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论文2000字范文(精选8篇)

【www.ahwmw.com--毕业论文】

纸是一个中文单词,拼音是Lù西北和埃库特N“论文”一词在古典文学中常用,意思是对话修辞或思想交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商务礼仪论文2000字的文章8篇 ,欢迎品鉴!

【篇一】商务礼仪论文2000字

  丫江桥乡是攸县的贫困乡之一。我每月都要下来察看,了解扶贫进程,每次来几乎就在郭振生家落脚。给他家挖挖菜地,打打猪草,下田扯秧等。经多方联系,帮他从信用社贷款1000元,解决了燃眉之急。扶贫物资拨给化肥100斤、农药50斤(计内价)。当时流行语:要想富,先修路。他们坳出门约1公里不通公路,就发动他们几户人家联合起来,利用农闲修了一条土公路。队里组织一次劳动力输出,从东莞联系一批招工,让他妹妹进厂打工。这个小姑娘意志坚强,能吃苦,大多数人意识偏见,认为不光彩,又严又苦,只干了一、两个月就回来了,而她一直干到春节,学到一门缝纫好手艺。郭振生是一把农业好手,样样精通。翌年2月,我们撤离,帮他作了总结,除油菜一项预估外,其它几项生产指标完成很好,加上妹妹打工收入,人均纯收入达到870元,给他颁发了大奖。离别时依依不舍,一再鼓励他要巩固已取得的成果,面向市场,开展多种经营。

  今年5月的小黄金周,女婿邀我和老伴去攸县酒埠江旅游,机会难得,商量着绕道一同去了郭家坳一趟。我们由省道转县道,由县道入乡道,在绿色的海洋里穿行。一片片的禾苗开始泛青,在微风中舞动,不时传来农作机械的轰鸣声,有农民在田头抛秧,与其说他们是在作业,不如说是在表演。以前我只听说过,抛秧操作还是第一次看到,是多么轻松自如。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田作业方法受到冲击,这是改革年代的进步啊!虽说故地重游,但今非昔比。道路很是顺畅,车子开到丫江桥被堵,正逢集市,摊贩和行人把道路挤得冬冬的,我们只好下车步行到一栋楼房的墙角边休息,无意中看到墙幕上一块宣传报道:

  丫江桥镇位于衡东、株洲、醴陵三县的交界,纯山区,盛产稻米、茶叶、茶油、林木、楠竹,畜牧有牲猪和黑山羊,全镇人口19645人,其中长期 在外经商和打工的从业人员158人,各类艺工(即半工半农)2500多人,中学一所、卫生院两所、敬老院一所(在院41人),硬面公路18公里,村、户通公路,以城镇建设为枢纽带动全镇经济建设迅速发展,20xx年人均纯收入4680元......

  从这简短的几行数字里,我仿佛感觉到农村人口结构(即城乡人口比例)和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丫江桥人在崛起、在加油。

  人群中我看见振生推着摩托车,老远打着招呼,旧友重逢,激动得快要掉泪了,把手握得喀巴响。他体态微微发福,眼角纹浅现,比20xx年前气度、沉稳和壮实。由集市到他家还有5公里,由摩托车开路,继续前进。不一会,车在一栋两层的楼房前停下,他妈和玉兰嫂在屋前迎候。老人家满脸笑容地说:"终于把你们盼来啦,快请屋里坐"。她比我大几岁,岁月的痕迹虽挂上额头,但看上去身体还硬朗,步子也稳健;玉兰嫂还是那么麻利,又端茶又递烟的。

  寒喧一阵后,振生领着我们楼上楼下转了一圈,让我们啊啊声不断。墙面、地面、门窗都是现代材料装修,洁净明亮;三间卧室除老太太那间摆设的是一些老式家具外,其余两间陈设的是席梦思床、组合式壁柜、彩电;厅堂有冰箱、座机;橱房用上自来水,煤灶台沼气灶台各一。他家三年前就用上沼气,新能源,既省钱,又环保卫生。

  我对振生说:"你们比城里人过的都要好!"他莞尔一笑地说:"我们家只是一般水平,那能跟你们城里人比。自从20xx年承包村里5亩茶树,每年产茶 子1000多斤,经济才有所改善;20xx年买了一台农用运输车,儿子开车跑运输 ,效益还不错。去年儿子结婚 ,想请你来捧捧场的",我急忙接过话:"我退休后,长期住在深圳女儿家,每年偶尔回来一次,太对不起了,把你们家的大喜事错过,真不应该。"

  接着我们走出楼房,来到他的老屋。这五间土房,经过了修缮,仍旧完好,其中两间改成猪圈,圈内有牲猪13头。振生说,这是玉兰的生产阵地,前些年行情不好,没赚头,歇了一年多,去年行情上来了,又重操旧业。那边三间准备改成羊圈,这里习惯养黑山羊,成本底,好养,好卖,价钱也高。茶树的承包期快满了,有人在眼红,好事不能尽拦着,我准备主动退出,然后和玉兰一同搞养殖。自己有车,出卖随时送,不担心中间商卡价。

  振生他们夫妇俩是勤劳致富的典型,他们的为人让人钦佩。他们善经营,懂管理,把握着市场的导向,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

  时至午饭边,想客气也躲不过了。厅堂摆着一张大圆桌,上面摆满各式菜肴,香气四溢。玉兰嫂满面风光招呼着:"请你们吃餐便饭,都是自家菜,可绝对的环保啊!"

  瞧这阵势,真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落了坐,频频向主人举杯,祝福他们乘改革的东风,创业道路越走越宽广,生活越过越幸福!

【篇二】商务礼仪论文2000字

  中国新形势—大国崛起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来,我们的人生从高中到大学就是一个转变.从一个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一个不独立有依靠思想的人向一个独立而必须自己面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样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对我们进行恰如其分的军事理论教育,有助于我们强化自我的思想意识,开始体会自我,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在这个教育中,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开始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国家负责.让我不仅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或父母,朋友的价值,更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些中国国防力量,增加了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了解了一些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世界军事力量和战争,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

  下面就中国的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据新浪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国知事会议上表示,如果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从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

  而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目前,虽然周边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领土与领海的争端,利益的争端,综合观察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一、祖国统一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台独分裂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岛内局势稳定,两岸关系呈现新局面。但反台独军事准备斗争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台独势力。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三、中印边境悬而未决。我国与印度存在着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度占领着我国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之间曾因边界争端爆发过武装冲突,此后长期对峙多年。近几十年来,两国多次边界谈判,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

  四、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占领着我国大量岛屿和领海,并在南海开采石油。

  五、与韩国存在黄海大陆架争端,韩国一直在黄海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另外韩国还侵占了我国的苏岩礁等岛屿。

  六、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政治上,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另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存在潜在军事威胁。

  七、其他因素。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有西部的恐怖势力、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

  面对如此复杂险峻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与周边国家地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完成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周边环境尽管复杂,但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虽然如此,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智慧、勇气、策略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在和谐气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战略平衡将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各国争端的积极策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下,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外交策略为指导,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不断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同时,也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篇三】商务礼仪论文2000字

  道德是一种社会__,它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维系__的重要依托,也是社会意识转型的敏感地域,社会转型客观上要求并直接导致道德转型,根据社会学家涂尔于的观点,社会转型期快速的经济增长打破了原有的__,这一变化特别容易使人受新观念的影响,社会也因而突然迷失方向。我国社会正处在突变时期,而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尚不健全,建构与市场经济具有同一性的新道德体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需求。因此,新道德体系的建构在社会转型期对社会的发展及人的精神提升具有独特的价值。我国目前伦理道德领域异常复杂,社会主流道德因社会改革、利益重组而变得“山重水复”,西方道德思潮的冲击波正“一浪高过一浪”,传统的以宗法、血缘、情感、人情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仍固着在许多人的意识中,__道德世界正经历从未有过的混乱、迷惘、冲突与裂变,也预示着新的整合。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道德转型深深地影响其道德生活,并客观要求青少年作为社会道德主体参与社会新道德的建构。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青少年正从传统的“边缘人”向现代社会的“参与人”过渡,逐步体现其社会主体地位。以文化为例,青少年文化是一种典型的边缘文化(亚文化),必须接受主流文化的制约,但也同时体现出独特的主体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会对主流文化加以补充、提升,或者偏离和反叛。道德是文化的一部分,在社会转型期,在主流道德文化之外,也存在着通俗道德文化、大众道德文化和青少年道德文化。由青少年道德文化可以自然地引出青少年亚道德。在道德发展中是否存在青少年亚道德?如果存在,那么转型期青少年亚道德有何表现?如何针对青少年亚道德进行德育?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尽管对青少年亚道德尚未见到定性的描述,但一些学者与此相关的见解则有助于我们的理解。北京师大陈会昌教授认为:“在主流道德之外,也就是在学生内部,已经和正在形成着他们自己的亚文化、亚道德体系,我们教育者无法禁止这种由学生自己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南京师大吴康宁教授认为:“人们屡屡指出青少年有其自己的文化,或曰青少年处在创造着自己的文化,而这些文化中是不乏道德取向和道道规范成分的。据此而论,青少年也确实在进行着德性的创造,唯其创造结果未必都能为社会认可而已。”由此,可以这样来理解青少年亚道德:它是相对于社会主流道德而言的,是社会主流道德的一种补充,是由青少年群体所特有的道德取向、道德规范、道德价值等构成的一种道德体系。青少年亚道德以青少年亚文化为母体,是一种道德文化,社会、道德转型在客观上提供了青少年亚道德赖以生成的条件,青少年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显示出来的地位与作用也为其“德性的创造”奠定了基础,社会的改革开放也能以宽容的态度认可和接纳青少年群体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规范、道德价值和道德理想,从而为社会的青年化和青年的社会化开拓广阔的发展前景。

  青少年亚道德的生成与发展可以从社会、青少年自身和道德教育三方面进行归因:第一、社会原因:如上所述,我国社会正经历全方位的转型,改革开放前主流道德一统天下的格局正日益受到冲击,社会道德价值观日趋多元,从而使道德行为判断趋于相对性,道德行为正误的灰色地带扩大了,正如《境遇伦理学》所言:“完全不顾特殊的具体情况而一味坚持普遍化原则,这同先知的思想是不相容的。先知的话决不能脱离具体的、__境遇,决不是永久有效的抽象训诫,总是要联系实际境遇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在社会转型期对青少年的规范作用越来越需要与具体的“道德境遇”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其规范和导向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主流道德的“改组”,促进青少年亚道德的生成与发展;社会转型也加速了社会主体的塑造,社会青年化和青年社会化的趋势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使其有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对社会主流道德产生积极的作用,作出某种符合自身特点的选择,创造自己的道德规范、道德价值和道德行为体系,即青少年亚道德。第二,自身原因: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就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逐步转化为能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社会义务的社会人的过程,随着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性的增强,青少年已不再盲从既定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甚至产生心理上的逆反性和抵触行为,在道德生活中,他们不再被动地受制于社会主流道德规范的束缚,而是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吸纳社会突变过程中所产生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规范,并根据青少年群体所特有的规则建构自己的亚道德体系;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文化反哺”。

  文化反哺现象动摇了传统社会“长者为尊”的地位,也动摇了由长者操纵的主流道德规范体系,使传统道德典范丧失了权威,道德生活的革新也就成为青少年一代向年长一代文化反哺的一项内容,这不仅促使青少年亚道德的形成,也促使其对社会主流道德的渗透和改组。第三,道德教育的原因:社会转型客观上导致了德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转型。现代德育已逐步向“学会选择的德育”、“主体性德育”、“活动性德育”、“开放性德育”迈进,德育方式的改进促成了青少年德育主体的形成,他们能积极地作用于社会道德生活、评价现有的道德规范,分析社会道德现象,探索新的道德准则,从而形成青少年亚道德体系。

【篇四】商务礼仪论文2000字

  【摘 要】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关键词】爱国主义 爱国精神 忧患意识

  时代在不断进步, 教育 是 发展 变化的,观念是在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势在必行。在课程改革中应更关注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宏大事业。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理应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方能收到实效?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实践出发、从生活出发、从时效出发。

  一、从实践出发

  课堂教育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作为教育者,必须在课堂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掘分散在课文中的祖国人文资源和 自然 资源中深厚的爱国因素,唤醒受教育者深沉的爱国思想和浓烈的爱国情愫,对学生进行民族的优越感、忧患感和使命感等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

  1.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 历史 、卓越的古代文明的自豪感,诸如被马克思高度评价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化界所推崇为人类文化源头和思想源泉之一的老庄 哲学 、孔孟儒学等等,从中学生可以强烈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物质文明史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美,油然而生自豪、自尊和自信的民族优越感受。

  2.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诸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艰”(屈原)式的仰天长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热烈呼号,都表达了先贤诸哲对罹难祖国及其命运刻骨铭心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这种苍凉的忧患意识,贯穿于整个 中国 文化传统之中。以忧国忧民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和内容,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为了祖国的新生和发展而舍弃个人一切的使命意识与牺牲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这种充满悲剧美的千古绝唱,颇能激沸青少年一代骨髓深入的爱国热血。应当说,在面临民族生死存亡、“小我”与“大我”两者之间必择其一的关键时刻往往最能迸发出爱国主义激情。

  这样旨在蓄养爱国主义激情的课堂教育,就能使学生对祖国灿烂文明、壮丽山川在生活动泼、富于创造的内心体验中获得巨大的满足、幸福和陶醉,并油然升华成作为中华民族之一分子的崇高感和骄傲感受,乐意为这个多民族的团结而牺牲私利,奉献所有。久之,这种“牺牲”、这种“奉献”也成为个体生命人格完善的最高精神需求,成为实践人生最终价值的理想境界,爱国主义教育就步入了一处终极的大化之境。

  二、从生活出发

  提起爱国主义 教育 ,有人认为是不切实际空洞的大道理。其实不然,“经微之处见精神”,在我们的生活处处都不乏爱国主义的高尚之举。当我们随手关紧水平 考试 笼头,拉熄了“长明灯”;当我们向处于困境的同学院伸出援助之手;当我们为希望工程捐出一元钱,为贫困山区的人们献出一件寒;当我们毕业后回到家乡破旧的三尺讲台;当我们学成回国,报效祖国之时……当我们默默地,很 自然 地做着这一切的时候,不下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也是以国家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受吗?只要我们时刻记住自己是 中国 人,那么爱国主义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心中。

  因此,教师要善于将爱国主义这一大概念具体分解成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细节,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体现爱国行为。自己也能做一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如针对部分学生扔馍倒饭现严重,学校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访问敬老院老人们。老人们讲到了自己童年时期吃野草,喝稀粥,忍饥挨饿,不少人活活必死的血泪史和新中国人民所过的幸福生活,并希望同学们为国家的富强,要珍惜每粒粮食,教师在最后 总结 :“我们国家有一些地区的人们还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如果我们全国每人节约一分钱,一粒粮,就可以为国家节约一千余万元钱和几十吨粮食。”这样学生就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认识。

  三、从时效出发

  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这“东风”主要是指“大气候”(国际国内形势、重大节日等)和“小气候”(学校、班级及身边发生的事情)。如今年伴随着“七·一”这一 历史 性日子的来临,爱国主义热情在中华大地激沸,在海内外亿万华夏子孙心中涌流,学校就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忆百年史,激爱国情,立强国志”为重点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象“雪洗中华民族耻辱的壮举”主题报告会、“迎香港回归”主题班(队会、“香港知识问答”等等,使学生了解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实现民族振兴的奋斗史,进一步激发我们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再如结合日本文部省屡次篡改教科书、歪曲日本侵华史的卑劣行径,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不仅进一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和深重灾难,加深了对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生动、有吸引力,就应当研究社会大气候、学校小环境,抓住热点,不失时机地开展针对性教育,方能收到实效。“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代伟人邓小平的爱国情怀,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他的伟大实践,更成为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光辉榜样。让我们是他那样,把爱国之志化作报国这行,把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搞得更好,把广大学生培养成具有深厚爱国情感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篇五】商务礼仪论文2000字

  摘要:为服务新重建的本体论,熊十力改造了儒学方法论。他提出“思证兼用”,引入理智思辨方法,为儒学体悟直观服务。同时,又提出“思修交尽”,以儒学道德修养的“工夫论”来规范理智法与直观法之操作程序。这种“即本体即方法”的“本体方法论”,契合儒学“良知本体论”之内在逻辑,附应“体用不二”的本体论架构,亦为儒学良知本体论的开放性,寻获了思想方法的新进路。

  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435(2020)06-0046-07

  关键词:本体论;方法论;理智法;直观法

  Abstract:Inordertoservethenewlyreconstructedontology,XiongShilireformedthemethodologyofConfucianism.Heputforward“connectingrationalityandintuition”,introducingrationalthinkingmethodtoservetheintuitiveunderstandingofConfucianism.Healsoadvocated“moralitydominatesreason”,tostandardizetheoperationprocedureofspeculativemethodandintuitivemethodby“GongfuTheory”ofConfucianmoralcultivation.This“noumenon methodology”of“isontologyismethod”,itconformstotheinternallogicofConfucian“conscienceontology”andtheontologicalframeworkof“integrationofnoumenonandfunction”.ItalsofindsanewwayofthinkingmethodfortheopenofConfucianconscienceontology.

  作为现代新儒家开山人物,熊十力高度重视方法论问题,并将其视为儒学本体论、认识论合法性之核心论据。其代表性观点,即是将理智法引入儒学方法论。对此,学界虽有相关研究,但对他在“体用不二”之本体架构中如何处理“理智法”与“直观法”之关系,以及如何处理两方法与儒学心性工夫之关系,则较少深入讨论。而借助“思证兼用”与“思修交尽”两命题,梳理其在不同时期的论述,可把握其基于儒学“即本体即认识即方法”的独特逻辑而建构的“修养工夫→理智思辨→体证直观→修养工夫”的“本体方法论”和“本体认识论”,从而为思考儒学的现代新开展提供重要启示。

  一、“体用不二”与儒学本体论的方法要求

  西学方法与儒学方法之关系,乃当时儒家讨论焦点。与梁漱溟、熊十力同被称为“新儒家三圣”的马一浮曾力辨儒学与哲学之不同,批评“西方哲学研究方法”。在他看来,儒学本是“自得之学”,以穷理尽性为目的,专注“切记体会”,久而久之,则可“豁然贯通”。哲学则是“知识之学”,专注分析解剖式的梳理研究。他还批评当时部分人迷信分析方法,说:“今人于古今修辞立诚之旨全未识得,独喜称逻辑,以为治哲学者所必由。不知逻辑本身便是一种执,律以破相之旨,便在当破之列。如禅师家言,非情识所道者,岂可辄以逻辑妄加格量?”[1]969又说:“今时科学、哲學之方法,大致由于经验推想观察事相而加以分析,虽其浅深广狭,所就各有短长,其同为比量而知则一。或因营思力索如鼹鼠之食郊牛,或则影响揣摩如猿狙之求水月。其较胜者,理论组织饶有思致可观,然力假安排,不由自得,以视中土圣人始条理终条理之事,虽霄壤未足以为喻。盖类族辨物必资于玄悟,穷神知化乃根于圣证,非可以袭而取之也。足下于时人之书,信能多闻而博采矣,独恨于儒家本源之学未尝致力,未有以得之于己。”[2]519

  熊十力长期关注西哲“科学方法”与儒家“玄学方法”。在他看来,前者主要借助概念命题、理智思辨去外在描述形上本体,仅以对象性认识去“假想”某种外在的“物事”或“存在”。后者则肯定“天道”呈现于本心“良知”,主张在道德本心上用功,即可领会宇宙万物终极本源。他强调,前者囿于“主客关系”和“能所关系”,只能借助“理智思辨法”和“逻辑分析法”;后者则是以自性显发、良知呈现为主要形式的“体认方法”和“体悟方法”。儒学此种特殊的思想方法,表现为“不落文字”“休止思辨”“逆觉体证”“反求实证”,因而可谓一种特殊的“直观法”。

  面对当时学界以分析思辨法去改造中国哲学,进而拒斥或取消形而上学之主张,熊十力则坚持形而上学乃“哲学底正宗”,尤其“穷极万化之原”乃儒学本体论之“本分内事”。因而他批评当时学界“日日空言方法”,或为“知识”所障,或为“言语”所弊,陷入支离破碎之“意见”或“私见”。按其观点,仅以纯粹的对象性、逻辑性、思辨性方法,只能成就科学知识,而不能成就儒学本体论知识。不过,遍览他各时期著作,虽随处可见其对学界滥用“理智思辨”之批评,但在自身本体论建构中,他又始终运用“理智思辨法”,并专门阐发其“思证兼用”与“思修交尽”之说,塑造了全新的儒学方法论。

  在由佛转儒后,熊十力即明确服膺儒学良知本体论,继而将其视为中西哲学史中诸多本体论之“判教”标准。例如,他曾依据形上本体与形下器物之关系范式,细致辨析了古今中西的错误认识:一是“计执实体是超脱乎法相之上而独在”,以基督教的上帝,佛教的真如,唯心论的绝对精神为代表;二是“计执实体是潜隐于法相之背后”,如唯识家的种子说,康德的物自体,老子的道都属于此类;三是“计执实体是空洞寂寥,包罗宇宙万象”,以道家的“道”,张载的“太虚”为代表。并认为上述三派观点的错误之处均是“脱离宇宙万有而纯任空想去造出一种宇宙实体”。[3]305-306他主张,相比错谬,中国哲人要重建本体论,必须要立足儒学天道心性贯通之逻辑,采取形上寓于形下、本体寓于现实之理论原则。 而在阐发其主要思想尤其是本体论思想时,他对本体之实体性、实在性的论证尤为重视。加上受西方哲学、科学之影响,他颇为注意对本体范畴、“体—用”关系之辨析、界定与论证。因而,他实际处处在使用理智辨析、性质界定、逻辑推论等方法。例如,他始终认为认识形上实体,需要辨别与把握其复杂的性质与属性。而“宇宙实体具有复杂性,非单纯性”[4]147,甚至有些对本体性质与属性的认识根本是错误的,为此需要以理智思辨、逻辑分析为方法,细致界定本体的正确属性1。

  而对本体诸种性质之判定,显然不是得自对本体的直接观察,只能是参照万物的无穷功用、生化不息,去反推本体之创生性;参照无穷功用之生灭,去领会本体之永恒性;参照现实万物之局限性,去把握本体之绝对性。这样,“体用不二”的本体论重建就以认识论为基础。在早期的《新唯识论》中,他强调形上本体具有六种规定性:1.是备万理、肇万化的;2.是绝对的;3.是无形相的;4.是永恒的;5.是圆满无缺的;6.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3]94在后期的《体用论》一书中,他归纳本体四种规定性:1.万理之原、万德之端、万化之始;2.即无对即有对,即有对即无对;3.无始无终;4.是变与不变的统一。[3]14其主要论据正是基于对现实的功用、现象、器物之经验性、综合性、归纳性认识。

  这种“认识论—本体论”之特殊逻辑亦体现在对“体—用”关系的理解上:“一、浑然全体流行,备万理、含万德、肇万化,是谓本体。二、本体流行,现似一翕一辟,反而成变。如是如是变,刹那刹那、顿起顿灭、顿灭顿起,实即刹刹皆是顿变,无有故物可容暂住。奇哉大变!无以名之,强名曰用。三、离用无体,本体举其自身全显为用,无可于用外觅体。四、离体无用,大用流行实即本体显为如是。譬如众沤起灭腾跃,实即大洋水显为如是。五、体备万里,故有无量潜能;用乃唯有新新,都无故故。六、本体真常者,是以其德性言,非以其自体是兀然坚住、无生无造、不变不动,方谓真常也。”[5]301

  也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他提出形而上之本体与形而下之物事乃“相即不离”“体用一源”的关系,以“体用不二”“天人不二”“体用不二”“心物不二”为重建本体论的根本原则。为更形象地阐释二者关系,他也常用“海水众沤”“冰水之喻”“转燃香现火轮”等比拟方法、论证方法、启发方法。例如他解释说:“万变皆道之显现,离万变不可觅道体。譬如大海水,呈现为起灭不断的众沤。大海水不在众沤之外,谓于众沤而识大海水则诚然;谓大海水即众沤之总名,则是执众沤为实有,而大海水为虚名,无实自体矣。其实,唯大海水有实自体,而众沤非离大海水别有自体也。明乎此喻,则知道道体虽不是超越万变而独存,亦不可说道体即是万变之总名。”[6]423而对于本体的创生性,他也举例说,将燃香猛力旋转,即有火轮相现。宇宙众相,流行不住。而每一个现象器物之现,只是本体真实流行过程中的“一种节序”或是“一团作用”。[6]372

  除此之外,为对应器物、功用、现象之生灭变化,他赋予本体能动性。并借助两种功用来解释:一种是翕,即是表现为凝聚力,是物化的、静止的趋势。另一种是闢(也做辟),是“运乎翕之中而显其至健者”,能够不断创造、开发、演进,是遍运乎物的活泼能力。一翕一闢两种功用相反相成,相待相涵,共同推动着宇宙运转不停,进而化成万物。而依据本体的本然的创生性、创造性,他又完成了其从宇宙演进的客观“道体”向内在“心体”的递进。

  这是因为,如果说以大海水和众沤所喻之本体是宇宙客观演进之“道体”,那么,万物之中唯一能承继、领会与印证此本体“内容特性”(牟宗三语)的只有人类之本心良知。从此“本心”与“道体”之内在统一言,“本心”即有资格被视为“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之本体也”。[3]397-398也正因唯人能“即物穷理”,能“实现天道于己身,而成人道,立人極”。他赋予了“本心”以创造性、道德性、超越性,逻辑导出“心是宇宙实体”。如“本心元自昭明,无有迷暗,万化之起,万物之生,万事之成,皆从昭明心地流出”、“心不失其本体之德,故即心而识体”、“即于此心识得天地万物本体”、“既于心而知其是本体显现,则万化真源,不外一心,故说心为万物之主”。[5]194

  而为明确心本体之能力,他亦细致辨析其内涵维度与解释效力,指出:“本心即万化实体,而随义差别,则有多名;以其无声无臭,冲寂之至,则名为天。以其流行不息,则名为命。以其为万物所由之而成,则名为道。以其为吾人所以生之理,则名为性。以其主乎吾身,则谓之心。以其秩然备诸众理,则名为理。以其生生不容己,则名为仁。以其照体独立,则名为知。以其涵备万德,故名为德。”[7]57

  至此,基于“创造的同一性”,“道体”与“心体”融贯为一1。在内涵上,本体“不是僵死的、机械的、纯粹客观的、外在的‘自然本体’,而是生生不已、刚健自动、主客内外合一的‘生命本体’;不是自外于宇宙万象和人类生活的所谓‘超绝本体’,而是合天地万物于一体,将宇宙人生打成一片的、动态的有机整体。同时,它又是内在的‘道德自我’即‘道德主体’。”[8]26熊十力还曾强调:“心体即性体之异名。以其为宇宙万有之源,则说为性体。以其主乎吾身,则说为心体。”[4]173

  总之,无论是其本体论的理论建构,抑或深入把握其思想运演逻辑,均需借助辩证思维、概念分析、归纳演绎、内涵比较、理智判断、思量推度等方法。但儒家“道德的形而上学”对本心良知的道德属性、境界指向的一般规定性,又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修养方法、体证方法。所以,熊十力重建儒学本体论的特殊逻辑,已经内在体现了融合理智思辨法与修养体证法之方法论要求1。

  二、“思证兼用”与“思修交尽”

  在当时,张东荪就发现熊十力既批评崇拜理智法,又暗度陈仓将其嵌入本体论方法。尤其对“本体的性质”的分辨与论证,无一不是采用分析法、推论法、思辨法。梁漱溟也与张东荪观点一致,批评熊十力将“推论”和“想象”方法施用于良知本体论,而“却不悟向外求知既陷乎能(主)所(客)对待之间,早与本体无涉”,并批评他在科学方法与本体方法间“迷糊不清”,将所谓“本体方法”与“科学方法”杂糅,最终导致本体论根基不稳。与其相对,梁漱溟主张儒学只能用“证会”“默识”“证悟”等直观方法,而不能迷于逻辑分析、理智推论。事实上,梁漱溟在批评熊十力时,又抄录《十力语要》中肯定“证会”“默识”的段落,赞同熊十力在“本体—认识论”中对直觉法的肯定态度。[9]778 熊十力重建的本体论根本要求理智思辨与修养体悟之统一,所以,其本体论的方法论,必然表现为“理智法”与“直观法”之协同配合。事实上,在不同时期,他均强调:“玄学之所致力者,不仅在理智思辨方面,而于人生日用之中涵养工夫,尤为重要,前者哲学为思修交尽之学,其义与此相关。”[10]13又告诫说:“哲学方法,则思辨与体认须并重,……体认非修养不能臻,故余常以哲学为思修交尽之学。”[10]212但是,对于作为玄学、哲学的儒学,如何实现理智思辨、体认直观、德性修养之内在程序对接与操作配合,他却没有集中阐明。而通观其各期论述,笔者认为,借助“思证兼用”“思修交尽”两命题可更好把握其重建本体论的方法论。

  熊十力之所以肯定理智法,乃是有意改变儒学“不尚逻辑,本无系统”,“文无统纪,单辞奥义,纷然杂陈”之缺陷。但同时,如何既发挥理智思辨对概念命题、认识步骤、思想逻辑之积极作用,又规避其容易囿于经验语言、经验思维的局限性,使其始终服务于对儒学超越本心实体之阐释,则是儒学重新型构方法论的重中之重。在他看来,当时一些学人虽同样认识到理智思辨可助力儒学思想的系统化、形式化、逻辑化,但却以方法僭越理论,以逻辑分析剔除儒学良知本体,最终完全背离儒学逻辑。如他明确批评:“今世之为玄学者,弃智而任慧,故其谈体也,直意为思议所行境界,为离自心外在境界。”[3]10-12

  所以,他虽肯定理智思辨之重要作用:“极万有之散殊,而尽异可以观同;察眾理之通贯,而执简可以御繁;研天下之几微,而测其将巨;穷天下之幽深,而推其将著。思议的能使,是不可胜言的。并且思议之术日益求精。稽证验以观设臆之然否,求轨范以定抉择之顺违,其错误亦将逐渐减少,我们如何可废思议?”[11]267但同时,他又将其置于“始乎理智思辨,终于超理智思辨”的良知本体论的方法框架中。

  尤其是,他引入此方法框架的“理智”,并非纯粹“主—客”对立范式下的科学理智,而是以超越本体为认识对象的“本体理性”主导下的附属思想方法,也即是在“性智”规范下之“量智”。在作用上,此特殊“理智”类似于佛家费劲千言万语,扫荡“情识计著”,破种种错解迷执之法:辩证的思考、关联的比拟、错位的指向、辨析的推导。在熊十力看来,此方法主要服务于儒学核心的体证方法,根本为“趣入证会境地之一种开导”[6]189。显然,此“开导”说,同时亦明确了新的儒学方法在程序步骤上的两个阶段:在“理智”阶段,以“能—所”与“主—客”视角来审视“非”本体之错误对象,而“超理智”阶段,则在语言论述与理智思辨之“百尺竿头”之后,仍要“再进一步”,将所有关涉本体之信息要素、认识资源、实践工夫等“信息源”“知识点”实现“有机式的融合”与“飞跃式的整合”,进一步消除主客对立、物我对立,并“观其会通而究其玄极”,最终达致本心仁体与宇宙道体合而为一之“超理智的境界”。

  从两阶段方法的形式看,从“理智”到“超理智”乃是思辨分析法与体证直观法的统一。“思者思辨,或思索、思考,皆谓之思,此理智之妙也。极万事万物之繁赜幽奥,而运之以思,而无不可析其条贯,观其变化。……证者,本体呈露,自明自喻之谓也。学至于证,乃超越思辨范围而直为真理实现在前。”[6]151所以,无论是某些科学主义者,还是哲学史中的某些本体论,它们或溺于分析思辨,或锢于体悟证会,或仅外在混杂二者,在方法运用上均是错误的。他批评秦汉以后学人,思辨、体认“二者俱废”、宋明儒虽高谈体认,而“思辨未精”,难免以“混沦为体认”,清季以来,国人更“炫于理论,更不悟有体认之境”。[5]300总之,他认为只有“由思辨而归于体认,直证真理”,方为哲学本体论最恰当有效之方法论。

  整体上,“思证兼用”,即是以作为“性智”的附属方法——理智思辨法为基础,通过“从知识方面种种遮拨、各种开诱”,最终借助体认直观法引导人们上达“玄学上超知之诣”1。他强调:“大哲学家之思辨,由实感发神解,神解必是悟其全,而犹不以傥来之一悟为足也,必于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之际,触处体认、处处思维与辨析,然后左右逢原,即证实其初所神悟者。至此,若表之理论以喻人,固亦是知识的,而实则其所自得者是超知的,但不妨说为知识耳。”[3]39

  在作用上,理智思辨,可提供正反两面的“经验知识”,供道德判断之用;体认直观,则将诸多有效但零散之“经验知识”统合提升,最终实现认识的飞跃:“有体认之初,以主乎知识,则只是不限于琐碎,而有以洞彻事物之本真;有知识,则辅体认之功,则体认不蹈于空虚,而有以遍观真理之散著。”[12]201这样,熊十力所谓的“体认”,并非情感信念体验的“悟性直观”,亦非一般科学研究中的“知性直观”,而是内省道德良知,反诸德性自我去自觉自证的“德性直观”。这种特殊的直观,首先是一种“离言”“离思想”,“不起推度,不杂记忆与想象等作用”之“实证”。所谓“离言”,是到此时“言语道断”,摆脱“言说相”;所谓“离思想”是不杂丝毫想象与推求,摆脱“构画相”。其次是“不杂记忆,不起分别,此时无能所、无内外”的本体自明自现,是自我呈露道德良知的“真体现前,默然自喻”。

  这种“德性直观”得以可能,完全基于主体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道德判断之水平。因而,“思证兼用”虽是理智法与直观法兼用,但二者却始终是在儒学道德心性修养、心性工夫之框架下展开。这是因为,在儒学论域中,良知本心方为形上本体,只有借助道德修养工夫,方可自识本心,也即“夫本体必待修养而始显”[3]752。所以,在根本上,主体的道德修养才是决定何时使用理智思辨、何时实现体证直观的终极主导。而审视“思证兼用”任何一段方法程序有效性之终极标准,亦是以能否有效呈露道德意识,实现良知的保任与扩充为原则。这样,“思修交尽”虽在形式上是现代学术研究中的一般的理智法与儒学道德体证式的修养法之互动交替,但根本却始终是以修养工夫为第一要义与核心准则。

  由此,我们方可理解,熊十力早年主张“西哲思辨,须与东圣修养冶于一炉,始可得到本体”[11]690之深意。也即是,“思证兼用”之方法递进程序,始终是以儒家道德修养为依托载体的,从理智到超理智的方法形式,根本是与“操存本心”“保任本心”“不杂妄想”等儒学德性修养之工夫论内在统一的。无论是理智法、直观法,均为使“本心不受障碍”,均为辨别错误认识,剔除错误信息,“由微至显”呈露本心的“修养的方法”。 一方面,正是此道德修养、德性修养之价值取向,才会保证“思证兼用”不断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飞跃,服务于“明心见体”的境界超越目的,从而不断地深化、拓展对本心良知道德意涵的认识。另一方面,从认识内容看,“洞见道体”,并非儒学之终极完成,而是之后“更须大有致力处”——遵循“体用不二”“知行合一”之逻辑,既“明体达用”,以道德认识指导道德实践,同时又依据新道德实践作为认识本体的新起点。这样,方可理解熊十力既主张“始乎思辨而必极乎体认”,同时亦坚持“体认有得终亦不废思辨”,[12]附录方可理解其将儒学称为“思辨与修养交尽之学”。[10]12

  熊十力之所以提倡“思证兼用”“思修交尽”,目的有二:一是意在规避理智法之局限性,维护儒学道德修养、境界超越范式之合法性。二是明确对治佛、道形而上学“溺于虚寂”。即在“自明自觉”“自证本心”“扩充内发”的“即工夫即本体”方法之前嵌入理智认识阶段,将体证体悟式的“直观法”借助“理智法”对接上现代学术之一般范式,且以此认识阶段之理性化、科学化、知识化,规避原儒学体证直观之神秘性、主观性。事实上,他明确批评古代儒者用静养工夫把后天习染减尽的“绝欲工夫”。认为此法“专向内心”,进而“必走入寂灭”。同时还容易“好执意见”,“孤制其心,少作格物的工夫,结果自非拿他底意见来做天理不可”。[14]513

  三、新方法论与“儒学知识”的现代开展

  近代以来,“科学方法”传入,以器物现象的构造质素和规律的“现实解释”风行世上,其“科学方法”“验证原则”曾强烈冲击儒学。而儒学聚焦形上本体——道德性实体的“道德知识”“超越境界”,亦被拒斥者视为非科学、非知识的某种类似诗歌、宗教的东西,并明确将其拒于“科学知识”大门之外。与此同时,部分儒者为捍卫儒学合法性,反而顺拒斥者之观点,一再强调儒学知识境界之特殊性,甚至完全否定以现代学术方法改造儒学之主张。他们基于儒学“内向超越”主旨,将儒学的方法论、认识论解释为与经验知识、现实世界无涉的纯粹“心性工夫”,从而将儒学天道心性贯通的形上学逻辑完全筑造为自我观念生产、心灵神秘体验的“理论闭环”。显然,唯科学主义者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特殊性为“想象的一般性”,遮蔽了儒学知识的特殊性。而保守主义者以良知境界作为儒学护身符,亦是以修养工夫方法的特殊性阻碍了儒学自身的知识化、哲学化。

  相比之下,熊十力在他认识到儒学、玄学、哲学“乃一事”之后,即不再将理智法与儒学工夫论对立起来,亦不再将儒学与知识对立起来,而是兼采西学思辨法、佛学证悟法、儒学实证法而“冶为一炉”。他转而思考中、西哲学的“合作”,主张“修养元不屏除知识、知识亦离不开修养”。[6]107而融合理智思辨法与儒学修养实证法的尝试,也为他处理儒学本体论与科学知识的关系问题提供方法论助力。这是因为,从义理逻辑上,身居“科学时代”的儒学要自证其合法性,依然可从其良知本体论中获取理论依据:在存在论维度,“体用不二”可为“器物世界”提供“本体论承诺”;在认识论维度,“闻见之知”乃“德性之知”的发用。但儒家究竟如何从自身“仁智合一”的人格中,开顯出科学理性、知识理性,才是儒学认识论所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而上述“本体方法论”的特殊程序架构,正可为其重塑儒学认识论提供方法接引:“思证兼用”可更新修正儒学的认识方法,借助理智思辨法聚焦“经验知识”的“外向路径”,开放拓展儒学的认识对象与认识视域。从而使儒学认识论获得动态的开放性,以对“科学时代”的新经验提供新解释,对新实践提供新规范,进而将儒学变为现代文化知识生产中的重要一环。而“思修交尽”的认识方法所体现的儒学“道德优位性”原则,也提供了审视、反省以科学知识为主体的现代知识创制、知识实践的重要依据,即对治“科学知识一元论”“科学价值至上论”的道德理想主义与人文主义。

  所以,其改造儒学方法论之目的,显然不只为构造“一般知识范式”的理论系统,而根本是在“新时代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中实现“儒家思想的复活”(张君劢语)。为此,熊十力表达了借助理智思辨法,突破儒学心性工夫容易导致的“闭环系统”之用意。他希望借助理智思辨的对象性认识思维去对接科学、民主社会的新的“经验知识”——科学实践、民主实践。这是因为,按照“体用不二”原则,儒学道德良知之超越理想,始终动态寓于现实社会之实践交往过程中。古代儒学纯粹聚焦农业社会礼法实践与道德规范,方单纯提倡心性工夫。而随着社会文明向“科学时代”前进一步,良知本心也要将道德视域拓展一步,以此保持儒学“道德的理想主义”对新的社会经验之“超越解释”。因而对儒学而言,“经验知识”不可或缺,整理经验之理智思辨亦不可或缺。可见,理智思辨法,对拓展儒学经验认识之界域,动态保持儒学解释效力的开放性,具有重要作用。

  这种借助增补理智思辨能力,以支持儒学本体论的“超越解释”效力的想法,在他的弟子,著名的新儒家代表牟宗三、唐君毅那里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他们不但主张儒学要主动解释科学实践、民主实践等“经验知识”,还以良知本体为科学、民主两质素提供“本体论承诺”,而这种由良知本心从本然的道德理性重新转出科学理性之问题,既是本体论问题,又是认识论问题。显然,后者必然关涉儒家特有的“道德理性”与理智思辨法、逻辑分析法所代表的一般“知识理性”之关系问题。而牟、唐的解决方式,与熊十力既借助理智思辨对接“经验知识”,又始终凸显道德意识“优位性”的思路完全一致。因此,熊十力对方法论的重塑,对认识对象的拓展,既为儒学本体论、认识论的现代转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又为儒学本体论在科学民主时代的“开放性解释”提供了可能。

  当然,笔者也想指出,虽然熊十力自觉限制儒学本体论的神秘主义倾向,但理智思辨与体证直观,以“经验知识”起,却以“境界修养”终。而这种“修养境界”,乃是“离一切虚妄分别相,直接与实体冥为一如”的“通内外、物我、动静、古今、浑然为一,湛寂圆明”之状态[6]189,以及“会万物而归一己”“会天人而穷其真际”“合内外而冥证一如,融动静而浑成一片”之状态[10]16。因此,本心良知在达致这种“主客合一”“心物合一”的超越状态后,还要重新设定新的对象性思维,方可重新开放以接纳新的“经验知识”。而此中关键,则在于良知主体能否自觉“让开一步”,既为儒学的认识论敞开进路,又不干扰人类其他的知识研究、知识生产、社会实践之独立性。所以,反省儒学方法论的有效应用与合理运用,关键不在理智思辨法是否运用娴熟、精准与到位,而是如何限制儒学传统心性工夫、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马一浮.马一浮集:第3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

  [2]马一浮.马一浮集:第1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

  [3]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第3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4]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第7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5]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第6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6]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第4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7]熊十力.读经示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郭齐勇.熊十力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9]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7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10]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第5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11]熊十力.新唯识论[M].语体文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

  [12]熊十力.新唯识论[M].壬辰删定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篇六】商务礼仪论文2000字

  [摘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本文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时代背景、历史定位和基本内容三个层面,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从抽象到具体等辩证思维方法,结合中国国情和现代法治理念,分析了树立和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要性,厘清和界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的进步性,阐明和论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容的科学性。

  [关键词]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养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历史定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同古代法治理念和现代法治理念有着历史联系并经过辩证发展的法治理念,是当代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针对现实问题和社会环境做出的历史选择。

  1.现代法治理念。现代法治理念主要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是资本主义法治理念。二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现代法治理念是资本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对立统一。一方面,资本主义法治理念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分别属于两种历史类型的法治理念,在阶级本质和政体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冲突和对立;另一方面,它们共处一个交往日益频繁、联系不断加强的全球化时代,体现了人类法治文明发展到当代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和一致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治理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借鉴和采用了苏联的法律理论,把法律视为同阶级敌人作斗争的工具、捍卫无产阶级专政的武器。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确立和发展,一方面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社会矛盾包括城乡矛盾、贫富矛盾、政治腐败和改革的负面效应等引起了意识形态的斗争。如何保证社会主义政权长治久安和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问题摆在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家和理论家的面前。法治作为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方略,人权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观念,公平正义作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先后被引入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

  3.法治理念的认识规律:从思维的抽象再到思维的具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我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它标志着我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当前,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在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探索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途径对于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据法治活动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一般层面的法治理念和特殊层面的法治理念。一般的法治理念是全体公民均应具备的法治理念,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共性征和共同内容。笔者认为,作为一般层面上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权利义务理念。权利也称法定权利,是指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某种权能。它是公民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础。根据权利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社会权利和诉讼权利等。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机制来指引人们的行为,调处社会关系的,并且是在权利和义务的互动中运行的。

  2.尊重人权理念。现代法律就是保护人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和强制力量。正是人权体现了现代法律的精神,正是人权保障奠定了现代法律的合理性基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了详细的列举。此外,我国在民事法律、刑事法律、行政法律及诉讼法律等一系列法律中对公民不同类别的权利给予了具体规定。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理念,就是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有人道主义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及财产权利,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平等互助的和谐局面。

  3.公平正义理念。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现代法治既是公平正义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障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逐步建立并从法律上保障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发展的机会。社会主义立法要体现全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要求和愿望,使正义的要求法律化、制度化,使实现正义的途径程序化、公开化。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我国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要在实践中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首先树立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要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能否依法办事、秉公执法至关重要。国家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管理事务,特别是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事务时,一定要坚持公平正义理念,依法办事,反对趋炎附势,不容许对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劣势的主体有歧视待遇。国家司法机关在审理刑事案件时,必须忠于事实和法律,决不能看人办案,因人而异。

  三、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途径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知易行难,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1.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法治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法律权威,没有法律权威就没有秩序。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一个社会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的认同,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着基础和主导的作用。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努力提高立法质量。优良的法律是法律权威得以形成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因此,要树立法律的权威,就必须根据宪法和有关专门法律规定进行立法活动,即立法活动本身也必须法律化、程序化、制度化。第二,必须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内涵是指国家必须制定统一的宪法和法律,并保证它们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公民中得到统一的遵守和执行。第三,必须树立执法机关的公信力。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不仅在于立法中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得到人民的拥护,而且在于执法中的严格公正,得到人民的信任。在一个国家,只要执法机关能够执法如山,这个国家法律的权威就能得到较好的维护,就能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秩序。第四,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准则的观念。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秩序的建立必须借助一定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如法律、道德、政策、习惯、宗教等,而法律既具有意志的普遍性,又具有对象的普遍性,因而,法律在所有的社会规则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则。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使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能够有效地维护法律权威,从而可以使法律更有效地发挥控制社会行为,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

  2.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律规范、原则和精神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方式的重心在于合法性的分析,即围绕合法与非法来思考和判断一切有争议的行为、主张、利益和关系。实行依法治国,意味着包括治国者在内的一切人都必须按照法律的指引来思考和行动。因此,对利弊的权衡、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善恶的评价,都不能代替法律的标准和结论。可以说,法律思维优先和合法性优先,是法治原则所必然要求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法治理念在思维方式上的重要体现。只有当这种思维方式真正被社会公众所普遍认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培养法律思维,提高全体人民法律思维的水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法律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培养。首先,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法律思维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法律知识作为基础和条件,而法律知识的获得,必须依靠学习。其次,要不断强化法治观念。法治观念是在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法律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看法,是法律思维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条件。要想不断提高法律思维的水平,就需要不断强化法治观念。再次,要努力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最后,要积极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方法,积极参加法律实践活动有利于法律思维能力的提高。要关注社会上发生的法律事件,注意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脱离开活生生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要抓住各种机会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高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反复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法律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M].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

  [2]王笑红译J.M.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M].法律出版社,2002.

  [3]丁以升.法治问题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5.

  [4]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56.

  [5]高鸿钧.法治:理念与制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71.

  [6]张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培养[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篇七】商务礼仪论文2000字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安全健康意识的增强,产品及服务质量已成为消费者、商家、媒体共同关心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食品安全是全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广泛意义上的食物是指那些能经过简单处理或规范加工能满足人类生命健康需要和人们生活习惯嗜好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制品。这些食物大部分来源于广泛意义上的农产品,来源于生产农产品的粮、棉、油、渔、丝、茶、菜、果、糖、酒、畜、杂等12大门类的初级产品。这些初级产品的种类、特性、运输、加工、贮存、销售的途径、方式和管理已经各具特色,但在原料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环节存在的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却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危及人体健康。因此,食品安全涉猎的范围相当广泛,除了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以外,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范畴,是一个涵盖全社会的、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为基础的,与行政管理部门、社会舆论、个人食品安全防范等相关的系统工程。因此,在人人追求健康长寿的今天,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食品的安全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容忽视,食品中有不少的天然有毒物质,我们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平时我们所吃的蚕豆青色时不能吃,因为其中含巢菜碱甙。生豆浆要煮到无泡才可以喝,因为其中含蛋白酶抑制剂。水果中比如银杏,生吃可能会中毒,还有杏仁食1克以上也会中毒等等。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食品的重要性。但是也有很多有违食品安全性原则的例子在我们的周围发生,大到一些国有企业,小到学校的食堂都会出现食物中毒的事件。而且食堂的餐具就算用热水烫过,消毒精洗过,但是那么多不会认真洗,也洗不干净,一些过期食品不仅毫无营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健康。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加强高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建议
  1、操作措施
  (1)高度重视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作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作好食品安全卫生工作,真正地把工作落实到实处,高校可成立以总经理为首的卫生管理委员会,餐饮总监全力配合,带领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全面履行各项卫生管理事项。在每日早会中,各级领导以食品安全为主线,
  布置各级卫生工作,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定期对食品卫生进行自查,使食品安全工作深入人心。
  (2)健全卫生管理制度
  根据厨房和餐厅的卫生要求,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厨房原料采购索证和验收制度、库房管理制度、粗加工卫生管理制度、面点制作卫生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卫生知识培训制度、设备设施卫生管理制度和餐厅服务卫生管理制度等。此外,根据厨房的特殊要求,制定更加详细的卫生管理强化制度,特别是厨房卫生和厨房调料仓库,更是建立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标准。如菜肴留样、回烧记录等等,以此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宾客的饮食安全。成立专门的质检小组,定期对食品原料的存放、操作流程、环境卫生等开展检查,必要时邀请卫生防疫中心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以保证餐饮质量。
  2、预防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生活质量,更与生命有关。我国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发展到供求平衡、年丰有余以后,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解决餐桌污染,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必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农产品规格标准制度。规格化、标准化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尤其对于食品,规格标准更为重要。由于我国食品规格化标准化的滞后,已经造成一些恶果。要真正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建立从生产→收购→加工→流通→消费的统一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科学的食品资格认证制度,尤其要对我国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作科学的论证。在预防措施上,高校要加强监督执法和跟踪复查,为使消费者吃到卫生、营养、安全的食品,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生产、加工设施布局不合理、不具备硬件设施、卫生质量不稳定、管理难以到位的食品生产单位和高校餐饮部门进行监督。要加大对高校食品卫生的日常性和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的行为,将立即责令整改,并进行跟踪复查,对整改有困难的部门给予帮助指导。
  3、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强化食品安全意识
  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加大《食品卫生法》的宣传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同时,切实完善卫生许可证制度,严禁未取得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的人员上岗。学校应采取封闭式管理,注重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促进学校食品卫生环境步入健康安全、良性发展的轨道。
  总之,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各级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和完善高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这在当前尤为重要和迫切。

【篇八】商务礼仪论文2000字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十三五”基础测绘更新技术流程的探讨,提出了充分利用高效数码航摄仪器、集群式影像处理系统、机载LiDAR系统等现代高端技术装备,采用分要素更新、网络化更新、增量更新等技术方法,为全省地形要素数据库的更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基础测绘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摄影像地形要素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1-0025-01

  0引言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的权威、统一的定位基础和空间载体,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国防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山东省“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对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做出了持续更新的新部署,提出了全省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正摄影像数据、地形要素数据的更新任务,要求实现全省2米格网数字高程模型全覆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地形要素数据年度更新,并建立适用于我省省情的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与业务体系,为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地理信息保障。

  1项目背景

  “十二五”期间,获取了覆盖全省的2米分辨率遥感影像3次、优于1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2次及高精度机载LiDAR点云数据9万平方千米,全省1:10000数字线划图框架要素更新4次、全要素更新1次,数字正摄影像图更新2次,数字高程模型更新9万平方千米,向社会累计提供各类基础测绘成果近50万件,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入网终端设备数量超过2000台,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保障工程建设及经济、人口等各类普查提供了有力保障。构建了分建共享、互联互通、数据融合、协同服务的地理信息服务新模式,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服务部门超过40家、应用系统超过100个,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公益性、基础性作用日渐突出。

  “十三五”期间,全省在“十二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定期更新的基础上,统筹利用全省0.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地理省情监测数据、市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部门共享专题数据等多种信息,更新全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全省陆域2米格网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全覆盖,实现全省陆域0.5米数字正摄影像每年覆盖1遍,实现地形要素数据库年度更新,进一步提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现势性。

  2总体技术流程

  利用机载LiDAR点云数据,经过分类、模型构建等处理,形成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更新成果。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基于已有或新制作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经过正射纠正、匀光匀色等处理,形成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更新成果。对原始数字线划图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地形要素生产数据库,基于生产数据库,结合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专题资料、地面点云成果进行第一轮地形要素更新,形成地形要素数据库更新成果,后续更新以上轮更新成果作为更新本底数据。

  2.1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更新(DEM更新)

  地面高程点云数据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原始点云间距不超过2米,高程中误差应小于0.35米。

  2.1.1点云数据处理

  a)噪声点滤波:地面点分类前,应分离、删除噪声点。可采用高程比较法去除噪声点,将一个或一组点与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点进行高程比较,若超过一定的阀值则将该点或该组点判断为噪声点,予以剔除。

  b)自动分类:从较低的激光点中提取初始地表面,设置地面坡度阈值进行迭代运算,确定合理地面。基于点云数据反射强度、回波次数、地物形状等信息,对激光点云数据进行自动分类。

  c)人工编辑分类:参照正射影像数据对自动分类后的点云数据进行人工精细分类,通过调整参数和算法,利用程序对高程突变的小面积区域进行点云的精细分类,并采用人工编辑的方式对分类错误的点进行重分类。

  2.1.2构建模型,制作DEM

  a)选取参与构建模型的点云数据作为权值相同的特征点,利用专业软件构建数字高程模型。选择带有高程信息的道路特征线(边线、中心线等)、河流边线、面状水域范围线等参与模型构建。

  b)在每幅数据边缘处进行插值时,设置相邻幅面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数据参与运算,进行图幅接边。接边后数据应连续,DEM格网不出现错位现象,相邻图幅重叠范围内同一格网点高程应一致,检查合格后分幅輸出。

  2.2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更新(DOM更新)

  原始遥感影像地面分辨率应优于0.5米,彩色影像,影像反差适中、色调均匀、纹理清晰、层次丰富,无明显失真,灰度直方图一般呈正态分布。

  DOM的制作过程:

  a)空中三角测量:准备遥感影像数据及航空相机文件、POS数据或卫星RPC参数,确定合适的空三分区、匹配策略、空三平差等参数或方法,空三合格后导出集群式影像处理系统所需的空三成果。

  b)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制作:利用集群式影像处理系统进行同名影像点自动匹配,形成数字表面模型(DSM)点云,经DSM点云滤波、DEM镶嵌、DEM人工编辑等工序,制作数字高程模型。对地形变化小的区域,如有现实性好的数字高程模型也可直接利用。

  c)正射纠正: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成果和空三成果进行影像正射纠正。单片正射纠正完成后应重点检查影像的平面位置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影像是否存在拉花等变形现象,如存在应重新编辑相应区域的DEM数据,对DEM编辑无法解决的影像变形问题采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修改,修改时应重点注意平面位置精度问题。

  d)匀光、匀色:制作有代表性的匀光、匀色模板,利用模板对单片正射影像进行匀光、匀色处理,使其色调均衡、反差适中、层次分明,保证测区内影像整体色调趋于一致。

  e)影像镶嵌:对匀光、匀色后的单片正射影像进行自动化镶嵌处理,镶嵌线切割建筑物或线状地物等情况应进行人工编辑,确保地物完整、過渡自然、纹理清晰、无明显拼接痕迹。同一区域(如居住小区内)的建(构)筑物投影方向应保持一致,避免建(构)筑物反向、压盖、交错等现象。检查合格后,分幅输出。

  2.3地形要素数据更新(DLG的更新)

  更新模式上,地形要素更新逐步由采集更新向整合更新、融合更新方向发展。传统的数据更新主要是以基础测绘要素采集为主,目前应强化以专业部门的专题资料数据进行整合更新,与市、县大比例尺数据进行融合更新,及互联网变化信息发现更新,从多个维度和层次实现对数据的整合与融合。

  第一轮更新时需要利用已有数字线划图数据为基础构建地形要素生产数据库,主要包括数据拼接、模型转换、属性规整、图形自动化处理、要素实体化等内容。

  打破传统基于图幅为单元的更新模式,按灵活的区域为单元进行更新。通过更新网格固定更新队伍、人员等方式优化组织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采用以线状地物为边界等方式灵活划分作业网格,能够减少数据的接边工作量,提升数据成果质量。

  a)测量控制点的更新:更新内容包括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站点、卫星定位等级点、水准原点、水准点,以全省测绘基准更新维护获取的最新成果为基础,全省范围整体进行更新。

  b)要素更新:基于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依据专题资料,参照地理省情监测数据,结合外业调查核查更新各要素属性内容。

  c)地貌更新:高程点、等高线基于地面点云数据进行更新。其他地貌要素基于地面高程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进行更新。

  3应注意的问题

  a)对内业难以判读的内容,外业应重点调查核查。军事涉密区域范围,根据数字正射影像图及专题资料,通过内业判读的方式进行更新、质检,不进行外业调查核查工作。

  b)对内业确定的内容,应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抽样核查,外业核查抽样样本应尽可能分布均匀合理。

  c)应注意数据的接边与整合,增量更新包的完整性、正确性、逻辑一致性的检查。

  4结语

  山东省“十三五”基础测绘更新要求:数字高程模型更新2018年底全面完成;数字正射影像数据要求5轮更新,每年度更新一遍;地形要素数据更新要求3轮更新,2018年3月要求全省覆盖一遍,完成第一轮。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的基础测绘更新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传统的技术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本文很好地结合当前测绘的前沿技术,提出了基础测绘更新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山东省“十三五”基础测绘更新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也为今后基础测绘的长期更新提供了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国家测绘局.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建库总体技术纲要[Z].2001.

  [2]航空摄影测量培训教材[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3]山东省“十三五”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项目设计书.2016.



商务礼仪论文2000字 商务谈判礼仪3000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ahwmw.com/lunwenfanwen/96870/

《商务礼仪论文2000字范文(精选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