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政策的建议

【www.ahwmw.com--经济论文】

  消费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与需求,进而提出扩大居民消费,推动泰州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以下是Sara小编为大家提供的aaa,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于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的建议

  一、当前消费总体形势

  “十五”时期,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较快增长,市场销售稳中趋旺,消费热点持续发展。

  (一)消费需求平稳增长。我国消费需求总量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最终消费由2000年的59705亿元增加到2005年92000多亿元,各年分别增长8.5%、7%、7.9%、12.2%和10.1%,年均增长9.1%。

  (二)市场销售稳中趋旺。2000-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7664亿元增至67177亿元,年均增长12.3%。特别是2004年10月份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月实际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实际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三)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93元,比2000年增加4213元,年均名义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比2000年增加1002元,年均名义增长7.6%。居民收入增加有力促进了消费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0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0.6%和16.9%。2000-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4998元增加到7943元,年均名义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670元增加到2555元,年均名义增长8.9%。

  (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乡居民各类消费全面增长,用于食品的支出比重逐渐下降,用于交通通信、住房、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出较快增长,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2000年39.4%和49.1%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明显增加,2005年达到26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5.7平方米。汽车加快进入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快速增加。电信消费迅速增长,电话普及率由2000年的每百人20部增至2005年的每百人57部;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11亿人,其中宽带上网6430万人。旅游消费快速发展,2005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12亿人次,比2000年增长62%。

  二、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费率下降。近年来,虽然消费需求增长较为平稳,但投资需求增长加快,增速明显快于消费需求,消费率出现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61.1%下降至2005年50.7%。无论是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历史相比,还是与一些国家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相比,我国消费率都明显偏低。

  (二)消费增长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农村销售增速长期慢于城市,占全国人口近60%的农村市场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逐步下降,2000年为38.2%,2005年降为32.9%。销售进一步向发达地区集中,东部地区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达60%,且比重仍在逐步提高。

  (三)农民消费水平明显偏低。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也不断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城镇的32.2%,比2000年下降1.2个百分点。从消费结构看,2005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于城镇居民8.8个百分点,差距与2000年相比有所缩小,但农村消费结构仍明显落后于城镇。

  (四)政府消费比重偏高。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由2000年的24.4%上升2004年的25.3%,比巴西、韩国、泰国等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3000美元发展阶段所占比重还高近10个百分点。同时,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近14%,而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仅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的比重仅2%。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导致总体消费倾向下降。不同收入群体有着不同的消费倾向,高收入家庭消费升级基本实现、消费倾向低,而低收入家庭改善生活的愿望强烈、消费倾向高,但收入有限,扩大消费力不从心。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降低全社会总消费倾向。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86:1扩大为2005年的3.22:1,城乡内部收入差距也持续扩大。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导致平均消费倾向逐步下降。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不得不进行预防性储蓄。近年来,我国新成长劳动力快速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就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就业稳定性减弱,加上普通劳动者工资增长较慢,居民收入预期不乐观,消费趋向谨慎。同时,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尚处于新旧交替阶段,旧体系已经打破,而新体系尚不完善,居民对未来能否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心存疑虑。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为滞后,农民为了老年生活必须在尚能劳动之时从非常有限的收入中拿钱储蓄。因此,城乡居民不得不减少即期消费,被迫进行预防性储蓄,导致了高储蓄率、低消费率,2005年底城乡居民储蓄达14.1万亿元,是200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远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速。

  三是住房、医疗、教育等改革的配套政策不完善,居民相关支出负担过重。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住房、教育、医疗等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并取得积极进展,但改革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这些领域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住房价格、教育收费和医疗费用不断攀升,不少家庭只能将有限的收入在衣、食、住、学、医等必须支出之间寻求平衡,难以扩大其他消费。

  在住房方面,住房补助政策不落实,对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又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加上房价持续攀升、与家庭年收入之比不断升高,绝大多数居民为购房而不得不长期省吃俭用进行储蓄,购房后又面临很大的还贷压力。

  在教育方面,财政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等各类学校普遍增加向学生的收费,居民教育负担逐步加重。特别是在农村,不少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因学校收费太高而被迫辍学,相当一部分家庭难以供养子女上大学。

  在医疗方面,职工医疗支出中个人负担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又相对不足,医疗收费持续攀升,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看病贵的问题逐渐发展。目前城镇和农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看不起病的问题,农村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时有发生。

  四是消费环境差,居民消费顾虑多。消费品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制假售假等行为屡禁不止,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不断,使居民难以放心消费。一些地方实行市场保护,限制外地质优价廉产品进入和销售。

  城乡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一些大城市居民转向私车交通时又面临停车设施不足、交通管理混乱、汽车服务业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居民交通消费的健康发展。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制约农民对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的消费。农村商业设施发展相对滞后,农民购物不便。

  电信、物业等行业服务质量差、价格高、欺诈陷阱多,不合理收费大量存在,虽然多年来各界对此意见很大,但问题一直没有明显改善。此外,消费纠纷特别是涉及一些垄断行业的消费纠纷明显增加,消费投诉困难多,也对扩大消费带来不利影响。

  金融对消费的支持作用不强。由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居民不习惯借贷消费等因素影响,消费信贷在我国尚处于启步发展阶段,促进消费的潜力远未发挥。

  旅游时间选择少。劳动法规定的带薪休假制度一直没有落实,居民出游多数选择在“黄金周”长假期间,形成“集中冲击式”的旅游,运输压力大,游客出门难、回家难,景点人满为患,安全隐患多,旅游服务质量下降,影响居民旅游消费。

  三、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扩大消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改善最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为根本目标,始终以农村人口和城镇中低收入人口为工作重点,以满足居民衣食住行和就学、就医等基本需求为首要任务,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国情特别是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实行远近结合,区分轻重缓急,抓紧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消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有序地促进居民消费的扩大。

  (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增加收入是扩大消费的根本措施。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稳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税收、价格、补贴等政策,坚决查处以各种名目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的行为,加强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技能培训、信息引导和服务,确保农民务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要以扩大就业和加强工资管理为重点,促进城镇中低收入者增加收入。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重点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加强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好最低工资制度,研究推行小时最低工资制度。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应妥善处理拖欠的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费等问题。

  (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是消除居民扩大即期消费后顾之忧的治本之策。要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规范城市低保工作,逐步提高保障标准。适应就业形式的发展变化,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提高统筹层次。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资金来源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条件的地方要努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

  (三)减轻居民教育、医疗负担。加大财政对教育、卫生的投入,减轻居民教育和医疗支出负担,是改善居民支出预期的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扩大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范围,并逐步在全国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合理确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完善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稳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确定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遏制乱用药、乱检查、乱收费,遏制居民医疗支出负担过快增加。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试点范围,提高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加强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建设。

  (四)稳步发展热点消费。培育和扩大住房、汽车、通信、旅游等消费,是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方面。

  (1)切实落实稳定住房价格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落实住房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合理确定职工住房补助标准。

  (2)制定鼓励生产、购买和使用经济型轿车的政策,取消对小排量汽车使用的限制,规范汽车维修服务业,加强停车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不断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3)规范电信业竞争和服务,完善电信服务条款,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提高电信服务水平。

  (4)积极发展文化、健身、旅游等消费,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执行劳动法规定的职工作息、休假和工薪制度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使职工有更多时间休息和出游,促进旅游业和旅游消费健康发展。

  (五)改善消费环境。努力改善城乡消费环境,是引导和促进居民消费的一项迫切任务。

  (1)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为农民扩大消费创造条件。

  (2)积极发展城乡商业设施。鼓励发展超市、连锁经营等多种业态,加快建设租赁市场和二手商品市场。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商业设施建设,支持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延伸经营网络。

  (3)大力整顿消费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非法广告等各种不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

  (4)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广泛深入地开展消费者权益宣传教育,积极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加大消费纠纷处理力度。

  (5)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增加消费信贷品种。

>>>下一页更多精彩“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的对策建议”



本文来源:https://www.ahwmw.com/lunwenfanwen/76372/

《关于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政策的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