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史简介【15篇】

【www.ahwmw.com--学习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学文化等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中国史简介的文章15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新中国史简介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第二篇: 新中国史简介

  党史、新中国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探索、奋斗与发展,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增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

  党史新中国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活教材”。xxxxx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历史,蕴含着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今天,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执着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

  党史新中国史是树牢“四个自信”的“奠基石”。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历史。这其中,有党艰辛探索的历史,有党自觉探寻新路的历史,也有党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两门必修课,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

  党史新中国史是恪守为民情怀的“对标尺”。xxxxx告诫全党“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革命为民、立国救民、执政安民、发展富民、强国兴民的光辉历史。为了初心使命砥砺奋斗,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正确道路,使具有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人民心连心,才能广泛得到人民的信任;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党史新中国史是担当历史重任的“动力源”。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接续奋斗。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担当作为、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破除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追根溯源忆初心,读懂党的不懈奋斗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常学常新悟初心,学深党的理论创新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理论上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8年来,我们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千锤百炼明初心,悟透党的自身建设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98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谱写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中,始终坚守先锋队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我们要从党的自身建设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导向,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脉相承守初心,续写党的精神塑造史。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砥砺奋进,勇立时代潮头,先后塑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深刻体现着党的先进性、革命性、创造性,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文化结晶,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我们要注重加深对这些伟大精神历史背景、深刻内涵、时代意义的学习领悟,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精神财富。

第三篇: 新中国史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第四篇: 新中国史简介

  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学文化等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走过了探索的弯路,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从痛苦中吸取教训,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终于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这条路不是上帝的礼物,而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苦探索中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特色道路。

第五篇: 新中国史简介

  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党史、新中国史是这一教科书中最重要的内容。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能让党员、干部从党发展壮大的历史、新中国砥砺奋进的历史中汲取养分和智慧。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必须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当前,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肆意曲解党史、新中国史,企图以此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少数党员、干部对党史、新中国史既不懂、也不学,人云亦云,被一些错误观点牵着鼻子走、陷入迷茫。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我们党自成立以来走过的近百年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党员、干部要通过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铸魂补钙,深切感受信仰之力、理想之光和奋斗之艰,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党史、新中国史深刻揭示了98年来我们党是如何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是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如何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只有深入了解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才能弄清楚党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党员、干部应在主题教育中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培养恢弘的战略思维、深邃的历史思维、严密的辩证思维、活跃的创新思维、严格的法治思维、清醒的底线思维,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增强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带领人民把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不断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追寻党的历史上一代代革命先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勇气、决心和意志,感悟他们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优良作风,就能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六篇: 新中国史简介

  党史、新中国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探索、奋斗与发展,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增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

  党史新中国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历史,蕴含着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今天,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执着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

  党史新中国史是树牢“四个自信”的“奠基石”。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历史。这其中,有党艰辛探索的历史,有党自觉探寻新路的历史,也有党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两门必修课,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

  党史新中国史是恪守为民情怀的“对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革命为民、立国救民、执政安民、发展富民、强国兴民的光辉历史。为了初心使命砥砺奋斗,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正确道路,使具有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人民心连心,才能广泛得到人民的信任;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党史新中国史是担当历史重任的“动力源”。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接续奋斗。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担当作为、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破除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追根溯源忆初心,读懂党的不懈奋斗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常学常新悟初心,学深党的理论创新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理论上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8年来,我们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千锤百炼明初心,悟透党的自身建设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98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谱写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中,始终坚守先锋队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我们要从党的自身建设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导向,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脉相承守初心,续写党的精神塑造史。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砥砺奋进,勇立时代潮头,先后塑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深刻体现着党的先进性、革命性、创造性,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文化结晶,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我们要注重加深对这些伟大精神历史背景、深刻内涵、时代意义的学习领悟,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精神财富。

第七篇: 新中国史简介

  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党史、新中国史是这一教科书中最重要的内容。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能让党员、干部从党发展壮大的历史、新中国砥砺奋进的历史中汲取养分和智慧。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必须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当前,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肆意曲解党史、新中国史,企图以此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少数党员、干部对党史、新中国史既不懂、也不学,人云亦云,被一些错误观点牵着鼻子走、陷入迷茫。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我们党自成立以来走过的近百年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党员、干部要通过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铸魂补钙,深切感受信仰之力、理想之光和奋斗之艰,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本色。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党史、新中国史深刻揭示了98年来我们党是如何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是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如何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只有深入了解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才能弄清楚党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党员、干部应在主题教育中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培养恢弘的战略思维、深邃的历史思维、严密的辩证思维、活跃的创新思维、严格的法治思维、清醒的底线思维,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增强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带领人民把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不断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追寻党的历史上一代代革命先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勇气、决心和意志,感悟他们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优良作风,就能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八篇: 新中国史简介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第九篇: 新中国史简介

  1840年的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封建上千年来封闭的大门,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遭受着各国列强的欺辱与蹂躏。在艰难的生存斗争中,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找一条脱离苦海的道路。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此次运动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中国带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俄国十月革命也给困顿中的中国带来了一丝清凉的气息,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救国的希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也开始走向了政治舞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期,各种思潮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在比较了各种主义的发展前景后,中国共产党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此后与各种思想斗争中,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带领中国走向强盛的一支中坚力量。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以后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了起来,可是这也并不代表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初期,也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刚成立的新中国留给共产党的是一堆烂摊子,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需要我们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使我们国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这是一个宏伟而又艰巨的任务,西方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些经验,但更多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为了找出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多次的探索中,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也会有惊喜和收获。一个国家能否快速的发展起来,需要决策者们英明的大脑和智慧。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摸索着一条道路,也犯过很多的错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不但没有加快国家的发展,反而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应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些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在不断的对失败的总结中,逐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1978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中国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是中国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在这一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的起步,意味着中国又走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展望中国的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得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过长期的英勇顽强的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图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的中国人曾经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多次奋斗的失败,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斗争才走上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胜利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它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近代依以来的中国历史有力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郑重的正确的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及其光荣、伟大和艰巨的事业。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和妥善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地推向前进。
  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我们大学生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

第十篇: 新中国史简介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

  近期,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让我们一起研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

  ●为什么学: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特别意义在于,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前几天,我去了江西于都,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目的是缅怀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忘历史、不忘初心。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5月31日)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新闻稿(2018年1月5日)

  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3年6月25日)

  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13年1月5日)

  ●学什么: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

  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9年8月20日)

  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期间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6年7月18日)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5年7月30日)

  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5年6月16日)

  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把抓理想信念贯穿始终,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并调研考察期间的讲话(2015年2月13日至16日)

  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调研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3年7月11日)

  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怎么学: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2019年1月2日)

  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重视、研究、借鉴历史。这对我们丰富头脑、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增强本领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8年11月26日)

  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5年7月30日)

  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3年12月30日)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现在,我们依然要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要推动全党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学习的目的,就是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日)

  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13年1月5日)

第十一篇: 新中国史简介

  新中国历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热点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概念和定位研究

  对于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问题,学者提出应该在进一步明确国史的学科定位,即明确其独立的学科地位;进一步拓宽国史的研究视野,即加强对社会生活等薄弱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国史的学科建设,即健全严格的学术规范,综合运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加强国史的学科建设;进一步挖掘国史的档案文献,既要加强对档案文献的挖掘和利用,又要充分利用已公开的档案等几个方面加强和深化国史研究。

  在国史研究方法上,有学者提出独到的见解,认为应将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作为国史研究的使命和目标;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深入研究新中国历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认识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全球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并使之成为国史研究的新的增长点。

  在当代史研究方面,有学者从当代史与国史、现代史、党史的关系角度概括了当代史的概念:“中国当代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历史,是中国近代史的自然延伸;从学科意义上说,它完全是中国现代史,但不完全是国史,不完全是中共党史”。当代史的主线至少有三条:第一,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争取早日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第三,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国史研究的新课题。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理论基础、指导思想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主开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引领中国全面发展的、遵循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代表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思想和历史经验是其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这条道路形成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有学者还深刻阐述了新中国两个“3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认为新中国头30年提供的根本政治前提、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利的国际条件和正反两方面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必要准备;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了对前30年的超越,在基本理论、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工作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两个“30年”共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还有学者提出,十七大报告对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作了新的表述,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关于新世纪的城乡关系研究关于农村人民公社解体的原因成为学者研究的关注点。一些学者从农民主体地位与基层实践逻辑视角进行考察,认为缺乏经济基础与人文支撑的公社制度下的农民没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当广大乡村难于落实不合实际的农村政策、特别是基层干部不能达到政策所要求的现代行政水准时,基层“变通”公社制度也就在所难免,最终导致人民公社制度解体。也有学者从制度绩效的角度揭示农村人民公社解体的原因,认为其消极绩效明显,如经济绩效极差,对农村社会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某种程度的阻碍作用,也严重地影响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积极性,同时助长了工业部门的依赖心理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受到多方面限制,其成效并不十分明显;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这些消极绩效最终导致人民公社解体。

  学者还着重于从制度创新视角探讨了新世纪城乡关系问题。有学者认为,无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还是新世纪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制度因素在协调和处理城乡关系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新世纪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构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的新探索中,城乡关系构建全面转向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制度创新。只有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创新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才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正确路径选择。

  三、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学者从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的对比中,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单纯的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还包括降低消耗、改善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各个方面。有学者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乎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动力、外部环境调整的系统转变,是对主要矛盾转型的主动回应”。针对十七大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应该以人的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导向,根据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的经验,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扫清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障碍。

  四、关于民生问题研究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民生”概念,指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标志着当代中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学者对民生问题提出的基础、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当前民生建设的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研究。有学者提出,改善民生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其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民生建设的现实要求。有的学者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解决民生问题要有全面和发展的观点,坚持把民生与民主、物质与精神、生存与发展问题统筹解决;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必须采取不同的对策和举措,分阶段稳步推进;解决民生问题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第十二篇: 新中国史简介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第十三篇: 新中国史简介

  新中国史,四史之一。

  70多年的新中国历史是党领导人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也是不断探索和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

第十四篇: 新中国史简介

  党史、新中国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探索、奋斗与发展,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增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

  党史新中国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历史,蕴含着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今天,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执着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

  党史新中国史是树牢“四个自信”的“奠基石”。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历史。这其中,有党艰辛探索的历史,有党自觉探寻新路的历史,也有党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两门必修课,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

  党史新中国史是恪守为民情怀的“对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革命为民、立国救民、执政安民、发展富民、强国兴民的光辉历史。为了初心使命砥砺奋斗,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正确道路,使具有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人民心连心,才能广泛得到人民的信任;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党史新中国史是担当历史重任的“动力源”。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接续奋斗。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担当作为、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破除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追根溯源忆初心,读懂党的不懈奋斗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常学常新悟初心,学深党的理论创新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理论上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8年来,我们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千锤百炼明初心,悟透党的自身建设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98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谱写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中,始终坚守先锋队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我们要从党的自身建设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导向,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脉相承守初心,续写党的精神塑造史。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砥砺奋进,勇立时代潮头,先后塑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深刻体现着党的先进性、革命性、创造性,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文化结晶,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我们要注重加深对这些伟大精神历史背景、深刻内涵、时代意义的学习领悟,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精神财富。

 

第十五篇: 新中国史简介

  今天我们召开本次支部党员大会,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共同回顾祖国走过的光辉历程,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热爱和信仰,坚定坚决跟党走的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奋斗精神, 以新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中国的伟大生活巨变
  衣: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穿衣服主要靠购买布料自行加工。而由于供应紧张,买布还得用布票,每人每户都有严格限量。人们的着装风格也很单一,颜色也是沉闷的黑、绿、蓝,面料一水是棉布。当时流行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而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布票逐渐被取消,添新衣也从自己加工变为购买成衣。到如今,各种品牌和风格的衣服琳琅满目,线上线下大小服装卖场随处可见。衣服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御寒保暖,舒适、个性和时尚才是人们的普遍要求。
  食:改革开放之前,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粮食供应紧张,同样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直到 90 年代初,粮食供应走向市场,粮票才逐渐消亡。而今,分门别类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人们讲究营业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为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住: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破旧民居,但是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单位上的人们为了分房有时还 会勾心斗角。从 90 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起,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 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对经济条件好的人,居住的选择就更多了,有 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 色别墅。
  行:改革开放之前,最主要的短途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因此,中国也被成为自行车王国。火车和长途汽车的条件也很差,拥挤、缓慢更谈不上舒适。而坐飞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现如今,私家车高度普及;公交线路增多、车辆条件大为改善;出租车招手即停,“滴滴”等打车软件更加方便了出行;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高铁和动车;坐飞机已经成为一种日常出行的方式。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大成就
  (一)两弹一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 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 6 月 17 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 20 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二)恢复联合国席位。1971 年 10 月 25 日,在联合国大
  会第 26 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重回联合国,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 的必然。
  (三)载人航天。1992 年 9 月 21 日,中国政法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将该工程命名为“921”工程。
  2003 年 10 月 15 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 客。之后,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航天技术 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载 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发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四)港澳回归。1997 年 7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在澳门 442 年的殖民统治。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大大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五)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整个工程分两期建成,2006 年 7 月 1 日全线通车。青藏线大部分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成功解决了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施工环境和对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
  (六)加入世贸组织。2001 年 11 月 10 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 15 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经历了 15 年的歧视待遇之后,终于享有了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
  (七)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08 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改革开放 30 年风雨历程,中国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一个蓬勃的新兴经济体。北京 奥运会则把“文化中国”传递给了世界,“绿色”“人文”“科技”的理念,深深地融入了传统奥运理念之中。
  (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 年,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当年名义 GDP 为 54742 亿美元,比中国少 4044 亿美元,中国 GDP 超过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自 1978 年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九)国产航空母舰。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其前身是苏联海军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1999 年,中国购买了因苏联解体而建造中断的“瓦良格” 号,并继续建造改进。2012 年 9 月 25 日,正式更名为辽宁号,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2017 年 4 月 26 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 002 型航空母舰在大连正式下水,它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海上作战平台自 主设计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
  (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省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2017 年 11 月 5 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8 年陆续发射了多颗“北斗”全球组网卫星。2018 年 12 月 27 日,北斗导航系统服务范围正式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三、中国五大圆梦工程
  (一)中国桥。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近十年来中国大桥取得了飞速发展。据统计,纵观世界桥梁最长前 100 所大桥中,大部分都由中国建造。其中已建成跨度超 400 米的斜拉桥、悬索桥分别有 114 座、109 座,中国分别有 59 座、34 座;全球在建及拟建的主跨 400 米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为 49 座、37 座, 中国分别占据 39 座、29 座。其中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如今, 在世界桥梁界有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桥梁建设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看欧美,90 年代看日本,21 世纪看中国。
  (二)中国路。从起步到高速路通车 1 万公里,我们用了12 年时间,从 1 万公里到突破 2 万公里,我国只用了 3 年时间。可以说仅仅 15 年,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需要 40 年才能完成的发展进程,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高速公路里程 13、1 万公里世界第一,2020 年将达 15 万公里; 高铁里程 2.2 万公里世界第一;城市轨道交通 4153 公里世界第一。
  (三)中国车。2017 年 6 月 25 日“复兴号”下线,这是中
  国第一列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涉及的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了84
  。2018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过其他国家综合。2019年,计划确保投产高铁新线3200公里。高颜值、高速度。高铁,已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四)中国港。2018 年 12 月 10 日,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
  —上海洋山港四期开港试运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而洋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到上海港40
  以上,是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点。与传统人工码头不同,洋山四期码头是一座高科技新型码头,集装箱的装卸转运将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除了上海港,全球吞吐量排名前十的超级大港,中国已经包揽了七席。一座座由中央企业参与建造的港口和巨轮,正在搬运着整个世界,也在托举着中国梦由理想变为现实。
  (五)中国网。当前,中国的光缆线路总长 3041 万公里, 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 4G 网络,竖起 299 万个基站,拥有 8.9 亿用户;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有 7.51 亿人,全球第一。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 2 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购物、吃饭、加油甚至 在路边摊,中国到处都能移动支付。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进步正在改变着全国甚至全球的生活方式。在经历了移动通信领域“2G 追赶,3G 突破,4G 并进”等阶段之后,在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中国通信业正在酝酿着一出更加精彩的“引领”大戏。
  四、历史启示
  革命先驱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 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新中国不平凡的历程,我们能得到许多宝贵的历史启示。
  中国为什么能走过光辉历程,创造伟大奇迹?归根结底是 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雄辩证明,领导我们事业 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中国人民实现解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我们行 稳致远的根本政治前体和保证。
  我们之所以能创造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还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推 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 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细心呵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就是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万众一心、齐心协力, 将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推向前进。
  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 5000 多年文明史、近 14 亿人口的大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切奇迹都是奋斗的结果、创新的结果。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成功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新中国光辉历程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还很多,这些历史启示都弥足珍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从新中国史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
  五、点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
  新时代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以攻坚克难的决心砥砺前行,做新时代的“筑梦者”和“奋斗者”, 努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一份力,尽一份心。无数个梦想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梦”,而“中国梦”实现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我们身在何方、从事哪种行业,只要我们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我们就是新时代的筑梦者。我相信新时代的我们是奋斗的一代,我们会更加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新时代 的“奋斗者”,只有真正脚踏实地去搞,去干,去做;才能是 我们国家变强,变富,变好。



本文来源:https://www.ahwmw.com/fanwenxiezuo/84511/

《新中国史简介【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