们也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

  (三)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为了扶持中型小型企业发展,我国不断通过形形色色的法律规定和特定的一些政策来为中小型企业的成长拓宽空间,尽管这些法律法规减轻了它们的成长压力,但还是没能于根本上把它们获取资金困难的情况处理掉。从一方面来看,有什么样的政策就会有什么样的对策。即使我们的政府不断地发布扶持中小型企业成长的政策,但真正问题不在政策的缺失,而在于政策的落实。我国的很多政策都不具有法律的刚性约束,大城市也许还好点,小县小镇(尤其是西北地区)能一丝不苟将政策落实到位、给中小企业带来切实利益的很少。另一方面,政策有了,我们还缺相应的监督机构来监督、保证政策能落实、能惠民,没有监督机构,在实行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也不能及时对政策作出调整。

  (四)民间借贷利率高、小型借贷机构抗风险能力弱

  中小企业对资金供给的要求具备了“短、小、频、急”这四大特别之处,很多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融资的它们往往会转向民间的不正规贷款或是地方性的小金融机构、信贷公司等。在这些方式下,中小企业虽然能较简便迅速地筹集资金,解一时之急,却又因民间借贷没有足够完善的相关法规来约束,不乏坐地起价的现象,利率通常较高,往往还伴随着一些不规范的约束条件。

  地方性的小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虽然也能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但它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再加上经济大环境瞬息万变,小型借款机构能否在风云变幻中抵抗外来风险、保住自身都是问题。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中小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在资金利用这个关键词上,中小企业应该特别关注。它们所处的融资环境本就恶劣,如果连现有资金都利用不当,就容易造成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应当注意“开源节流”这四个字,企业更能掌控的是“节流”。在“节流”上,企业必须强化对流动资金的管控,尽可能减少现金支付,降低不必要的现金流出量,也可采取纳税筹划的方式,通过正规、合法的渠道适当地减轻资金负担。总之,中小企业需要将目光放长远,尽量落实资金管理的三大目标: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这样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它们的资金高效使用,如果能够自给自足,还担心融资难吗?

  (二)重视风险评估

  重视这个问题有利于中小型企业降低发生资金短缺的几率。这里所说的风险遍布企业生产运作的许多层次,因此,企业若能按下图所示的步骤依次做好风险界定、风险辨识、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就有很大的机会发现日常运作中隐藏着的大大小小的风险,进而规避它们,防止资金短缺。

  比如,企业应当注意评估生意往来伙伴的财务状况,看看他们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否有能力及时偿还应收款项,是否能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减少资源浪费;再比如,企业应当重视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自己所处的行业是否有可能出现不景气的时段,并为此做好相应的准备,防止货物销量急转直下,存货大面积积压或是出现贬值现象,导致经营运作的资本没有办法及时收回,周转无力。做好风险评估工作,企业也能减少资源浪费,面临选择时也能尽量规避风险,“择良木而栖”。

  (三)通过立法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制度

  中型和小型企业的贷款模式一般来说有下面这三种: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这三种方法都要涉及担保二字,而大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担保力度不足的难题,能够为融资进行担保的中介机构又比较少,而且它们的担保能力也不是足够强。

  要处理好上述问题,我们应当努力将中小企业担保制度愈加具体化,将门槛适当放低一点,进一步优化抵押等担保环节多,手续繁杂,成本也比较高的情况,由法律来确保制度实施到位,并且不断对它们使用的这些体系做出改进,让其得到优化,让中小企业不再对担保问题望而却步。

  (四)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几点创新措施

  1.采取“链型”融资。所谓“链型”,主要是指供应链等链型结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们不是非要将其看成单独的个体,而是可以将它们看成组合看成整体。对于利用供应链进行资金的获取,世界上有很多该方面的研究人员做了研究,在他们的探究下最终推出了“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

  供应链都存在核心企业,它的周围有很多的小企业作为它的上下游经销商而存在,它们虽然小,但整个供应链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它们的正常运转与协作配合。既然在这整个链中各个大大小小的企业之间联系紧密且长期合作,若银行对该链中的某一个成员(主要是位于核心位置上的大型企业)发放贷款,那么在其他成员比如中小企业急需资金的情况下,资金充裕或是有渠道融资的成员可以通过应收、预付账款等方式帮助它们渡过难关,因为帮它们也就相当于帮自己。

  在一般情况下,银行等机构不容易做到对小型企业的全部营业信息了如指掌,而把它们放在一条条的供应链中,上述机构就能透过整条供应链来了解它们的真实状况。因为供应链中各个企业在与中小企业的长期合作中,能积累很多生意伙伴的各种信息,应该会稍微弱化信息传达不到位的情况,有助于银行决策。我们可以认为,供应链金融具有良好的使用潜力,不失为一条好途径。

  2.通过互联网金融融资。互联网金融最近几年十分流行,虽然它与民间借贷没本质区别,但是它将互联网作为平台,有利于更多的资金流动(民间借贷往往受到地区的限制),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

  互联网金融有助于缓解我们所讨论的中小型企业渴求资金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它使企业的多种数据能够被供给资金者获取,融资双方通过互联网就能进行供需配给,降低了融资成本(现实生活中银行要投入成本对中小企业的信息进行搜集与做出评价,程序多,耗时长,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先搭进人力、物力),再加上中小企业借款单次金额不高,次数往往较多的这些独特之处,互联网金融为它们服务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目前,我们已经接触了几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比如众筹、P2P,虽然它们也有各自的缺点,却仍然能成為解中小企业燃眉之急的方法之一。

  3.尝试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财务会计中常见的词语,在中小企业需要进行设备更新或加大生产量而又资金不足时,可通过这个方法租用生产经营所要用到的各种机器和设备等,但不必一次性将款项付清,为企业节省了现金流出。这一融资方式比较适合中小企业,毕竟这些租来的设备的所有权不属于自己,它对企业的各个方面基本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手续也相对简便。

  四、结论

  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愈发成为制约它们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导致中小型企业获取资金不易的四大缘由:中小企业自身资金管理存在问题、信息不对称、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民间借贷利率高,小额贷款公司抗风险能力弱。针对这些难题,本文主要是希望中小企业能够先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然后采取灵活的融资方式,比如“供应链”等融资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会越来越多。

  基金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名称:内部控制缺陷制定的同群效应,项目编码:17GWCXXM-02。

  作者简介:曹芳芳(1995-),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企业融资。

第五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产品少,科技含量低,缺少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偏低。

  二是由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缺乏正确的评估,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依然存在,流动资金匮乏仍然困扰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人才缺乏制约企业发展,特别是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人才缺乏,造成许多企业管理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四是初加工和原材料为主的工业产品多,高终端产品和高技术产业比重低。

  对策建议: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竞争力。按照循环经济和持续发展的目标,以调整、优化和提高为方向,以研发、创新和增值为重点,引导和扶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工艺水平,促进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通过提升现有企业,壮大优势产业,加快构筑结构合理、主导产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运行质量高的企业发展格局。鼓励中小企业创建自治区级、国家级技术中心,促进产品优化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打造信誉担保体系,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帮助协调专业信贷机构对经营状况良好、诚实守信的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实行信用贷款,搭建融资平台,畅通融资快速通道。由工商联、行业商会与信贷机构共同对贷款企业、商户进行信用评估,确定信贷额度,实行贷款联保制度,切实解决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问题。

  三是建设务实政府,全力为企业搞好服务。强化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教育培训,提升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扶持力度,合理引导学生、城市下岗工人、农牧区闲散劳力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努力培养大批具备一定技能的熟练技术人才,向需要的中小企业输送。同时积极为中小企业的人才落户、就业、流动等搞好服务,积极鼓励企业引进高技术人才,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用工难和人才匮乏问题。

第六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融资性担保行业存在问题

      1、融资性担保业务规模不大,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认可度有限。

   (1)紧缩的货币政策,造成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规模受限,进而影响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业务规模。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的陆续出台,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调节工具的综合运用下,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受此影响,部分担保公司在自身开拓市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融资性担保业务规模受到较大影响。

  (2)商业银行逐步提高担保合作门槛,合作更为谨慎,基本无风险分担机制。

  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已经上调了与担保公司合作准入评信等级,同时对资本金充足性和保证金比例有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担保资金实力有限的担保公司被终止了业务合作,同时,现阶段担保与银行合作时还处于弱势地位,基本无风险分担机制,由担保公司承担100%风险。

  (3)担保公司自身缺乏反担保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部分担保公司成立时间较短,缺乏行业相关经验,反担保措施基本与商业银行相同,创新能力不足。同时,自身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导致担保业务规模有限。

  (4)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业务获利能力较弱,部分担保公司业务重点不放在融资性担保业务方面。

  ①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业务取费在1%-3%之间为主,且需要提取较高比例的风险准备金,仅依靠单一担保业务获利能力较弱,高收益主要依靠委托贷款、投资和咨询等业务。

  ②部分担保公司开展的关联方担保,往往不收取担保费用,一些政策性担保公司,受相关部门干预,收费很低或不收费。一些新成立或担保实力有限的担保公司,为了尽快占领市场,也采取不收费和少收费的方式恶性竞争。

     2、民间融资市场活跃,担保资金大量流失。

    由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受限,中小企业为了缓解融资难问题,对民间融资的依赖性与日俱增,在民间融资市场巨大的利益面前,许多担保公司将闲置资金以投资和委托贷款的形式投入到高收益项目中,甚至直接以自有资金参与民间借贷,导致担保公司担保资金大量流失,同时也对其担保代偿能力产生巨大影响,存在较大风险。   

     3、担保机构人力资本有待提升,组织架构和法人治理亟需完善。

  尽管注册资本金、担保业务规模差异较大,但是大多数担保机构却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人员数量少,整体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大多数公司的总人数在3-15人之间,其中从事担保业务的人员数量则更少,而一般的担保客户数量在几十户至一两百户不等,相对其担保业务规模来说,大部分担保机构的业务人员较少,致使在担保业务调查和保后监管方面因人员较紧而出现不到位的现象,隐藏一定的经营风险。

  受制于人力资本,大多数担保机构的组织架构并不健全,担保业务部门和评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实现有效分离、相互制衡,部门及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较普遍,因而组织架构和法人治理亟需完善。

  4、担保机构基本建立起业务制度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未有效贯彻和实施。

  在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通过借鉴同行等方式,大多数担保机构建立起相对齐全的业务制度,基本包括担保业务操作规程和客户筛选、项目评审、反担保及保后监管等业务风险管理办法,以及内部管理考核制度等必要内容。

  不过,在现场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机构的业务制度体系雷同,且多框架性,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有待提升。同时部分担保机构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得以贯彻和实施,基本形同虚设。

  5、监管部门与担保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

  目前,监管部门与担保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部分担保公司提供虚假资料,掩盖其违规行为;同时一些担保公司财务制度不健全,审计报告不规范,无法真实反映担保公司当期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错误的信息数据为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和风险识别造成了难度。

  (二)担保行业问题对策:

  1、完善风险监控体系,尽快建立监管评级和分类监管机制。

  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应逐步健全和完善风险监控体系,尽快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评级机制,实行常态化、动态化的分类监管和重点监管,并且及时通报有关担保机构的违法行为,补充完善担保机构风险防范和处置的制度办法,监督担保公司合规经营,健康、科学、可持续性的发展。

  2、严格规范财务审计,避免监管盲点

  现阶段,担保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师事务所大部分均为自由选择,因此部分事务所出于市场考虑,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够规范或协助担保机构出具虚假报表,掩盖其违规行为,因此,建议监管部门选择具有执业规范和相应资质,实力较强的会计师事务所参与担保公司报表审计工作,以此解决监管部门与担保公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规范担保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应充分发挥担保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制定行业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标准,在市场开拓、反担保创新、风险控制等方面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协助政府主管部分对担保行业业务进行业务规范和指导,并利用自律组织这一平台,促进担保机构之间、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担保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通过建立和完善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对担保机构评级并定期发布的制度,促进担保业优胜劣汰,推动资本实力强,运作规范、信用度高的担保机构加快发展,逐步淘汰资本实力弱,管理混乱、信用度差的担保机构,通过市场约束和选择促进担保行业的规范发展。

  4、多渠道增加资本金,自身做起谋求发展。

  担保机构自身应不断寻求增加资本金、扩大担保业务规模,积极在规定限额内对外投资运作增强资本实力。机构自身不断引进人才,深层次分析市场,谋求快速稳步发展的策略。加强自身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严格把好保前调查、保后监察跟踪关,提高自身的业务质量,降低自身经营风险。扩大经营思路,在不失严谨的前提下,将业务做活做广。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规范操作,争取与银行的广泛合作。

  5、组织机构之间交流与学习、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执业能力。

  建议组织省内的担保机构向国内先进省市的担保机构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人力资本是担保机构的关键所在。我省担保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内部普通业务人员的素质急待进一步提高。省金融办可以适当地组织担保机构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学习,在市场开拓、反担保方式创新、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讲座。

第七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xx市把招商引资作为激活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发挥“侨乡”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利用外资上存在的外资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使得外资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利用外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深化。为此,我们最近对外资企业、商务、工商、税务、外汇指定银行等部门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xx市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4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03家。其中,经营期满的企业5家,外资转内资的3家,未领营业执照的5家,因法定地址变更而外迁的1家,法院宣告破产的1家,历年经工商局注销营业执照的73家,全市现有外商投资企业15家。在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中,有2家因资本金未到位等原因尚未投产,真正正常运转的有13家。13家外资企业总投资额3227万美元,注册资本2664万美元,协议外资1863万元,外商历年累计实际到资1860万美元。

  从调查情况看,“三资”企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支持了xx市经济的发展。一是为xx市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2014年至2014年,天门外贸出口逐年增长,各年外贸出口额由935万美元增加到2370万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8.4%。其中外资企业的外贸出口额由316万美元增加到2014万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38%。外资企业外贸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的比重由33.8%上升到87%。二是为地方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据调查,13家外商投资企业用工5095人,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对地方产业经济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三是为地方财政增加了税收。2014年至2014年全市外资企业分别上交税金1405万元、1173万元、899万元、1410万元和870万元。

  二、xx市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不少外资企业涌入天门,对xx市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1、引资项目停留在低水平上。从近几年利用外资的总体情况看,在结构和水平上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产业层次较低。外商投资以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业为主,如服装加工、纺织、印染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项目较少,特别是高端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机构引进更为滞后。二是产业相对分散。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不高,大部分外资项目未形成群体效应,上、下游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配套能力不强,没有形成稳固的产业链。三是新兴服务业领域招商引资亟待突破。在国家新开放的服务贸易等引资领域,xx市招商(本站推荐:WWW.haOword.Com)引资的力度还相对较弱,特别是在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领域引资步伐缓慢,不仅影响引资规模和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整个投资环境的改善。

  2、外资项目质量不高。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在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经过自身的打拼,完成了企业市场化过渡,但从内涵上还没有真正脱胎换骨,离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要求距离尚远。一是企业普遍无积累。大多数出口创汇企业积累几乎为零,企业的发展完全靠银行“输血”,如天宇时装有限公司和天门得事发印染有限公司等企业均对银行贷款依赖性较强。二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未形成。企业管理手段较为落后,作坊式管理,家长式作风,在三资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某些三资企业大户,仍然采用人管人的办法,而不是用现代企业制度来进行管理。三是外资企业人才匮乏。目前有好几家外资企业不仅高级管理人才、生产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甚至连一般操作工人也很难招收,制约了外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四是企业盈利能力较差。xx市的出口产品主要是服装和纺织品,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而且大多数企业的最终产品不能直接出口外销,对集团依赖性强,很难达到自成体系的外销渠道,狭窄的销售渠道,大大缩小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与能力。2014年,13家外商投资企业只有5家盈利,除了成田制药有限公司和东风华泰(天门)铝轮毂有限公司的利润在100万元以上,其他的或者微利,或者亏损,有的甚至亏损几百万元。

  3、外资企业“造血”功能相对较弱。普遍存在的流动资金缺口,使得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受到限制。据调查测算,目前xx市外商投资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近3000万元,其中,天宇时装有限公司缺少流动资金300万元;天门得事发印染有限公司因去年进行了技术改造,今年流动资金尚有800万元的缺口;天门稳健医用纺织品有限公司的产品由原来自己直接出口改为委托集团总部间接出口,因而丢失了在天门本地享受国家对出口企业给予抵减免的优惠政策,优惠部分只得先垫付后再由总部返回,这样直接影响了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缺少流动资金300万元。东风华泰(天门)铝轮毂有限公司和成田制药有限公司因设备的更新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分别存在资金缺口800万元和500万元。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如湖北美得利肥业有限公司等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资金缺口。流动资金的普遍不足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有的企业因缺乏流动资金采购原材料,只得用比同行业高的价格进行赊购,从而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有的因资金周转困难,交货日期推迟,失去了部分客户;也有不少企业因缺乏资金,生产设备残旧落后而不能进行更新改造,从而影响了企业生产进度;还有的企业研制出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却无流动资金进行大规模生产等。

  4、利用外资步伐与周边地区相比明显落后。2014年以前,xx市利用外资与周边的潜江市和仙桃市相比,还具有可比性,2014年虽然外资项目开始减少,但利用外资额度也有137万美元,比潜江、仙桃分别高出89万美元和120万美元。但此后的差距被不断拉大,处于明显落后态势。近四年来,天门利用外资项目15个,比潜江、仙桃分别少6个和38个;累计利用外资2921万美元,只占仙桃利用外资额的68.8%,比潜江略高一点点。利用外资的平均增长率则比潜江、仙桃分别低153%和713%。

  三、对策建议

  市委、市政府对天门的发展沟勒出了宏伟的蓝图,特别是融入武汉城市圈后,对于xx市利用外资提供了机遇和便利条件。因此,全市上下要抓住机遇,认真研究利用外资工作。我们认为,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工作。

  (一)做好利用外资的总体规划。利用xx市被列入武汉城市经济圈的大好时机,以侨乡经济开发区和多祥经济开发区为中心向乡镇辐射,确立“以本地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的利用外资新思路。要坚持“一二三产业并举,大中小项目齐上,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招商引资方针,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项目重点除了既然有的汽车配件、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外,还应重视矿产开发(硭硝、盐碱)、机电制造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

  (二)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通过提高利用外资层次和门槛,将招商引资重点放在引进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产业带动型、生态环保型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项目上,着重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龙头项目,开展产业链招商。对于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回报率低的基础设施项目,应给予投资者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必要的综合补偿,如优先提供配套设施建设和综合开发等方式予以补偿。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现有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鼓励其增资扩股。如鼓励东风(华泰)铝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成田制药有限公司等现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把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加强同国外大公司、大企业、大财团、大商社的合作,鼓励跨国公司在天门建立控股公司、股份公司和地区总部。

  (四)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在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还要鼓励企业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更多的间接投资,如外国政府和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通过创新引资主体,促进民营企业引进外资,如全盛禽蛋贸易有限公司等以民引资项目。重点强化农业资源开发和深度加工,鼓励外商投资兴办创汇农业项目,如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或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储运以及销售、出口于一体的贸工农一体化企业,尤其是对外商投资“嫁接”改造、承包、租赁、收购乡镇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在经营环境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五)切实改善投资环境。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重点交通能源项目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重点抓好随岳、武荆、天仙等高等级公路建设,完善岳口码头、天门火车站等配套工程的建设,扩大商品集散能力;加速全市的电网改造和xx市第二水厂以及天然气站的建设,改善利用外资的硬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改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职能部门办事效率,整治地方信用环境,完善各类收费制度,改善xx市利用外资的软环境。尤其是在整治信用环境方面,各级政府部门要从长远的、战略的高度,转变观念,从长远利益着眼,抛开“新官不理旧帐”的陈旧观念,把诚实守信作为社会综合治理的目标来抓,把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当作改善金融投资环境的大事来抓,形成个个讲信用、人人重合同的良好社会风气。

  (六)金融部门要全力支持。一是银行与企业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真正建立互惠互利、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伙伴关系。银行要更新经营观念,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二是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结算、咨询等服务。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及时解决外资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

第八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
  对于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及其融资难的成因问题,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从根本上来看,可归结为以下两大方面:
  1、内部因素
  (1)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财产实力较弱,资产信用等级不高
  随着金融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家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往往要求相应的抵押和担保。但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而言发展历史不长,积累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薄弱。因此在需要向银行借贷时,往往拿不出多少可供抵押或质押的资产,符合银行要求的贷款担保人也难以找到,而不得不放弃向银行申请贷款。
  (2)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组织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着成员之间产权不清;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财务制度不健全、不透明;财务管理混乱,决策方法不科学等等问题。另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盲目性大,创新能力不强,受市场的影响较大。
  2、外部因素
  (1)政府方面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在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下的产物,从国家政策在贷款上对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偏见,缺乏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同时政府建立的风险投资基金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也还处于萌芽阶段。此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不到位,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社会环境
  首先,相关的法律制度滞后,有关中小企业金融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基本上还没有制定。其次,抵押担保机制不健全,社会信用体制不完善。中小企业要想取得贷款,就要进行抵押、担保的登记,但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过于分散,因此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环境尚待改善。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1、政府层面-政府要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金融系统中的劣势地位越加明确,这就决定了政府应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给予积极扶持。
  (1)税收优惠。这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政府可利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法对中小企业给予金融支持。
  (2)财政补贴。政府可采取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等形式对中小进行金融支持。
  (3)政府可以考虑在财政预算中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或设立中小企业办互助会等形式,设立风险投资贷款担保基金。
  (4)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尽快制定《担保基金法》、《风险投资法》等法规,使中小企业可与国有大企业以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同时取消上市公司的指标分配办法和上市额度等限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
  2、金融系统层面-加快银行等金融系统改革,改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首先,具备条件的银行在进行改造时,要允许民间资本以建设投资基金方式参股。其次,国有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要进一步扩大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并在贷款审批、结算、汇兑、转账、资本运营等方面提供给中小企业以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创造条件。最后,可适当考虑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如可组建政策性和商业性的中小企业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方面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贴息和低息贷款,专门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3、中小企业自身层面-中小企业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
  我国中小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通过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是当务之急,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改进和提高。
  (1)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引进优秀人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规范行为,提高社会影响;要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自身和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总之,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才能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地进行融资活动。
  (2)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誉形象。中小企业的良好信誉形象在融资成功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可以建设诚信文化,凝聚诚信精神,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中小企业应注重自身信用建设,大力提高自身信用水平,提高信用意识。
  (3)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中小企业要积极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可以使企业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从而可以客观而准确地判断企业的信用水平,提高信贷成功的几率。同时,银行还能对企业进行有效地监督,防止错误投资,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4、社会层面-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分散化解信用风险
  在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时,首先,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担保,成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另外,要建立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担保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如果仅靠担保机构自身的资金实力,是很难实现持续经营的。因此,可以组建全国范围和省内范围的两级再担保机构,与直接面向中小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一起形成的担保体系,来共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凡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J].科技信息.2007(23).
  [2]张立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7 (10).

第九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是融资难问题。因此,剖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成因,回顾中小企业融资基本实践,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体制性、政策性及操作性障碍,研究提出缓解融资难的政策建议,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2003年,我国GDP的56%、社会销售额的59%、税收的46%、出口额的62%和就业的75%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或提供的。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是获得信贷支持少;据统计,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2003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据调查,2001年浙江省民间投资中银行贷款仅为20.1%。
  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人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
  三是自有资金缺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成因
  一是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强。为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大规模撤并基层网点,上收贷款权限,使那些与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同时,政府对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有待创新,银行自身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我国已经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每年只安排10多亿元,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从1999—2004年5月,针对个人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全国也只发放18亿元,相对于中小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只能是杯水车薪。
  二是担保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与企业信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适应。据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拒贷的比例高达23.8%,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比例高达32.3%,二者合计总拒贷率高达56.1%。但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仅在筹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资金支持,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民营担保机构受所有制歧视,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另外,与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据有关数据表明,2003年前两季度股市融资仅占1.6%,前三季度股市融资占2.2%。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极不协调的前提下,证券市场还是以主板为主向大型企业倾斜。加之低门槛的创业板迟迟不开,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被纷纷取缔,非正规融资缺乏法律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加剧。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的积极性。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加之关联交易复杂,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高且风险大而不愿放款。200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32.1l%,比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个百分点,贷款质量较差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所采取的措施
  为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
  199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并两次调整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以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各类商业银行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具体措施。比如,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形式对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予以支持;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简化审贷手续,完善授信制度,扩大信贷比例等。上述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积极依托城市商业银行网络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转贷款业务,并对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行再担保。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努力实现金融理念、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的创新。广东发展银行决定三年内向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放贷1000亿元,并为此精心打造了“民营100”专项金融服务方案。针对企业在“创业”、“成长”、“发展”三阶段的不同融资需求,专门设计了八大套餐,以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据调查,目前城市商业银行80%以上的客户是中小企业,7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向各类中小企业。
  (二)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建立科技创新基金,通过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从1999年到2003年,国家共投入33亿财政资金,支持了全国4946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业与发展。二是建立产权交易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200多家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产权交易市场,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产权交易市场已具相当规模。2003年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交易额已突破3000亿元,为各类中小企业资产重组、产权多元提供了交易平台。三是充分发挥典当、融资租赁等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工具作用。到2003年底,我国典当行已发展到1000多家,资本金60多亿元,为中小企业通过典当融资带来便利;融资租赁规模也不断扩大,2003年仅浙江一省的融资租赁业务就超过700亿元。四是开通直接融资渠道。今年5月,深圳交易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块,为优强中小企业迅速壮大提供了直接融资来源。据统计,目前已有34户完成了公开发行,总规模为8.34亿股,发行总融资额82.21亿元,平均发行规模2452万股,平均融资金额2.42亿元,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平均为83%。一批符合条件的成长性中小企业将获得上市融资机会。
  (三)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突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
  地方各级政府在借鉴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组织推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体两翼四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模式。“一体”指主体,模式强调“多元化资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绩优者扶持”;“两翼”指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作为必要补充;“四层”指中央一级,省(市、区)一级,地市一级、县(市)一级。近年来出台了担保的有关法律、政策和税收优惠等,有力地促进了担保业的形成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底,全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966家,共筹集担保资金287亿元;累计受保企业约5万户,累计担保总额约1180亿元,受保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18亿元,新增利税102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寻保难问题。
  (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对于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约管理、营销预警、商账催收、财会管理和雇前调查等,对企业经营、管理、检测等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目前,有关部门已在北京、山西、吉林、浙江、四川等城市进行试点,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信用评级、企业信用制度等,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三、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政策建议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融资体制、信用环境、企业自身及融资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等诸多因素,需要综合协调、配套解决。建议遵循三项原则:一是贯彻产业政策和就业优先原则;二是完善针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激励原则;三是坚持独立审贷、自主发行的市场运作原则。
  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一)建立健全中小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允许新创设立或改建设立区域性股份制中小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设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要积极吸引非公有资本人股,进一步壮大和完善为城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实力和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吸收农民、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人股,加快改善股权结构,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力度。
  (二)鼓励各类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通过税收支持、扩大利率浮动幅度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要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
  (三)鼓励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
  要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开展授信业务;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拓展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业务;放宽融资租赁公司的准人条件,支持开办融资租赁;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支持中小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投资和使用国外贷款。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发挥典当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
  (四)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继续发挥主板市场作用;在完善现有中小企业板块基础上,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育成和辅导体系,适时启动创业板市场;逐步扩大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功能;整合和规范现有产权交易市场,为非公有制企业股权转让提供服务;继续推动中小企业企业境外上市工作。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探索债权融资方式。通过税收政策支持开展创业投资。推动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五)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的机构经核准可免征营业税。加快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人、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担保业自律性组织。
  (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研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评级、发布制度以及奖励惩戒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档案试点。对资信等级高的中小企业,应简化工商年检手续,逐步实行备案制。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

第十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

  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新兴工业国家还是在处于制度变迁中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中小企业己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我国是个中小企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群体日益壮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力量,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中小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且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缓解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截止到2008年年底,在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970余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388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8.5%;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的50.2%;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达90%,其中吸纳了80%的城镇就业人口,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也基本由中小企业吸纳;中小企业发明的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是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国家制定政策措施的焦点,同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2008年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冲击,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一方面,受出口减少,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影响,中小企业收入及盈利空间大幅缩减,造成了中小企业内源性融资减少;同时,信用紧缩,金融机构的贷款更加谨慎,惜贷现象进一步恶化,致使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也受到限制。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较大面积出现了中小企业亏损,倒闭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就业等问题。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查,2008年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2007年同比减少巧%。全国上半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6.7万户,下岗工人约2000万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典型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己经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三分之二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已出台了一些政策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比如,提高纺织品等出口产品的退税率;适度放宽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政策;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扩大股票市场,推出创业板块;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允许组建私营银行和金融公司;各银行也在推行小额贷款等。从市场方面来看,目前市场上原材料的价格,尤其是资源类原材料的价格己经有所回落。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许多中小企业也针对国家的宏观环境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裁员并加强内部成本控制管理。但是,多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所以,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研究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探索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出路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刘东、杜占元在其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1998)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状况,理论基础以及各国政府采取的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并对我国如何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万兴亚在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2001)一书中重点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概念界定,框架和设计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现状等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其它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经验,提出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和促进体系。

  张捷在其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2003)一书中重点对中小企业金融特征和金融约束进行了阐述,对金融体制的结构变迁及其对中小企业金融产生的影响做出了历史考察和国际比较,并且对我国经济及金融体制转轨进程中的中小企业金融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提出构筑复合共生型的多元金融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金融问题的根本出路。

  林毅夫在其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2001)一文中指出,不同的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

  1.2.2国外研究现状

  Berger和Uden(2002)从关系融资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关系型融资假说,他们认为企业固定地与少数银行打交道,经过长期和多渠道的接触能够使银行取得贷款企业及其业主的多方面信息,可以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关系型贷款方面比大型银行更具优势。

  wiliamD.Bradford等探讨了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研究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应该哪些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项目,作者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融资项目所产生的效益,同时,还介绍并比较了美国政府扶持小企业融资的措施及其经验,指出美国的经验对我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如相对于直接贷款而言,信贷担保项目更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借贷风险,从而能更有效地贷款给中小企业

  1.3研究的意义

  2008年,国家提出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政策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规模扩大,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需要将日益增强,因此更加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融资困难却会使中小企业贻误市场良机,从而阻碍其健康发展。同时,中小企业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这一宏观经济目标,通过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将是一个可行途径。所以,笔者认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不仅是化解中小企业自身生存危机的重要出路,而且对今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首先对中小企业以及融资方式等概念进行界定,并简要介绍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需求方面的理论,然后描述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接着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探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之后比较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2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

  2.1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是一个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它是一个相对而且动态的概念。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对中小企业的界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国际上对中小企的划分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标准。定性的标准主要有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等。定性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核心特点:企业家具有独立所有权,自主经营和较小的市场份额。这种界定主要为欧美国家采用,但由于其容易受主观判断的影响,因而很少单独作为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而往往与定量标准结合使用。定量标准主要有职工人数,总资产和营业额等。我国对中小企业界定的标准通常采用的是定量标准。

  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这也是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见表1-1)。

  2.2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

  融资,即资金的融通。广义的融资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资金的融出两个方面,狭义的融资是指企业为经营和生产准备好所需的资金的过程或行为(方晓霞,1999),本文所研究的融资指的是狭义的融资。

  融资方式是指企业融入资金所采取的具体形式,体现资金的属性。企业的融资方式,按照资金的来源可分为内源融资方式和外源融资方式。内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内部筹集资金,具有自主性,有限性,低成本,低风险等特点,主要包括企业的留利资金和沉淀资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就需要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而这些仅靠内源融资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依赖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外部融入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外源融资不受企业自身积累能力的约束,能够快速并且大规模地实现资本集中,但是也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和风险。

  股权融资又叫所有权融资,是指企业在创办或增资扩股时向其股东筹集资金的方式;而债权融资则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银行借贷等向企业的债权人筹集资金的方式,它可以在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任何时期进行。广义的债权融资包括企业的全部负债,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民间借贷,商业信用等。

  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3.1.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繁多,且大多数企业的信息不透明,目前又没有全面,系统的统计体系,所以对其融资现状做到精确描述是极其困难的。

  3.1.2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小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内部积累,银行贷款,申请财政扶持资金,民间借贷,商业信用融资等。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推出之后,上市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有了多样化的选择。近年来,又涌现出一些新兴的融资方式,如风险投资,海外上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租赁融资,供应链融资,典当融资,信托融资等。

  3.1.3民间融资普遍存在

  民间融资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主要有亲友借贷,,企业间借贷,民间票据贴现,钱庄等形式,我国中小企业的民间融资以民间借贷为主。民间融资中有些属于非法融资,如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

  3.1.4内源融资占据重要地位

  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对内源融资的依赖度比较大。特别是在企业创建初期,几乎完全依靠自有资金,90%以上的资金由业主及其家庭成员提供1。在企业存活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获得各种外部资金,但是内源融资仍占有较大比例。

  3.1.5间接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中,间接融资占据较大比例,而间接融资又以银行贷款为主。

  间接融资还包括票据融资,租赁融资和典当融资等。由于我国的票据市场起步较晚,商业信用环境不佳,发展不规范,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比例较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近两年,我国票据融资虽然增长较快,但却并未真正惠及中小企业;租赁融资也由于缺乏有利的环境而发展滞后一方面融资租赁立法不完善,目前关于租赁的法规散见于合同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尚未颁布专门的融资租赁立法,同时也缺少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受企业经营者观念落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对租赁融资的应用也较少,而银行贷款由于其操作方便,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采用的主要方式。

  3.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知,总体来看,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股权融资则比较少,这在形式上和融资优序理论所提倡的融资次序大致一致。但这并非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趋近完美,其融资不存在问题了;相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优序融资是在资金供应充足稳定的前提下,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考虑,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企业的自主决策,选择的结果;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这种融资状况却是源于企业的被动选择,是各种融资方式受限的无奈结果。我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指出,目前全国每年有35%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有六成是由融资问题造成的o。

  3.2.1内源融资能力不足

  内源融资虽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还严重不足。2005年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8.41%的中小企业将内源融资作为首选的融资方式,但该报告同时指出,在融资规模上,内部留存利润仅占全部筹集资金的16.67%。内源融资的主要来源就是留存收益,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且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财税负担较重,同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盈利能力普遍不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多注重当前获利,缺乏长远的经营规划,在利润的分配中表现出重分红,轻积累的倾向,中小企业自身积累不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3.2.2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难以拓展

  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是随着新融资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平台和成长的空间。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首批8家公司上市,2009年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5周年时上市公司有273家,到今年IPO排队超过800家。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发展还是很快的,然而它们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只解决了部分高科技成长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间题汤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几乎与之无缘。与我国上千万的中小企业数量及其融资需求橱比,中小板和创业板提供的融资可谓杯水车薪。

  3.2.3银行信贷融资困难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如果贷款的请求得不到,满足,便会形成融资缺口。而事实正是如此一一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合获得银行贷款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对我国的工业产值贡献比例在60%以上,而其获得的信贷比例不足10%,两者显得极不相称。其实,中小企业信贷困难在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情况更为严重。

  2008年,在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紧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更加困难,江苏和浙江地区,中小企业信贷满足率不足30%?。在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下,2009年我国新增贷款9.5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新增贷款3.4万亿元,中,小企业分别占新增企业贷款(5.7万亿元)的343%和24.8驴,但贷款覆盖率19%与发达国家的50%相差甚远。同时有资料表明,2009年信贷猛增是大量票据融资所造成的虚假繁荣?,.大量的票据融资并未使中小企业受惠,而且新增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房地产行业,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贷困难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缓解。2010年新增贷款目标约为8.7万亿,但信贷资源仍然相对稀缺,银行不会过于放弃收益以争取业务规模,这种带有一定政策性支持的银行信贷的发放对象目前主要仍是一些达到一定资产规模并有较高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无法真正覆盖整个中小企业群体。

  3.2.4民间融资受限且融资成本高

  民间融资虽然是中小企业正规金融的一个有益补充渠道,但其运用却受到较多限制。首先,民间融资的人缘,地缘特征,决定其一般只能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地域空间进行,难以满足跨地区,大规模经济活动的资金需求。其次,我国的金融体系中一直都没有确立民间融资的正当性,民间融资大多处于地下或半公开状态。由于民间融资有可能扰乱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其中的违法行为不易被政府监管层观察到,由民间借贷引起的社会暴力和民事纠纷等行为时有发生等因素,国家对民间的各种高息借贷行为一直采取打击的态度,以致中小企业利用民间融资也存在一定风险。

  同时,民间融资的成本一般都很高。典当融资的月利率达5%,而小额贷款公司推出的抵押贷款年利率高达21%;民间信用借贷中,有些是无息或低息的互助式借贷,但大多数借款的利率水平都比较高,一般参照银行贷款利率,根据供需状况变动,且明显高于银行贷款利率。

  3.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缺陷阻碍了融资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会造成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资产流失,成本增加,规模扩大受阻等负面后果,以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这不仅为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困难埋下了伏笔,而且也会抑制正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甚至成为股权融资的障碍因素。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营风险较大。中小企业受规模限制,经营活动范围较窄,无力涉足多产品,多行业,多市场,自身分散风险的能力本来就较弱,再加上管理的不善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很大。而中小企业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更进一步加剧了经营风险。除少数高科技企业外,我国中小企业多处于竞争较为激烈的劳动密集行业,缺乏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创新,在生产过程中浪费,污染问题普遍存在,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市场需求缩减,成本提升的情况下,经营就很可能陷入困境,倒闭的风险很大。

  中小企业信用文化缺失、整体信用水平较低。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严重,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和财务信息,是各利益相关者做出投资或信贷决策的主要依据,而信息不透明则会阻碍企业的外部融资。

  中小企业抵押资产欠缺,担保困难。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不清晰问题广泛存在,以致很多中小企业都缺乏可用于抵押的房产。中小企业规模小,拥有的固定资产也不多,而且房产,机器设备等抵押物变现处理的困难也抑制了银行向其贷款的积极性。有些中小企业的动产资源比较丰富,有些企业无形资产占较大比例,但我国动产质押,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融资方式还很不成熟,主要集中于个别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规模较小。

  中小企业一个重要特点即规模相对较小,这也是其不能满足上市融资条件的先天缺陷。其次,规模小的企业其资金需求往往具有时间紧,金额小,需求频繁的特点,而银行贷款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点,银行对每笔贷款所需的信息收集,监管费用大致相同,单位交易成本随贷款规模的增大而降低。而中小企业的这些融资特点使银行贷款难以产生规模效应,造成银行不愿向其贷款。

  3.3.2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

  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主要原因。去年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大步,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在发达的资本市场,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已超过了股票,而在我国,公司债券还没有普及,发行的都是国债或国有大型企业债券,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就是股票市场。而且,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刚刚试点,市场定位和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三板的活力未能充分展现。

  3.3.3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银行信贷机制有缺陷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分化出了一定的层次性,呈现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大型金融机构与中小金融机构相互补充的局面,但目前的金融体系结构仍不够合理。主要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不够发达,且民间金融一直没有被纳入到该体系。我国现有的正规信贷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组成。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几乎在全国各个区县都有分支机构,是信贷体系的主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信贷资金的垄断性提供者,但其主要定位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实力,与中小企业的贡献和融资需求明显不匹配。目前国家虽多次提出各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但商业银行的信贷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3.3.4信用评级和信用担保系统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一切经济交易的基础,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更是如此。如前所述,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障碍因素,中小企业可用信用资源缺乏,银行难以获知中小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因而不愿放款。发达国家大多己建立了相对完善信用体系来缓解这一问题,健全的信用征集和信用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增加市场主体间信息的了解,而且可以改善信用秩序混乱,信用关系扭曲的局面,有利于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同样,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也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在我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信用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

  3.3.5中小企业融资的管理机构和支持政策体系不健全

  缺少统一的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统一管理机构,#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支持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发达国家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扶持政策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国家很多宏观政策都是围绕国有大中型企业制定,银行业也大致体现了这种要求。我们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数量和惠及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扶持方案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往往是在产品方面仅考虑创新,在制度方面仅考虑法规,相关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同时,许多扶持政策,特别是有关商业银行对企业信贷方面的鼓励政策,往往是倡导性的,缺乏必要的实施机制和硬性规定,以至于落实效果不佳。

  3.3.6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比较落后,关于中小企业比较完整的法律,仅有一部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且尚未对原则性的法律条文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配套的投融资,技术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没有建立,法律本身的效果难以充分体现。我国现有的《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都缺少支持中小企业的相关条款,所以法律的执行并未向中小企业倾斜。

  此外,中小金融机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方面也都没有详尽的法律规章可依。政府虽然出台了不少政策性文件,但在具体操作和强制执行等方面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一些地方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甚至存在着和国家所倡导政策的原则和精神相悖的地方。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高层次立法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致使中小企业顺利融资失去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4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4.1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缺陷和固有的一些特点,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还得从中小企业自身入手。中小企业固有的一些特点,如规模小,资金需求量少却频繁,缺少抵押担保物等,难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力量加以改变,但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管理水平不高,信用缺失,财务信息不透明等方面的素质缺陷,却是可以通过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加以改善的。

  4.1.1规范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因素,公司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完善,不仅影响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关系到其管理效率,而且往往也是银行是否愿意提供贷款以及提供何种条件贷款的关键。一方面,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企业内部的权力制衡机制和企业运营的内部监督机制,避免高度集权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监督缺失造成的资产流失,管理混乱等现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从制度上保证中小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也可以为企业树立规范管理的良好公众形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投资。

  4.1.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以及信用能力。中小企业要想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内源融资能力,就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突破人员素质和管理两大瓶颈,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各方面进行整合,致力于核心竞争技能和专长的获得,形成企业的整体优势。

  4.1.3增强信用观念,加强企业信用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不仅面临着资金的匾乏,同时也有责任的匾乏,信用度的匾乏。事实己经证明,不讲信用,诚信丧失构成了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巨大障碍。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信用观念,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在企业内部提倡信用文化0,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自觉依照市场经济规则办事,以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赢得银行的信任和资金支持

  4.1.4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

  为了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赖和支持,中小企业要掌握与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外部机构的交往技巧,强化信息披露意识,加强与外界的信息沟通,提高信息透明度。中小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信息的传播,收集,分析和反馈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经营方针,财务状况等信息,准确并及时地向贷款银行批露,配合银行深入了解企业经营计划和相关状况。

  4.1.5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应提高融资认知能力,积极接受新的融资理念,学习,了解新的融资知识和工具,勇于开拓新的融资方式。除了传统融资方式外,中小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中的资源和国家的扶持政策,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融资模式和融资途径,如创业投资,应收账款融资,外贸融资,融资租赁等。

  4.2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4.2.1进一步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发展

  纵观国际资本市场,创业板的创建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我们可以在吸收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具体特点,不断探索创业板的健康发展之道。

  4.2.2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通过发展债券市场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发行企业债券可以为大型优质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从而使信贷机构更多地关注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债券发行制度,适度降低债券发行标准和要求,使具有一定实力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发行债券这一方式融到所需资金。

  4.2.3努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可以为未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企业提供证券交易平台,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未上市中小企业证券的流动性问题。场外交易市场也可以为主板和二板市场发现和培育上市资源,有利于交易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场外股权市场由多个独立市场共同组成,包括由全国20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组成的产权交易市场,原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组成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还有天津股权交易所和天津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组成的股权交易市场等三大市场。

  4.3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4.3.1国有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重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开拓

  国有商业银行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从实务领域看,发达国家的大银行凭借其贷款技术和管理创新,已形成进入地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优势。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少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

  4.3.2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在组织,产权设置,效率,服务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比较容易,前文在理论上分析了中小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具有优势,事实上国内的情形也是如此。

  4.4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4.4.1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为了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就要实现信用信息服务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由此就必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体系。应由政府牵头,协调与整合各方信用资源系统,建立一个全国性,共享性的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提供依据和基础。

  4.4.2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

  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能够有效降低被担保者的融资成本和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是担保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较为成熟的场经济中,凡经营业务与信用相关的投资,担保,证券,顾问,基金等机构一般都要经过信用评级公司的信用评级。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结果,直接影响到受保者的市场融资成本。就目前我国信用行业发展现状而言,为保证信用担保业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迫在眉睫。

  4.4.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本身都要努力参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共同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从而增强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5充分发挥专门管理机构的职能,形成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在政策方面,要多关注中小企业的生产压力,为中小企业融资构建良好的财政,税收,法制环境,抓住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向型经济构成主要影响的时机,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针对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分区域,有计划地鼓励中小企业转型,并对此类企业提供包括融资在内的相关配套优惠措施。

  4.6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

  中小企业从整体而言,都具有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竞争力弱等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和法律规范,为中小企业发展构建一个公平有力的竞争保障体系。我国已经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需要各地依据该法律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通过中央,地方和民间组成的组织机构体系及培育与多元化的融资体系相配套的环境,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我国应该能够制定和逐步完善有关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政府的资金支持和金融市场的资金支持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我国财政资源有限,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因此应该更多地采用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柏景岚,马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7

  [2]曹凤岐.解决问题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明[J]资本市场2010

  [3J曹强.非正规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有益补充渠道[J].沈阳大学学报.2009

  [4]陈莉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地区差异分析[J].南方金融,2007

  [5]陈乃醒,傅贤治,白林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8一2009)[R].北京:中国经济出版,2009

  [6]陈晓红.论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7]成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建议田.财会通讯,2009

  [8]丁宇.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一以美、日、德为例兼论我国的中小企业政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4

  [9]傅汉清.美国小企业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10]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编委会.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1]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

  [12]何长见,何毅.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系统性障碍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大地社,2007

  [13]胡海峰,罗惠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

  [14]胡援成.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与思考[J].管理世界,2004

  [15]蒋伏心,周春平.交易成本,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

第十一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制约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的情况主要表现为:

  1、金融机构没有为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从我国金融总量来看,到2002年一季度末,中小企业从国有商业银行取得的贷款只占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38%,即使加上其他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贷款,也仅占全部贷款的44%。而且,央行每年新增贷款15000亿左右,而其中70%的贷款给了国有大企业,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贷款只占30%。这和中小企业在产值、就业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相比存在着鲜明的反差。

  2、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上加难。上市是最好的融资手段之一,但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体情况来看,能够上市融资的中小企业大多是规模大、技术或产品成熟、经营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相对乐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类产业中的中、大型企业,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离我国对上市公司的政策法规要求相差较远,其上市可能性极小,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上加难。

  3、间接融资亦困难重重。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企业信用相对薄弱,没有足够的资本信用等级,这就造成了没有足够和可靠的第三方担保,其间接融资也困难重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不足,想要获得银行贷款是很难的,即使得到银行的贷款,其融资成本也是过高。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基于中小企业自身问题导致的融资难的原因探索。

  第一,大部分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重。有些行业中,中小企业比例过大,盲目无序竞争,导致行业产品销售不畅,效益下降。

  第二,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技术创新能力低,中小企业由于创新投入少,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第三,部分企业存在信用危机,还贷意识薄弱。信用的缺失、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国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刚刚出现,处于起步阶段。商业信用遭到破坏,造成全社会的信用危机感,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导致银行对企业失去信任,银行的贷款条件越来越严,人为增大交易成本。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减少的坏账率,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很少。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银行对抵押物的条件又比较苛刻。另外,由于我国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造成中小企业出现贷款难的现象。

  (二)基于交易费用和金融体制方面的考察。

  (1)在债权融资中,中小企业因融资难而存在设法隐瞒不利信息的“逆向选择”行为,同时也产生损害投资者利益的“道德风险”。而且债权融资中的债权性质使得投资者没有足够动力和应有的技能来评估市场信息,从而很难形成对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而这一点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重要。尤其在国有银行信贷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定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将可能成为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贷,而中小企业也不愿按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如此一来,银行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银行由于缺乏有关中小企业客户风险的足够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价。

  (2)在股权融资方面,由于我国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表现为主板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高门槛。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股权融资作为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场,沪深交易所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绝非一般中小企业能问津。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要求,上市公司资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并要求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且连续赢利。因此,平均每户注册资本80多万元的广大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资格争取到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的指标。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一)努力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其融资能力。

  企业信用、盈利能力、抵押担保等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至关重要。中小企业要获得外源融资支持,必须苦练内功,找准市场定位,增强自身积累能力,提高竞争力。

  1、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必须有良好的信用观念,遵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和融资活动,按期偿还贷款本息,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

  2、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依法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和合法,增加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便于银行的监督管理和降低贷款风险。同时,企业应构建资金的筹集和运作、资金周转等管理体系,建立良好的财务约束机制,强化内部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很年轻,尤其是一些家族式民营企业,应逐步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经营者素质,培养和吸引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并注重自有资本的积累。

  (二)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积极推进融资方式创新,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式各样的金融渠道和金融机构都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金融体系结构单一,金融市场被少数大型金融机构所垄断,民间金融组织和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处于蛰伏状态,中小企业的融资就由于渠道狭窄而受到极大的约束。

  要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应当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融资体系。该融资体系应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债务性融资途径,包括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积极发展地方性中小银行机构;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缓解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贷款难;积极引导民间融资的发展,发挥民间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补充作用。二是权益性融资途径,包括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公司,并深入分析了创业投资机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有效性及其制度优势;支持高增长性中小企业的资本融资培育与发展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低层次资本市场。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原因之一就是信用不足,因此,要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必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完善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此外,由于中小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业主信用对银行贷款资产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需加强对业主个人信用信息的披露和监管。

  (四)金融机构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1、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强化和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商业银行要打破以企业规模和所有制结构作为贷款的标准的认识误区,除总行外,一级分行和作为基本核算的二级分行也应尽快分离和设置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机构。

  2、从政策上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可考虑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区间,对于向中小企业贷款比例较高的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实行诸如冲消坏帐和补贴资金等措施,以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3、运用金融创新工具,改善信贷融资能力。很多成长型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性,对其信贷融资,显然具有风险。虽说这类企业也会带来高收益,然而这种高收益并不会增加银行信贷的利息收入。如果将收益的一部分变为权益融资,不仅可以给银行获得中小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也降低了信贷的整体风险。

第十二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社会上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3000万余家,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据到全国企业的95%以上,为我国城市创造了75%的就业机会,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对于相关行业的完善也十分关键。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是实现中小企业长远发展。

   1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少、融资资本高以及融资难等方面。首先,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而且这些间接融资主要是内源的方式,企业难以通过公开的方式进行资金的招募,对于自身发展十分不利。其次,中小企业所具有的现金流通量比较小,因此资金来源的灵活性较差,这就直接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而造成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压力大、成本高,在贷款的过程中需要的手续也比较复杂,融资难的问题相当突出。最后,民间借贷的模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这种渠道具有十分大的风险。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加,这些民间借贷的资本难以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这就直接助长了高利贷等方式的出现,对社会的正常运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2.1国有银行借贷严重

   国有银行借贷严重的问题是目前中小企业面临一个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借贷风险带来的信息不对称方面。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中小企业自身在借贷的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往往比金融机构更多,因此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损害借贷机构利益的情况,进而就会引起较为严重的道德风险。这些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金融机构更加倾向于向大型国有企业提供贷款,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自己承担的风险,而且也为金融机构自身的良好经营提供保障。

   2.2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

   中小企业本身作为一个不成熟的机构,自身存在的缺陷也制约着其在融资问题上取得更大的进展。比如中小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单一,而且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使得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较高,市场规模较小,不利于自身取得更多的融资。另外,中小企业本身所具备的财务管理能力较差,难以提供完善的财务资料。因此金融机构在衡量中小企业资信状况的过程中就会遇到一定的难度,融资难度自然就会有所增加。最后,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短期行为倾向,因此自身的整体信用环境就难以得到保障,融资难度提升。

   2.3政府制度上存在缺陷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行,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具有《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但是这些法律的实效性不强,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政府等有关部门为中小业融资出具的相关支持政策较少,因此造成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担保机构以及资金规模有限,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扩大。另外中小企业在进入行业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评估、验证以及登记环节较多,因此时间上的浪费也造成了相关的贷款难问题。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面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解决,从而使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融资难问题得到妥善的处理,这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进步也十分关键。

   3.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为了让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得以妥善的解决,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培育多层次、多元化的商业银行体系。这种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就会来股份制、区域性银行,进而就会加大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和信贷支撑的格局,使得融资难问题得以解决。

   第二,要对中小企业单纯依靠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的现状进行改善,为服务中小企业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措施,从而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得以解决。第三,为中小企业建立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在贷款利息上优惠、纳税优惠或是提供直接的拨款政策,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第四,对于那些依靠新技术以及清洁能源经营的企业也要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提供定期的税收减免等,在加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3.2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

   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与融资能力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解决自身存在的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入手,对于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提高管理,从而推动自身的不断发展。首先,应该不断健全自身的信用担保体系。比如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

   成功经验,建立一个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从而让政府出面代替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并由政府进行担保。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的监管,避免出现信用受损的问题;另外,为了更好的实现融资,中小企业要对于自身的技术人员以及财务监管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使得资金的安全性以及效率性得以提升,为资金的良性循环奠定坚实的基础。

   3.3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应该为中小企业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本市场,从而使得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适合自己的特定的融资渠道。对于那些技术含量较高以及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在积极推动其进行融资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利用股票市场积极进行融资,进而使得中小企业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这项拓宽融资渠道的做法对于中小企业本身来讲十分关键,相关单位应积极分析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为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3.4完善风险投资体系

   中小企业为了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应该创新自身的风险投资体系,积极利用民间的投资扩大内需,使得高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依靠,这种模式对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十分关键。另外,中小企业也需要在对自身经营模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让风险投资体系得以完善。比如创新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在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为自身形象的确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不断进步,因此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发展现状入手,加大解决自身融资问题的力度,在解决融资问题的基础上,引进更多的资本,从而使得企业本身在社会当中的形象日益提升,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十三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融资影响因素

  由于资本在经济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承担着借款增加、筹资失策、债务繁重等各种问题,本文认为影响企业融资的因素主要包括:

  (一)生产经营因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生产销售、竞争对象、产品更新等因素的改变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方式。例如:当企业利用租赁方式内源融资时,如果所租商品租期过长,租金过高,市场利率变化较大等,将可能会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同样的企业经营模式,选择的融资方式将会不同,企业应综合考虑在生产经管过程中的多变因素。

  (二)财务因素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由于信贷市场资金供需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下降、财务困难甚至破产。例如:企业在发展中由于自有资金的不足,往往选择利用负债融资,而负债融资要求企业不论盈亏都要按照协议支付利息,若企业内部资金供应不足,无法支付负债融资所产生的利息和本金时,就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危机。

  (三)国家政策因素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部分,需要融资的企业只能适应外部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目前的融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政策环境所决定的,对企业不利的政策必然会造成企业融资的损失。例如:当国家的产业政策发生变化时,原本受到政策支持的企业不在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会给企业融资带来极大的障碍。

  二、企业融资渠道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分为:一是内源融资,指某一经济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在自身体内进行的资金融通,是企业从自身内部确定资金并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从外部有关单位或个人筹措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融资行为。

  (一)内源融资内源主要是指通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转化为企业的投资。内源融资一般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它不需要企业支付利息或者股息,成本比较低,并在股权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的融资目的,因此具有低风险性、低成本和自主性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内源融资的成本要低于外源融资,只有在内源融资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的时候,企业才会将外源融资列入考虑范围。内部融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而融资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将自己在生产经营各环节所产生的资本与储蓄。按照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又分为表外融资和留存收益融资。

  (1)表外融资。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没有反应出来的筹资行为称为表外融资。对于企业来讲,表外融资具有调节企业资金结构、缓解资金不足、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开辟企业其他投资渠道等作用。例如:企业通过将产品销售给客户,然后再签订一份关于该项产品的筹资协议,将产品重新赊购回来,而原产品没有离开企业,但企业通过这个协议筹集到一部分款项,通过这样的方式,即缓解了企业资金不足的危及,又没有改变企业原来表内资金的结构。因此,表外融资可以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便利。表外融资又分可以为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常见的表外融资方式有:代销商品、折旧及转变负债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本融资的多少与风险成正相关,由于内源融资的资本来自于企业自有资本,不需要向借款方支付相关的融资成本和费用,受外界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较小。

  (2)留存收益融资。企业从历年利润收益中提取的归自己支配的纯收入称为留存收益,也是通常所讲的企业税后利润,主要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从对企业的影响来讲,留存收益融资不需要企业对外做融资活动,也无融资费用产生,只需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提取盈余公积。从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的关系来说,内源融资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企业没有一定的资本积累能力,是很难获得外部融资资金。作为发展中的企业,资本需求量大,内部融资往往会受到企业自身实力的限制,如果企业自有资金相对较少,将会极大的增加内源融资的成本和融资风险。因此,企业要壮大实力必须以内源融资为基础,以外源融资为补充,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是企业投资者利用他人储蓄作为投资资金,借助外部有关金融机构或单位,通过各种方式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活动。按照是否借助金融中介,企业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外部融资和间接外部融资两种融资方式。直接外部融资是指企业主要通过发行股权和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获得资金的融资方式;间接外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贷款、租赁和短期商业信用等方式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获得资金的融资方式。由于融资环境对外部融资的影响较小,外部融资可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及时的资金。

  (1)信贷融资。作为金融贷款机构,银行往往是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渠道。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例如:银行贷款通常是根据企业的审计报表、财务报表、担保获抵押等发放企业贷款,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相比,不需要发行费用,为企业减少融资成本。但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需要提供担保、资产抵押等附加条件较多,与市场上的担保公司相比,限制性条款较多,手续也过于复杂,并且能够提供的贷款主要是短期贷款,不利于企业长期经营发展资金的需求。因此,通过银行贷款只能解决发展中企业所需要资金的一部分。

  (2)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以股票的形式向特定投资者或社会进行筹集资金的活动。向特定投资者筹资是指,企业的股东通过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新股东,从而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与信贷融资方式相比,股权融资具有不可逆性、长期性、无负担性等特点。按照股权的发放对象,股权融资又可分为私募股权融资和公募股权融资。私募股权是指向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而筹集资金的过程,而公募股权是指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而筹集资金的过程。股权融资投资者对企业利润要求较高,对于投资者而言所承担的风险较大,这就意味着股票融资的资金成本要比银行贷款高。 (3)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一种企业通过举债筹措资金,资金供给者作为债权人享有到期收本收息的融资方式。它可分为银行贷款、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除靠企业的商业信用进行短期融资外,其他债务融资一般都要求企业定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企业面临的压力较大,融资成本较高。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投资者的资金决定了债券能否发行成功,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选择投资的关键。与股权筹资相比,债券利息是从税前利润扣除的,不存在公司法人和股票持股人双重课税的问题,因此,其发行成本也比股权筹资低。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更有利于控制股权,维持本公司原来的管理机构。

  三、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金融体系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同时,面临着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严格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将融资规模、融资的方式、融资的方便程度以及融资的期限进行综合考量,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稳步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融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我国大部分企业多采用合伙制或私人制经营,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核算不真实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融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再加上缺乏合理的资金运用预算和资金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企业流动资金不合理企业的资本金决定了企业的负债能力,由于个别企业的经营规模有限,注册资金少,在资金周转方面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当企业所经营的产品不能及时实现规模经营时,企业的负债率就会下降,融资风险相对变大。

  (三)融资行为不规范由于我国债券市场流通性差,市场缺乏统一性、债券利率也没有市场化等原因,对企业的融资行为产生了很大不良影响。我国债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导致了企业在融资时严重的滞后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资本市场进一步健康发展。

  四、企业融资防范对策

  (一)规范企业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资本风险,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加强资金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协调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从企业不同的经营状况来讲,除了充分利用会计事务所等财务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种服务,企业本身还应在控制融资风险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合理确定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特点及条件的融资方案,从而兼顾企业未来的资本流量以及缓解偿债压力的大小。

  (二)制定合适的融资方案,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对融资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在企业创办阶段,具有资金需求量小、潜在投资收益大及投资风险大等特点,多采用对外贷款的方式筹措资金,需要资金多数来自商业银行或个人投资者。在企业投入经营阶段,由于产品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对市场的认知度还不高,选择的融资方式一般具有资金回收期长、风险大、投资回报率高等特点。在企业增长发展阶段,由于产品销售量增加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企业应选择投资公司、开发公司等方式进行外源融资。进入成熟阶段的企业,逐渐步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所需要的资金量大,其融资方式主要以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

  (三)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树立正确的融资风险意识,应该意识到不论是哪一种融资方式都有可能与企业的预期效果产生误差,要仔细核算融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融资过程中的隐形成本。通过对各种融资方式的发现,产权改革和治理内部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赢利能力;通过进行股票回购、提高折旧摊销比率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把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之间保持一定的最佳比例,可以实现现金净流量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活动始终保持在优化状态,降低企业的内源融资风险。

  五、结论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金融体系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应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特点、目前财务状况以及所处的宏观环境等,将融资的需求量与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如何有效地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正视融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并严格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将融资规模、融资方式、融资方便程度以及融的期限进行综合考量,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第十四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发展,首要条件就是拥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资本是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恰巧就是资金的严重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严重。基于此,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使中小企业较以往来说更容易达成融资,形成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资本积累,保持中小企业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对策
  1.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可靠的融资渠道,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大多数为各大银行的贷款、企业内部的资金以及政府扶植给予的一定的资本。首先,大多数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比较强,但是中小企业缺乏很好的项目来吸引银行放出贷款,即使中小企业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也很难吸引银行的注意力。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时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审批程序,在审批程序完成之后,能够提供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数额相对来说也比较小,很难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自身、壮大规模。社会上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其贷款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国有的大型企业,一般不和中小企业进行合作,中小企业要想在一些金融机构上达成融资的目的,是很难完成的,这样的背景下很容易发生中小企业向民间借取高利贷的现象,从而增大风险以及债务纠纷。另外,中小企业的业绩以及信用度影响着企业融资的成功率,因为中小企业有着较高的经营成本,自身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较为松懈,有可能会在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阻碍。除此之外,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扶持政策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企业信誉度以及担保人的资金问题导致融资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的达成,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无法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
  1.2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融资能力较低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小,并且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融资能力相对较低。中小企业的融资可分为依靠企业自身完成的内部融资以及外部融资这两种融资方式。内部融资就是使内部职员持有一定的股份,使用一定的盈余公积金等;外部融资则有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等方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由于我国市场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中小企业在不够完善的市场中很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及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较为普遍。现阶段,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内部融资不超过整体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中小企业在这一问题中尤为严重,内部融资极其困难,资本积累的能力低下,并且进步缓慢,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另外,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且很多中小企业有着长远的目标,关注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潜力,使自身企业不断迎合市场。但是,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使得市场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其融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中小企业中一些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成功上市之后融资难的问题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它们很难通过市场融资以及金融工具融资的方式来实现融资,取得自身发展需要的资金,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1.3 政府的优惠政策不够完善,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扶持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有效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并且该种融资渠道仍然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每个中小企业可以根據自身不同的需求选择多种不同的融资渠道,无论是融资方获得权益的权益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的债券融资还是通过贸易往来的贸易融资都可以成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现阶段,中小企业选择最多的就是权益融资的融资方式,在企业内部进行,权益还属于企业内部,没有外流,并且耗费的资本比较低,对于企业来说承担的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小,这种融资方式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十分可行的融资方式。尽管我国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扶持,政府只是出台书面文件,并没有直接干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其创造融资条件,使其能够在政府政策优惠的条件下享受合理的融资,政府不够完善的优惠政策使得中小企业对于优惠政策只能望尘莫及。
  2.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拓宽融资渠道,找寻可靠的融资渠道
  拓宽融资渠道,找寻可靠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中小企业可以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融资租赁的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就是不直接与贷款方发生资金往来,而是相关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设备,某一企业能够为其提供该设备的租赁服务,按规定时间返还并且交付租金即可,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其次,中小企业要推动我国的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还不够成熟,尽管存在着证券交易市场,但是证券的融资方式周期过长,并且进入的门槛较高,导致证券融资、股权融资等无法成为中小企业有效的融资渠道,所以说,要想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资本市场中就要放宽对中小企业的限制条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在资本市场中进行创业板的交易,另外,场外交易也未尝不可;最后,民间融资也是中小企业不可忽视的融资渠道之一,民间借贷能够有效的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我国一些发展较好的城市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比较迅速,中小企业采用民间融资的方式也比较多。但是,民间融资没有太多的法律保障其安全合理,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制定该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监管,在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避免意外的发生。例如,可以引导民间金融机构成立贷款公司、民立银行或者基金会等正规机构,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帮助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与进步。
  2.2 中小企业扩大规模,提高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提高自身企业的素质与信誉度,能够有效的提高融资能力。第一,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要把诚信放在首要位置上,注意企业形象的树立,保障企业的信誉不受到任何影响,创建企业内外部良好的信用环境。只要有良好的信用与信誉,无论何种融资方式都会考虑是否与该企业进行融资活动,能够吸引各个投资方的眼球;第二,中小企业要正确处理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要与社会上的各个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应该与银行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建立始终合作的关系。在合作之前中小企业要积极表现自己。例如,可以邀请银行的员工进入自己企业内部进行视察,在合作初期也要邀请银行的管理者以及员工对企业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采用银行人员为企业发展提出的建议与意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实现双方共赢;第三,中小企业要合法经营,建立合理的管理经营制度,利用自己企业的优势取得更高额的利益,不断提高自己企业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方前来合作,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使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3 政府完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府也要共同努力,首先就要完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的力度。我国政府虽然到目前为止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了不少的相关优惠政策,但是能够落实的、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较少,在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中,很多在实际情况中并不适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所以政府要完善先关的优惠政策,不断推陈出新,根据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情况而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其次,政府还要在社会中建立相关的奖励措施。例如,某一銀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之后政府可以给予该银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以此来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业务,调动各个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缓解中小企业发展的压力,促进中小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且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政府与社会都要注重的问题,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帮助中小企业早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傲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9)
  [2]孙长峰.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下半月),2015(11)
  [3]董春阳,马云平.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4)
  [4]王目芹.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7)

第十五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1.1研究的背景

  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新兴工业国家还是在处于制度变迁中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中小企业己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我国是个中小企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群体日益壮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力量,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中小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且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缓解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截止到2008年年底,在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970余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388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8.5%;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的50.2%;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达90%,其中吸纳了80%的城镇就业人口,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也基本由中小企业吸纳;中小企业发明的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是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国家制定政策措施的焦点,同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2008年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冲击,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一方面,受出口减少,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影响,中小企业收入及盈利空间大幅缩减,造成了中小企业内源性融资减少;同时,信用紧缩,金融机构的贷款更加谨慎,惜贷现象进一步恶化,致使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也受到限制。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较大面积出现了中小企业亏损,倒闭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就业等问题。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查,2008年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2007年同比减少巧%。全国上半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6.7万户,下岗工人约2000万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典型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己经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三分之二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已出台了一些政策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比如,提高纺织品等出口产品的退税率;适度放宽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政策;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扩大股票市场,推出创业板块;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允许组建私营银行和金融公司;各银行也在推行小额贷款等。从市场方面来看,目前市场上原材料的价格,尤其是资源类原材料的价格己经有所回落。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许多中小企业也针对国家的宏观环境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裁员并加强内部成本控制管理。但是,多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所以,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研究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探索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出路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1.2.1国内研究现状

  刘东、杜占元在其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1998)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状况,理论基础以及各国政府采取的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并对我国如何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万兴亚在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2001)一书中重点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概念界定,框架和设计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现状等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其它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经验,提出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和促进体系。

  张捷在其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2003)一书中重点对中小企业金融特征和金融约束进行了阐述,对金融体制的结构变迁及其对中小企业金融产生的影响做出了历史考察和国际比较,并且对我国经济及金融体制转轨进程中的中小企业金融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提出构筑复合共生型的多元金融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金融问题的根本出路。

  林毅夫在其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2001)一文中指出,不同的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

  1.2.2国外研究现状

  Berger和Uden(2002)从关系融资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关系型融资假说,他们认为企业固定地与少数银行打交道,经过长期和多渠道的接触能够使银行取得贷款企业及其业主的多方面信息,可以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关系型贷款方面比大型银行更具优势。

  wiliamD.Bradford等探讨了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研究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应该哪些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项目,作者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融资项目所产生的效益,同时,还介绍并比较了美国政府扶持小企业融资的措施及其经验,指出美国的经验对我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如相对于直接贷款而言,信贷担保项目更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借贷风险,从而能更有效地贷款给中小企业

  1.3研究的意义

  2008年,国家提出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政策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规模扩大,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需要将日益增强,因此更加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融资困难却会使中小企业贻误市场良机,从而阻碍其健康发展。同时,中小企业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这一宏观经济目标,通过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将是一个可行途径。所以,笔者认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不仅是化解中小企业自身生存危机的重要出路,而且对今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首先对中小企业以及融资方式等概念进行界定,并简要介绍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需求方面的理论,然后描述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接着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探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之后比较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2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

  2.1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是一个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它是一个相对而且动态的概念。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对中小企业的界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国际上对中小企的划分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标准。定性的标准主要有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等。定性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核心特点:企业家具有独立所有权,自主经营和较小的市场份额。这种界定主要为欧美国家采用,但由于其容易受主观判断的影响,因而很少单独作为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而往往与定量标准结合使用。定量标准主要有职工人数,总资产和营业额等。我国对中小企业界定的标准通常采用的是定量标准。

  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这也是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见表1-1)。

  2.2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

  融资,即资金的融通。广义的融资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资金的融出两个方面,狭义的融资是指企业为经营和生产准备好所需的资金的过程或行为(方晓霞,1999),本文所研究的融资指的是狭义的融资。

  融资方式是指企业融入资金所采取的具体形式,体现资金的属性。企业的融资方式,按照资金的来源可分为内源融资方式和外源融资方式。内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内部筹集资金,具有自主性,有限性,低成本,低风险等特点,主要包括企业的留利资金和沉淀资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就需要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而这些仅靠内源融资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依赖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外部融入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外源融资不受企业自身积累能力的约束,能够快速并且大规模地实现资本集中,但是也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和风险。

  股权融资又叫所有权融资,是指企业在创办或增资扩股时向其股东筹集资金的方式;而债权融资则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银行借贷等向企业的债权人筹集资金的方式,它可以在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任何时期进行。广义的债权融资包括企业的全部负债,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民间借贷,商业信用等。

  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繁多,且大多数企业的信息不透明,目前又没有全面,系统的统计体系,所以对其融资现状做到精确描述是极其困难的。

  3.1.2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小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内部积累,银行贷款,申请财政扶持资金,民间借贷,商业信用融资等。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推出之后,上市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有了多样化的选择。近年来,又涌现出一些新兴的融资方式,如风险投资,海外上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租赁融资,供应链融资,典当融资,信托融资等。

  3.1.3民间融资普遍存在

  民间融资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主要有亲友借贷,,企业间借贷,民间票据贴现,钱庄等形式,我国中小企业的民间融资以民间借贷为主。民间融资中有些属于非法融资,如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

  3.1.4内源融资占据重要地位

  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对内源融资的依赖度比较大。特别是在企业创建初期,几乎完全依靠自有资金,90%以上的资金由业主及其家庭成员提供1。在企业存活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获得各种外部资金,但是内源融资仍占有较大比例。

  3.1.5间接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中,间接融资占据较大比例,而间接融资又以银行贷款为主。

  间接融资还包括票据融资,租赁融资和典当融资等。由于我国的票据市场起步较晚,商业信用环境不佳,发展不规范,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比例较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近两年,我国票据融资虽然增长较快,但却并未真正惠及中小企业;租赁融资也由于缺乏有利的环境而发展滞后一方面融资租赁立法不完善,目前关于租赁的法规散见于合同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尚未颁布专门的融资租赁立法,同时也缺少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受企业经营者观念落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对租赁融资的应用也较少,而银行贷款由于其操作方便,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采用的主要方式。

  3.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知,总体来看,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股权融资则比较少,这在形式上和融资优序理论所提倡的融资次序大致一致。但这并非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趋近完美,其融资不存在问题了;相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优序融资是在资金供应充足稳定的前提下,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考虑,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企业的自主决策,选择的结果;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这种融资状况却是源于企业的被动选择,是各种融资方式受限的无奈结果。我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指出,目前全国每年有35%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有六成是由融资问题造成的o。

  3.2.1内源融资能力不足

  内源融资虽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还严重不足。2005年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8.41%的中小企业将内源融资作为首选的融资方式,但该报告同时指出,在融资规模上,内部留存利润仅占全部筹集资金的16.67%。内源融资的主要来源就是留存收益,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且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财税负担较重,同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盈利能力普遍不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多注重当前获利,缺乏长远的经营规划,在利润的分配中表现出重分红,轻积累的倾向,中小企业自身积累不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3.2.2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难以拓展

  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是随着新融资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平台和成长的空间。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首批8家公司上市,2009年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5周年时上市公司有273家,到今年IPO排队超过800家。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发展还是很快的,然而它们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只解决了部分高科技成长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间题汤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几乎与之无缘。与我国上千万的中小企业数量及其融资需求橱比,中小板和创业板提供的融资可谓杯水车薪。

  3.2.3银行信贷融资困难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如果贷款的请求得不到,满足,便会形成融资缺口。而事实正是如此一一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合获得银行贷款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对我国的工业产值贡献比例在60%以上,而其获得的信贷比例不足10%,两者显得极不相称。其实,中小企业信贷困难在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情况更为严重。

  2008年,在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紧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更加困难,江苏和浙江地区,中小企业信贷满足率不足30%?。在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下,2009年我国新增贷款9.5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新增贷款3.4万亿元,中,小企业分别占新增企业贷款(5.7万亿元)的343%和24.8驴,但贷款覆盖率19%与发达国家的50%相差甚远。同时有资料表明,2009年信贷猛增是大量票据融资所造成的虚假繁荣?,.大量的票据融资并未使中小企业受惠,而且新增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房地产行业,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贷困难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缓解。2010年新增贷款目标约为8.7万亿,但信贷资源仍然相对稀缺,银行不会过于放弃收益以争取业务规模,这种带有一定政策性支持的银行信贷的发放对象目前主要仍是一些达到一定资产规模并有较高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无法真正覆盖整个中小企业群体。

  3.2.4民间融资受限且融资成本高

  民间融资虽然是中小企业正规金融的一个有益补充渠道,但其运用却受到较多限制。首先,民间融资的人缘,地缘特征,决定其一般只能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地域空间进行,难以满足跨地区,大规模经济活动的资金需求。其次,我国的金融体系中一直都没有确立民间融资的正当性,民间融资大多处于地下或半公开状态。由于民间融资有可能扰乱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其中的违法行为不易被政府监管层观察到,由民间借贷引起的社会暴力和民事纠纷等行为时有发生等因素,国家对民间的各种高息借贷行为一直采取打击的态度,以致中小企业利用民间融资也存在一定风险。

  同时,民间融资的成本一般都很高。典当融资的月利率达5%,而小额贷款公司推出的抵押贷款年利率高达21%;民间信用借贷中,有些是无息或低息的互助式借贷,但大多数借款的利率水平都比较高,一般参照银行贷款利率,根据供需状况变动,且明显高于银行贷款利率。

  3.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缺陷阻碍了融资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会造成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资产流失,成本增加,规模扩大受阻等负面后果,以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这不仅为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困难埋下了伏笔,而且也会抑制正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甚至成为股权融资的障碍因素。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营风险较大。中小企业受规模限制,经营活动范围较窄,无力涉足多产品,多行业,多市场,自身分散风险的能力本来就较弱,再加上管理的不善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很大。而中小企业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更进一步加剧了经营风险。除少数高科技企业外,我国中小企业多处于竞争较为激烈的劳动密集行业,缺乏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创新,在生产过程中浪费,污染问题普遍存在,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市场需求缩减,成本提升的情况下,经营就很可能陷入困境,倒闭的风险很大。

  中小企业信用文化缺失、整体信用水平较低。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严重,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和财务信息,是各利益相关者做出投资或信贷决策的主要依据,而信息不透明则会阻碍企业的外部融资。

  中小企业抵押资产欠缺,担保困难。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不清晰问题广泛存在,以致很多中小企业都缺乏可用于抵押的房产。中小企业规模小,拥有的固定资产也不多,而且房产,机器设备等抵押物变现处理的困难也抑制了银行向其贷款的积极性。有些中小企业的动产资源比较丰富,有些企业无形资产占较大比例,但我国动产质押,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融资方式还很不成熟,主要集中于个别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规模较小。

  中小企业一个重要特点即规模相对较小,这也是其不能满足上市融资条件的先天缺陷。其次,规模小的企业其资金需求往往具有时间紧,金额小,需求频繁的特点,而银行贷款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点,银行对每笔贷款所需的信息收集,监管费用大致相同,单位交易成本随贷款规模的增大而降低。而中小企业的这些融资特点使银行贷款难以产生规模效应,造成银行不愿向其贷款。

  3.3.2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

  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主要原因。去年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大步,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在发达的资本市场,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已超过了股票,而在我国,公司债券还没有普及,发行的都是国债或国有大型企业债券,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就是股票市场。而且,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刚刚试点,市场定位和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三板的活力未能充分展现。

  3.3.3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银行信贷机制有缺陷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分化出了一定的层次性,呈现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大型金融机构与中小金融机构相互补充的局面,但目前的金融体系结构仍不够合理。主要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不够发达,且民间金融一直没有被纳入到该体系。我国现有的正规信贷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组成。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几乎在全国各个区县都有分支机构,是信贷体系的主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信贷资金的垄断性提供者,但其主要定位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实力,与中小企业的贡献和融资需求明显不匹配。目前国家虽多次提出各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但商业银行的信贷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3.3.4信用评级和信用担保系统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一切经济交易的基础,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更是如此。如前所述,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障碍因素,中小企业可用信用资源缺乏,银行难以获知中小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因而不愿放款。发达国家大多己建立了相对完善信用体系来缓解这一问题,健全的信用征集和信用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增加市场主体间信息的了解,而且可以改善信用秩序混乱,信用关系扭曲的局面,有利于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同样,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也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在我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信用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

  3.3.5中小企业融资的管理机构和支持政策体系不健全

  缺少统一的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统一管理机构,#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支持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发达国家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扶持政策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国家很多宏观政策都是围绕国有大中型企业制定,银行业也大致体现了这种要求。我们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数量和惠及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扶持方案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往往是在产品方面仅考虑创新,在制度方面仅考虑法规,相关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同时,许多扶持政策,特别是有关商业银行对企业信贷方面的鼓励政策,往往是倡导性的,缺乏必要的实施机制和硬性规定,以至于落实效果不佳。

  3.3.6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比较落后,关于中小企业比较完整的法律,仅有一部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且尚未对原则性的法律条文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配套的投融资,技术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没有建立,法律本身的效果难以充分体现。我国现有的《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都缺少支持中小企业的相关条款,所以法律的执行并未向中小企业倾斜。

  此外,中小金融机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方面也都没有详尽的法律规章可依。政府虽然出台了不少政策性文件,但在具体操作和强制执行等方面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一些地方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甚至存在着和国家所倡导政策的原则和精神相悖的地方。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高层次立法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致使中小企业顺利融资失去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4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4.1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缺陷和固有的一些特点,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还得从中小企业自身入手。中小企业固有的一些特点,如规模小,资金需求量少却频繁,缺少抵押担保物等,难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力量加以改变,但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管理水平不高,信用缺失,财务信息不透明等方面的素质缺陷,却是可以通过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加以改善的。

  4.1.1规范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因素,公司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完善,不仅影响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关系到其管理效率,而且往往也是银行是否愿意提供贷款以及提供何种条件贷款的关键。一方面,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企业内部的权力制衡机制和企业运营的内部监督机制,避免高度集权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监督缺失造成的资产流失,管理混乱等现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从制度上保证中小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也可以为企业树立规范管理的良好公众形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投资。

  4.1.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以及信用能力。中小企业要想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内源融资能力,就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突破人员素质和管理两大瓶颈,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各方面进行整合,致力于核心竞争技能和专长的获得,形成企业的整体优势。

  4.1.3增强信用观念,加强企业信用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不仅面临着资金的匾乏,同时也有责任的匾乏,信用度的匾乏。事实己经证明,不讲信用,诚信丧失构成了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巨大障碍。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信用观念,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在企业内部提倡信用文化0,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自觉依照市场经济规则办事,以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赢得银行的信任和资金支持

  4.1.4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

  为了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赖和支持,中小企业要掌握与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外部机构的交往技巧,强化信息披露意识,加强与外界的信息沟通,提高信息透明度。中小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信息的传播,收集,分析和反馈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经营方针,财务状况等信息,准确并及时地向贷款银行批露,配合银行深入了解企业经营计划和相关状况。

  4.1.5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应提高融资认知能力,积极接受新的融资理念,学习,了解新的融资知识和工具,勇于开拓新的融资方式。除了传统融资方式外,中小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中的资源和国家的扶持政策,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融资模式和融资途径,如创业投资,应收账款融资,外贸融资,融资租赁等。

  4.2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4.2.1进一步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发展

  纵观国际资本市场,创业板的创建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我们可以在吸收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具体特点,不断探索创业板的健康发展之道。

  4.2.2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通过发展债券市场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发行企业债券可以为大型优质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从而使信贷机构更多地关注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债券发行制度,适度降低债券发行标准和要求,使具有一定实力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发行债券这一方式融到所需资金。

  4.2.3努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可以为未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企业提供证券交易平台,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未上市中小企业证券的流动性问题。场外交易市场也可以为主板和二板市场发现和培育上市资源,有利于交易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场外股权市场由多个独立市场共同组成,包括由全国20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组成的产权交易市场,原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组成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还有天津股权交易所和天津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组成的股权交易市场等三大市场。

  4.3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4.3.1国有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重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开拓

  国有商业银行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从实务领域看,发达国家的大银行凭借其贷款技术和管理创新,已形成进入地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优势。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少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

  4.3.2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在组织,产权设置,效率,服务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比较容易,前文在理论上分析了中小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具有优势,事实上国内的情形也是如此。

  4.4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4.4.1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为了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就要实现信用信息服务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由此就必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体系。应由政府牵头,协调与整合各方信用资源系统,建立一个全国性,共享性的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提供依据和基础。

  4.4.2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

  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能够有效降低被担保者的融资成本和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是担保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较为成熟的场经济中,凡经营业务与信用相关的投资,担保,证券,顾问,基金等机构一般都要经过信用评级公司的信用评级。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结果,直接影响到受保者的市场融资成本。就目前我国信用行业发展现状而言,为保证信用担保业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迫在眉睫。

  4.4.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本身都要努力参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共同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从而增强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5充分发挥专门管理机构的职能,形成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在政策方面,要多关注中小企业的生产压力,为中小企业融资构建良好的财政,税收,法制环境,抓住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向型经济构成主要影响的时机,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针对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分区域,有计划地鼓励中小企业转型,并对此类企业提供包括融资在内的相关配套优惠措施。

  4.6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

  中小企业从整体而言,都具有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竞争力弱等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和法律规范,为中小企业发展构建一个公平有力的竞争保障体系。我国已经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需要各地依据该法律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通过中央,地方和民间组成的组织机构体系及培育与多元化的融资体系相配套的环境,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我国应该能够制定和逐步完善有关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政府的资金支持和金融市场的资金支持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我国财政资源有限,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因此应该更多地采用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ahwmw.com/yanjiangzhici/109462/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