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通用12篇)

【www.ahwmw.com--调研报告】

走访,读音是zǒufǎng,汉语词语,意思是前去访问;拜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通用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篇1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蒿坪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

  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在即将进行的镇村机构改革中,原xx村与龙泉村合并成xx村,合并后全村共456户1763人,其中贫困户181户610人,低保户26户,五保户22户。全村耕地面积3620亩。辖区内现有三处小型移民安置点。)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20xx年包联xx村以来,经过联村领导多次实地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走访座谈,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抓搬迁、建果园、促务工、搞三讲”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xx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抓搬迁,改善居住条件“挪穷窝”

  由于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具体的项目及资金扶持政策,但县上给71个贫困村开了口子可以建村级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补助,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才是能够真正惠及群众个人的,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首先确定了抓搬迁。

  经过实地调研,确定在xx村交通便利的显月寺规划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建设58户,其中:实施42户搬迁户,设计两户连体二层建筑,每户131平米,3室2厅2卫1厨,造价每平米不超过1000元;实施特困户“交钥匙”工程16户,按50平米建设,1室1厅1厨1厕。该安置点于20xx年9月初启动建设后,吗、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前可主体竣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干部入户宣传,目前已有36户缴纳了首付款,共计133万元(首付每户至少缴3万元)。

  (二)建果园,特色产业增收“换穷业”

  抓搬迁解决了住房的问题,如何让群众利用现有土地增收成了摆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面前的又一大难题。xx村土地条件差,发展的都是传统农业,无特色农业产业。为此结合xx村实际,县政府领导亲自调研,亲自考察,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从四川苍溪县引进红阳猕猴桃品种,发展猕猴桃产业。

  由于该产业投资大(每亩前期需投资1万元以上)、见效慢(三年试花挂果,五年才到盛产期)、技术要求高,因此我们对外引进了一个老板先试点搞150亩,由驻村扶贫工作队协调流转土地,帮助联系了苍溪猕猴桃协会孟会长来实地做技术指导。目前,已完成150亩的种苗种植,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希望通过5年努力,实现亩产值2万元以上。该产业若取得成功,届时鼓励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力争使猕猴桃产业成为促进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魔芋、畜牧养殖、茶叶等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三)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xx村青壮劳力大多学历低,无技术专长,男的在外大多下矿挖煤风险大,女的在外大多洗衣做饭当保姆收入低。都处于想致富无门路的尴尬境地。县政府领导经过前期调研,紫阳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郑远元兴起的“远元修脚足疗”行业市场前景好,门槛低,没得学历要求,男女不限,收益高,月工资保底3000元以上,低风险,工作环境好,没得啥危险。这个项目正好适合xx村这些想致富又找不到门路的人。针对这一实际,我办在xx村召开了村民大会,专门邀请高桥铁佛村的支书及在外从事足浴足疗行业取得成功的老板,到xx村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包联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入“远元足疗”行业,经过宣传动员,村民观念已经基本转变,目前已有37人报名参加培训,16人赴武汉等地就业。其中一组的刘改艳因工作成绩突出,已被任命为店长,底薪每月达5000元。刘改艳的丈夫开始思想转不弯,看到妻子从事修脚行业,不但提高了收入,而且体现了个人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年开年也报名参加了培训并和妻子一起外出修脚务工。

  (四)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联村干部始终把坏民风的整治,新民风的树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

  引导和教育群众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风纠察队,严厉打击赌博歪风、要钱不要德,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村上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群众监督群众,促使民风好转,年底召开村民大会,设立“孝敬老人奖、乐于助人奖、邻里和睦奖、勤奋发家奖”四大奖项,对16名获奖人员公开表彰。

  三、保障措施

  一是干部真联。充分发挥县政府办公室驻村扶贫的牵头作用,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抽调一名正科级领导、一名副科级领导一名干部驻村,每年驻村工作220天以上,镇包村干部每周下村工作3天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办公时间5天以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整合部门及镇村优势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努力实现xx村增收脱贫目标。

  二是村民实干。通过宣传、鼓动,凝聚民心、团结力量,逐户与村民签订脱贫致富决心书,充分发挥其自身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苦拼实干,尽全力达到增收脱贫目标。

  三是落实责任。建立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科级领导干部每人包联一个组,普通干部每人包联5户农户,要求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帮助包联户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包联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包联干部每月在办公室全体会上汇报包联工作开展情况。

  四是严格考核。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制定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考核办法,以xx村贫困户年度稳定脱贫任务为考核依据,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xx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全村仅有两条山沟,因径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设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四是残障、慢病占比大。xx村共有五保户20户,即将列入五保供养的1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64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意见建议

  一是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村“两委”班子是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其抓落实、促发展能力如何,其自身的作风怎样,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村风、民风,直接关系到村上的经济发展。如果村级班子每名成员都能在工作作风、干事魄力、能力水平上“过得硬”,脱贫致富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二是要把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上级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用政策调动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财政、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

  三是要把项目带动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撑。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贫困村的项目争取力度,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尊敬的吴主席,在座各位领导,县政府办所做的精准扶贫工作,得益于市、县领导的支持指导,领导亲自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制定措施,办公室只是在此基础上认真抓落实,扎实搞推进。但是目前推进程度与上级要求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再加力度,再鼓干劲,尽职尽责,尽力而为做好驻村扶贫工作。

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篇2

  根据xx市人社局关于开展“人社服务员计划”活动方案的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宣传人社惠企政策,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摸清新冠疫情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6月份以来,我局组织调研专班分批次走访了52家企业,现将收集了解的相关情况梳理汇总形成调研报告。

  一、走访调研企业的基本情况

  本次走访调研的52家企业,主要分布在襄阳市区内,城区分布情况为:襄城区22家,占比42.3%;樊城区18家,占比34.6%;高新区11家,占比21.1%;东津1家,占比2%。行业分布情况为:制造业25家,占比48.1%;零售业15家,占比28.8%;服务业12家,占比23.1%。从企业类型上看,大型企业5家,占比9.6%,中型企业2家,占比3.9%,小微企业45家,占比86.5%。

  我们走访的52家企业,以2020年1月为基数,在本核定年度内2-6月共计为企业减免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费共计3656.65万元,其中:免征养老保险单位缴费3408.61元,免征失业保险费165.38万元、工伤保险费82.66万元。下半年,除5家大型企业外,中小微企业继续享受阶段性免征政策,经测算,47家中小微企业将减免三项社保费超过3000万元,这对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会起到积极作用。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阶段性免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稳岗补贴发放、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均已落实到位。我们共收集47家企业反映的问题(未受疫情影响的5家企业没有提出问题)78条,其中涉及人社系统的问题有49条,涉及市直其他部门的问题29条。企业提出的问题中,属于人社系统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我们现场解决社保经办类的问题10件,后期协调系统内相关单位(科室)解决36件,有3件尚在协商解决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占收集本系统职责内问题的94%;收集的需要协调市直其他部门解决的29个问题,除2个协调银行解决贷款问题已经落实外,其余问题目前我们正在配合市人社局进行协调推进解决。

  总体上看,我们对企业提出的涉及人社部门职能的问题都最大限度地给予了解决,人社部门的纾困惠企政策对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岗位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给予了实实在在的帮扶,得到了所有企业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尤其是我们执行国家阶段性免征三项社会保险费政策普遍反映较好,走访的企业负责人都表示,这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尽快复工复产的“真金白银”和“润滑剂”。

  二、疫情对企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从走访调研的52家企业情况来看,本次疫情对企业影响较大的有6家,占比11.5%;影响较小的有41家,占比78.9%;基本未受到影响的5家,占比9.6%。总体上看,对传统加工行业影响较大,对高新技术行业影响较小,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影响最小。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尚未达到正常生产水平。走访调研的52家企业都已复工复产,达到正常生产水平80%~100%的企业占61.5%,达到正常生产水平50%~80%的企业占34.7%,未达到正常生产水平50%的企业只占3.8%。疫情发生后,受原材料紧缺、物流不通、行业复工率低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各类原材料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加大了企业经费支出,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特别是食品加工行业,如湖北陈小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五谷稻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因为疫情原因原材料供应量少,普遍涨价,导致企业年利润下降。经统计测算,我们走访调研的52家企业,1—6月份利润普遍下滑30%左右。

  (二)订单数量明显减少。企业受湖北交通及物流影响、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加之生产进度拖延、供应链出现断裂、劳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订单数量下降。尤其是对制造业,预计全年产值普遍下降10%-20%;部分企业的订单量同比降幅达到了50%。比如襄阳普士利工程器材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客户订单数量急剧下降,而且还存在职工减员情况;襄阳东和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整个行业大环境不好,加之受疫情影响,1-6月份,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只有45%左右。

  (三)企业融资难依然存在。当前,银行贷款杠杆高、条件苛责,虽然国家出台疫情下给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是好的,但是落实起来有些难。许多银行依然按常规操作,看企业财务、已贷款状况以及生产运营情况等,直接导致企业融资难,未能减轻企业负担,很多企业希望能多提供如“贴息贷款”“低息贷款”等惠企政策。比如襄阳宏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融资非常困难,因受疫情影响,经销商货款结算不及时,银行融资条件严格,导致上半年资金缺口达300多万元,难以扩大规模;部分企业因为银行抽贷等历史遗留问题造成资金短缺,贷款难。比如湖北卫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尚有1080万资金抵押在银行,每年贷款都面临抽贷问题,企业生产资金链异常紧张。

  (四)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一直以来,制造业都对岗位人员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要求,加之今年疫情影响,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流失,导致目前制造业普遍存在技术人员短缺问题,特别焊工、冲压工、化工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岗位人才非常缺乏。受地方房价高、工作环境偏远等条件限制,导致部分企业引进具有专业技术的大学生难度较大。有的单位员工流动性大,跳槽频繁,企业留不住人。受疫情重点地区影响,企业复工以来,有的岗位人员不能正常到岗或者离岗,我们走访的企业中,复工复产率最好的企业也只有84.6%的员工到岗,这对一些从事重要技术岗位的企业来说损失较重。比如襄阳市精信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专业人才缺乏较为严重,急需具有化工背景的操作工及专业技术人员,用工缺口达50人左右;湖北东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主厂区在宜城雷河)因地处偏远,难以招聘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公司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就连驻地在高新区的江山重工公司,目前生产一线焊工也十分短缺。

  (五)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受疫情影响,我市部分企业出现了“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就业结构性矛盾,“就业难”和“招人难”同样存在。一方面,由于我市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技能工人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足,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实践能力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难题仍将持续存在;另一方面,我省属于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本市外出务工人员受阻,部分外省市对湖北籍务工人员在就业招聘上出现了“歧视”现象。虽然我们通过外地人社部门采取了“点对点”联系就业帮扶和组织务工人员返岗等积极措施,但多数地区以“疫情防控”为由予以拒绝。同时,我市一些企业需要招用的外地员工,多数也因害怕“疫情”而落空。就我们走访的几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情况来看,“招工难”的问题特别突出,如湖北金环公司(原湖北化纤厂),疫情期间员工流失了164人,自三月份复工以来,公司一线普工短缺200多人,通过网上招聘以及与驻地人力资源基层平台对接,采取了“点对点”“走村串户”等多种方式招聘人员,效果均不佳,这一影响将延续到下半年。

  三、推动我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政府各职能部门尤其是负责民生保障的人社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切实解决企业提出的问题,利用上级政策利好,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推动“后疫情时期”我市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抢抓国家政策支持机遇。国家产业政策,对企业发展具有直接且显著的指引作用。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要抢抓中央支持我省疫情防控的政策机遇窗口期,用足用好“财税支持17条”“支持中小微企业18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0条”等国家与省援企惠企政策,立足我市实际、吃透政策、把准趋势,加强涉企政策的统筹与协同,提高执行政策的可行性、精准性。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形成“一盘棋”。一是人社部门要落实好国家对我省中小微企业免征“三项社保费”延长到年底的政策,更好地纾解企业困难,为企业复工达产提供“润滑剂”;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的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对不裁员或少裁员企业的稳岗补贴,帮助企业开辟更多的工作岗位,稳定就业;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条渠道开展专项招聘,“点对点”地解决部分企业人才短缺和“招工难”问题。二是税务部门继续落实好涉企税费优惠政策,对于能够直接减免的各类税费等,调整繁琐的申请程序,让企业能够快速、便捷、低成本的享受,抓好普惠性政策落地落实。三是行政审批、市场监管、金融等部门,要最大限度地放宽市场主体准入、企业融资条件,以专项补贴、免息贷款等形式增加纾困资金,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延续惠企政策时效,侧重对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保障吸纳大部分就业的民营市场主体稳定生存。四是鼓励国资委建立国企、企业联合会、行业协会、商会与民企对话机制,相互分享彼此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体验与经验;鼓励与支持政、学、企多方联合组织高质量发展论坛,共同探讨企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五是各行业主管理部门要继续抓好惠企政策督查督办,坚决彻查政策落实中打折扣问题。

  (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疫情期间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政务办公、网络购物、网络教育、在线医疗、视频社交等数字经济消费快速走进大众视野,让其成为“后疫情时期”推动经济发展强力引擎。一是针对疫情暴露出我市许多企业信息化能力不足的短板,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发展,补齐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漏洞和短板,整合利用并发挥数据资源的强大引擎作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大数据主动与社会资源对接,实现共建共享,带动企业加快信息化转型升级。二是支持和发展新就业形态。合理设定互联网平台经济及其他新业态、新模式监管规则,降低服务收费,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为劳动者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创业提供条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三注重企业创新发展。加大对初创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企业扶持力度;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宅经济”、在线教育、无人零售、智能配送、智慧医疗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大以5G为方向的新型现代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企业大规模应用先进信息化技术创造条件。四是加大基础研发、原创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发展公共检测检验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整合利用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强化创新成果商业化应用和创新成果保护。五是进一步鼓励企业落实质量工程、开展品牌建设的政策举措,加强质量监督、环保检查,加大违法失信行为惩处力度;更新发布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标准,鼓励开展高质量发展的第三方评估,并将结果作为奖优扶强重要依据。六是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减少政府职能部门对产业链、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关注,引导资本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布局;加快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发展,提升金融机构、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更好发挥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扶优汰劣”功能。打造鼓励与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良好社会氛围。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解放生产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一方面,营商环境的改善,可以提升企业发展活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进而提高企业效率效益;另一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大幅降低整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从而增厚企业利润。一是人社部门要深化“人社服务员计划”,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落实好“打包办”“即时办”“简便办”等便民服务措施,要求市民中心人社服务大厅全体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人人都是窗口、个个都是形象”和“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对办事流程进行再优化、再简化,取消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和盖章环节,实行关联事项“一表多效”、多科(室)“并联审批”,疏通“堵点”,切实为企业解决“烦心事”。二是加大各级政务服务的“放管服”改革力度。重点抓好我市及各县(市)区政府部门的“放管服”改革,以“放管服”统领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等重要改革,从小处着手、细处着眼,认真清理各类业务事项,推行前台“一窗式”综合受理服务。在政务服务上,全面推行“窗口集中受理、科室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和简化经办事项的办理环节、步骤和程序,形成“一个科室负责、一个窗口对外、一个领导分管、一站式办结”的“四个一”服务新模式。三是加大公平竞争、公开透明市场竞争秩序建设。通过市场监管,约束企业以市场化手段,通过公平竞争获得收入、赚取利润、谋求发展;持续清理整顿涉企收费,进一步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监管收费行为。四是通过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实现全程网办,深化企业登记“同城通办”,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五是推行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企业实行“包保服务”,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实行“首席服务员”制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推进各类在建、新建项目迅速开工建设。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对东风襄阳基地板块、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类等企业开展针对性政策帮扶,继续推行项目全程代办制度,以优质高效服务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篇3

  一、困难企业基本情况

  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影响,我区规模工业企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很多企业出现开工不足、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极大困难,从六月数据看,利润总额亏损企业7户,亏损面12.28%;主营收入出现下降的9户,占辖区规模工业15.79%。主要表现在:

  (一)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致使企业停产。典型的是规模企业中的骨干企业长毅浆粨,公司产品主要是纺织业上游的原料棉浆粨生产,2011年主营收入79626万元、2012年主营收入82739万元。由于国际经济的不景气,对出口纺织业造成严重冲击,产品市场缩小,而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使得棉浆粨价格大幅下跌,从2011年最高接近25000元/吨,下跌到现在不到10000元/吨,全行业陷入全面亏损局面,生产越多,亏损越大,企业被迫全面停产。今年以来仅靠代线业生成部分产品,1-6月产值仅8023万元。

  (二)市场订单萎缩致使企业亏损。主要存在于酒类产业链相关企业,如思瑞包装、丽晶包装、佳阳包装等企业,生产业务主要围绕五粮液集团酒类包装进行经营,产品市场单一、客户单一,由于五粮液集团受国家宏观环境影响,销量减少,包装订单也急剧减少,致使这些企业没有订单和市场,只有停产或半停产,生产经营困难。20xx年6月分别完成销售收入13200万元、5202万元、500万元,同比增长分别3.57%、15.87%、25%。

  (三)企业搬迁影响企业生产。由于部分工业企业处于城市规划区,即将搬迁,新厂区还在建设,旧厂区不能正常生产,使得企业生产处于下滑阶段,如处于三江口拆迁区域的怡源庆公司、处于西郊二二四拆迁区域的昌明机械、汇宝食品等。

  (四)行业不景气影响企业生产。

  二、20xx年退出规模企业情况及具有升规潜力企业

  (一)20xx年退出规模企业情况。20xx年退出企业共5户,其中江南香料更名为石平香料、日报社印刷厂是经营困难退出、赛伦格是企业搬迁县退出、四方射钉企业搬迁罗龙产业园退出、中核建中南方公司是企业合并报表退出。

  (二)具有升规潜力企业情况。20xx年具有升规潜力工业企业17户,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单一,受宏观大环境影响较小,生产经营基本处于正常状态。

  三、20xx年下半年预测

  在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环境下,预计下半年大的经济环境出现根本改变的可能不大,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如化纤纺织、业等,仍将处于很困难的阶段,而五粮液集团等酒类生产行业骨干企业,由于下半年旺季到来,市场产能淘汰进入尾声,加上自身产品结构调整体现成效,预计下半年会好于上半年,从而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包装行业等好转。辖区整体工业经济发展应该好于上半年。

  四、工作措施

  (一)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认识帮扶困难企业工作对于我区稳增长、促就业、保稳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化解生存和发展压力,增强发展信心。广泛运用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深入挖掘我区企业在积极应对严峻形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先进做法与成功经验,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切实在全区上下营造政企联动、共渡时艰,迎难而上、逆势有为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企业培育帮扶。一是帮扶企业拓展市场。指导企业转变思想,优化营销策略,努力开拓新的市场。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扩大销售,减少产成品库存,降低企业资金压力。二是指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业工艺和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类别,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鼓励企业开展员工培训。以稳岗为中心,鼓励企业利用停产、半停产和调整的间歇期,开展轮岗、转岗培训,做到不裁员或少裁员。针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加强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的法制宣传教育,督促企业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妥善处理下岗员工。四是加强企业政策咨询。将中央、省、市、区政府近期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政策信息汇编成册,编印成扶持企业相关政策信息汇编下发各企业。同时,组织专人到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努力为企业应对经营困难提供信息支持。

  (三)积极帮助企业融资。针对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积极协助企业申请政府扶持资金,主动与市、区有关部门协调,跟踪资金落实情况。召开银企座谈会,搭建平台,为银企合作穿针引线。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信誉好、技术领先、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和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为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提供资金贷款,以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四)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会同区监察局,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按照有利于企业发展,方便企业办事的原则,把握政策,改变执法检查方式,简化办事程序,精简企业参加的各种会议,清理涉及企业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提供上门服务,以尽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五)督促竣工项目尽快产能达标。2012年底我区竣工项目18个,区级财政资金补贴178万元。今年上半年竣工项目9个。我们将切实加强政策服务和要素保障,力争27个项目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同时,加快在建项目叙府酒业“李庄迁建工程”、岷江集团“新增年产60台(套)pvc单元化成套节能设备技改”等5个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提前竣工投产。

  (六)切实抓好企业协调服务工作。切实抓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等要素保障工作,将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倾斜,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做好要素保障的应急预案,加强需求变化预测;加强与市上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加大要素供应计划指标争取力度;强化安全生产,切实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五、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督促五粮液千亿技改工程加快推进。据了解,五粮液千亿技改工程目前已停工缓建,建议市政府督促五粮液集团加快方案论证,尽快推进该项目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督促丝丽雅超细竹碳纤维项目尽快入库。据了解,丝丽雅集团总投资7.8亿元超细竹碳纤维项目今年6月已备案,请督促丝丽雅集团此项目尽快入库,开工建设。

  (三)请求同意我区规划建设宋家产业园。在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中已经明确,李庄不再发展工业,盐坪坝产业园规划面积仅2平方公里,已使用1.14平方公里,象鼻产业园作为北部新城的组成部分,且以物流为主,我区工业发展的空间严重不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区于4月19日向市政府请示,请求同意规划开发宋家产业园。(详见《市区人民政府关于规划开发宋家产业园的请示》)。5月24日我区根据市级相关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方案后再次向政府提出了请示。现请市经信委支持我区提议,协调市级相关部门,促成市政府同意我区规划开发宋家产业园。

  (四)企业个数考核纠正。由于我区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中石平香料系江南香料更名,在上半年市统计局月度通报中,两个企业同时存在,企业总户数58户。市政府在下达工业目标时按照规上企业总户数58户,净增8户下达我区。但6月市统计局通报已剔除江南香料,总户数更改为57户,致使我区规上企业总户数、净增户数指标全年完成困难。建议在年度指标考核时充分考虑此因素。

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篇4

  为加快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助推工业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优势。我县按照规划引导、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原则,制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各项措施推进扎实有效,加强了商贸流通现代化建设,全面促进了我县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

  一、我县商贸企业发展现状。

  1、总量快速增长,发展主体不断壮大。随着存量商贸企业的做大做强,国家惠民政策的拉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入驻,以及对市场主体的全力服务,我县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迅猛。截止20xx年xxx月,我县新增商贸企业xx个,其中个体户xx个,法人企业xx个,全县商贸企业累计达到xx个,其中个体户xx个,法人企业xx个;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xx个以上,法人企业xx个以上。

  2、经济贡献增大,主体地位不断提高。

  20xx年我县商贸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亿元,同比增长xx%,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xx亿元,同比增长xx%;20xx年我县批零住餐商贸企业共实现税收xx元,同比增长xx%;20xx年全县商贸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约xx万个,同比增长5%。商贸企业在财政增收、提供就业、居民致富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推动我县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增长,构建和谐远安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品质明显提升,持续发展不断增强。

  一是人才培养力度得到加强。三年来,我县xx餐饮公司、鸣凤宾馆、国酒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参加了我县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的工商管理(EMBA)高级研修班及全县企业管理创新培训,通过与知名教授、业界精英交流互动,了解和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市场走向,培养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决策者战略规划与掌控全局的能力;

  二是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全县90%以上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实现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企业人才进入企业核心领导层,涌现出一批以远安国酒、中百仓储为代表的龙头型商贸企业和以聚凤鸾餐饮、鸣凤宾馆为代表的成长型商贸企业;

  三是品牌创建力度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企业不断重视自身发展,加大对商贸流通品牌的创建力度,涌现了聚凤鸾、马婆等知名品牌商标;四是提档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目前我县国酒、鸣凤宾馆2家商贸企业已达到四星级标准,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拟建五星级标准企业项目1个,目前正顺利推进之中。五是知名零售企业不断入驻。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引进知名零售企业进驻我县,已成功引进中百仓储、雅斯、世纪华联等购物广场,即将引进武商集团、北山超市等知名零售企业。通过知名品牌的创建、大型企业的引进以及本主企业的提档升级、理念更新等举措,将为我县商贸企业的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更好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4、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

  全县商贸市场中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城乡市场呈现出以大型超市、便民连锁店、专卖店为主业态的多样化、多业态共存的竞争新格局。在城镇,大型、较大型超市数家鼎立,服装、电器以专卖形式形成“一条街”的经营规模。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全县新建成商品配送中心xx家,日用品销售店xx家,农资销售点xx家。随着邮电通信业和快递业的快速发展,网购消费规模正迅速扩张。这些市场的规模和经营品种与本地经济结构及生活消费水平相匹配、与交通状况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构成了信息通畅、网络齐全、品种繁多、供货及时的物流及销售系统,极大的满足了城乡居民需求,方便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二、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出台政策扶持。

  (一)制定出台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

  20xx年,我县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共有包括实施商贸企业成长工程,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商贸企业,鼓励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商贸企业的融资环境,优化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环境,加大商贸流通业品牌创建力度,加大商贸企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九项具体扶持政策。

  (二)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

  20xx年,市人民政府也出台《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共有包括完善政策规范体系,加大财税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信贷资金支持,支持企业直接融资,鼓励担保机构发展,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宽限延长出资期限,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健全企业信用制度,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搞好企业要素保障,加快创业基地建设,完善成长激励机制,强力推进治乱减负,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等十九项具体扶持政策。

  今年,我县也出台了从鼓励个人创业和集体创业、扶持科技人才创业,鼓励本地企业吸引外地企业来远安设立法人机构,鼓励企业在我县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加大金融支持,实施税收优惠,优化准入环境,强化创业培训,强化社会保障,支持农业市场主体加快发展,规范收费行为等十一个方面对发展市场主体给予扶持的政策。对于市县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我县也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细化措施强化贯彻落实,有力确保了商贸流通业的更好发展。

  一是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根据《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对年度内新进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中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大个体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截止目前,我县共有限上企业xx家;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xx%。

  二是专业市场发展卓有成效。根据政策,对新建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固定资产投资在xx万元以上商贸企业,在用地上,县政府按土地纯收益的30%支持该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县级服务性收费按下限的30%收取。安泰建材市场在用地上享受到了该条扶持政策的建设资金xx万元。目前,星河水岸、鸣凤水岸、盛世广场、矿山设备专业市场以及聚凤鸾旧城改造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或前期准备中。

  三是连锁经营发展成效显着。根据《意见》中对连锁企业新开设经营面积在xx平米以上的直营店,每开设xx家,给予一次性奖励xx万元。先后有宜昌万福超市、宜昌东方超市、世纪华联购物广场、聚凤鸾餐饮服务公司等共获得奖励资金xx万元。

  四是商贸企业茁壮成长。根据《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对年实缴税金首次超过100万元、300万元和500万元以上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由县政府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和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年对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按实际销售规模、缴税规模及增长幅度等主要指标进行“优强企业”评比活动,对“优强企业”,由县政府进行表彰。

  三、加强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要解放思想,转变经营观念,探索企业发展新思路。

  各商贸流通企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企业自身实际,正确审视企业的发展环境、重新定位企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注重资源投入,苦练基本功,扎扎实实的选准项目、运作好项目,为企业谋求持续健康发展的空间。

  (二)强化学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一是企业业主要带头学习。企业负责人要充分挥表率带动作用,培养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兴趣,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二是要搭建学习的平台。要积极为全体员工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创建学习的平台,加强实践锻炼,满足干部员工的学习需要。

  三是要重视员工培训。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专业化培训,重视与兄弟单位的互动交流。极大地提升员工的胜任岗位能力和素质修养,为企业的发展储备深厚的内生动力。

  (三)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

  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商品和服务,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配合安居工程建设,扩大和带动家具、家电、家纺、家饰等消费。

  回顾以往,我们在扶持商贸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更多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实干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全面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跨越式发展。

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篇5

  根据县纪委《关于开展以“企业大走访、矛盾大排查”为主题的企业评机关(单位)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县物价局纪检组于4月28-29日对太白镇5家企业进行了走访,全面调查目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重点了解企业对县直机关(单位)服务发展、提高效能、优化环境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现将走访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企业生产经营现状

  太白镇大多数企业属冶金压延、机械制造类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所走访的5家企业也均经营钢材、机械加工、建材贸易等,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如市兴祥金属材料工贸有限公司,去年7-11月份亏损30多万元,产品库存积压相当严重,今年x月份后,受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市场略有回暖,但销售经营仍十分艰难;市华明机械厂资金不足,研发投入不够,产品需求下降,去年实现利润较上一年大幅下降120%;太白诚信建材贸易公司去年销售也大幅下降,且资金回笼太慢,造成如今一直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龙山桥矿山公司、鑫森机械公司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效益持续下滑。

  二、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资金周转压力大。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冶金压延、机械加工等行业的激烈竞争,产品价格提升潜力小,销售压力大,造成库存积压较多。所调查走访的5家企业中有4家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其中,华明机械厂因产品档次不高、竞争力弱,市场需求下降,目前拟上马科研改造项目,但研发资金缺口达100多万;诚信建材由于资金回笼慢,造成周转困难;龙山桥矿山公司则由于矿石售价下降幅度达,加上购置了一批安全设备,生产经营的周转资金十分紧张。

  2、融资困难,且利息重。调查走访中,发现大多数企业一方面资金吃紧,另一方面则融资渠道狭窄,且利息较高。走访的5家企业计划年内总投资300万元,其中技改、技术创新等内涵投资项目200万元。由于融资渠道狭窄,基本靠银行贷款,且利率还不低。贷款形式主要采用抵押标的物,企业存货、设备和第三方担保次之,担保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缺乏必要的信用担保,目前这些中小企业均面临着融资困难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优惠政策辐射不到。调查走访中,发现5家企业都属中小企业,这些年来,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但由于规模小、影响不大,普遍得不到政策的眷顾,而且缺乏地方政府及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如太白诚信建材贸易公司反映在工商登记年审、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方面,与县经济开发区相比差距较大;龙山桥矿山公司反映供电部门实行预交电费,企业由于用电量较多,预交金额大,本身资金周转就困难,造成企业很大压力。

  三、几点建议和思考

  1、加强融资支持,创新担保方式。多管齐下解决融资难瓶颈,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打破只片面强调大客户的陈旧观念,提高小企业融资能力,简化信贷业务流程,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支持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要加强对小企业的辅导和服务,建立合理的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2、加大帮扶力度,营造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涉及到多个部门、各种发展环境,多个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联合解决发展难题。同时,政府应当树立“小企业大就业”的`意识,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

  3、完善政策体系,推进企业创新。要从财税金融支持、实施政府采购促进、促进人才流动、降低创新风险、支持企业投入等方面入手,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采取政府支持引导、企业自主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方式,建立一批服务机构,搭建一些必要的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合作,发挥社会力量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

  4、建立预警机制,增强风险意识。把有关信息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地传递给广大中小企业,使其早作准备,制定应对措施,减少损失,以利稳健发展。

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篇6

  根据“机关干部下基层当好群众贴心人”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县物价局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同志任组长,局长同志为副组长,xxx同志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带领局机关干部到局第四批选派干部挂职村槎水镇xx村深入细致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宣讲政策,入户调查,征求意见,解答群众疑问等形式,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活动要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由金冲、邱冲、波罗三片组成,全村面积约19.6平方公里,约2万亩山场,联户集体林场2个,1200余亩可耕田;37个村民组,共986户3416人;劳动力约1400余个,其中外出劳动力约600余人。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使得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有95%的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惠农补贴划入各户“一卡通”中,农民的生活得到了逐年提高,家庭收入逐年递增,家庭财产不断增长,推动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巩固。全村现有私家小轿车26辆,有线电话600多部,户户都安装了有线电视,有20%的家庭购置了电脑。尤其是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有一半的农户建起了楼房,很多盖新房投入的资金都超过15万以上,处处呈现出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繁荣局面。

  第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组织实施了精整水田、道路通达工程、退耕还林、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卫生室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村37个村民组实现了道路畅通;农村电网逐步改造,供电质量有所提高。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有线电视和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村,宽带网络逐步延伸,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

  第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渠道的变化,基础教育投入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小学教育、农业信息网络、远程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民工培训、扶贫培训等科教工程,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广。第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近五年未发生大事件、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被选为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建立了民主管村的工作机制。

  综上所述,可见xx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距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调研发现,当前整个xx村还存在的制约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有的是一直以来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有的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村民委员会选举难。

  xx村是由原金冲村和波罗村合并而成,由于历史原因,合村后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矛盾,合村后村民尚未真正合心,而从地理位置上,全村又分成了金冲、邱冲和波罗三片,在村委选举中,地区思想严重,往往各自为政,没有全局观念,导致村委会主任连续多届未能选出。

  第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随着农村集资搞建设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和得失利益的驱使,村民“一事一议”举步为艰。加之前些年村公益事业负债未消化,村集体经济无力加大投入。现阶段涉农所需的道路、水利、土质改造等基础投入,主要靠争取国家支农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实施的区域和资金分配上又十分有限,造成农村的多数区域是没有投入的。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和道路改造无法进行,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特别是近几年来旱涝灾害不断,农民增产增收遭受严重影响。

  第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较大。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受市场经济影响,出现了读书无用论,部分少年初高中未毕业就进入社会。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主要为体力劳动,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第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近些年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城乡差别依然存在,某些领域的差距还呈扩大趋势。在教育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有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子女的日常教育、抚养问题也十分突出,加之农村教育的设施的配备远远不如城镇,学生所学知识面相对较窄。在医疗就医方面,尽管实施了“新农合”,但乡村卫生室就医条件较差,医疗水平较低是客观的现实,加之医疗费用报销政策的局限,农民就医的根本问题仍未全面解决。科技文化投入少,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注定了农民精神生活单一贫乏。村级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健全,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依然薄弱。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就业保障仍很薄弱,剩余劳动力只有外出务工。虽然增加了一笔收入,但这些人背井离乡,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并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xx村的实际,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选准选好致富带头人,以发展说话。

  在选举中先要做好宣传发动、摸清民意,注引正确引导,树立xx是一家,发展靠大家的观念,积极消除积累的社会矛盾,在村委安排上即要做到保证能人上,又要能兼顾到各片,不能急于求成,逐步磨合,切实把那些年轻有为人同志选上岗位,从而带动大家发展致富,只要大家富了,肯定会认可。

  第二、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第三、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

  一是xx公路,是xx村发展的大动脉,现在油路路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村里的发展。

  二是还有部分小组公路为沙石路,损坏后无后续经费维修保障。

  三是金冲和波罗农户用电到了晚上空调、冰箱无法使用,要尽快改组线路,或是加装变压器。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第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现阶段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实现盲目生产向为市场生产、标准化生产的转移。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初级产品向高级商品销售的转移。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第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精神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借全县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引导农民发展地方民俗文化和地域风情文化;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第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中小学布局,改善学校条件,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孩子同等的就学待遇。在增强公共医疗卫生投入的同时,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加快区域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增加二三产业比重,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变外出务工为就近务工,从而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篇7

  一、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五)教学基本条件急需继续改善。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虽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七)教科研没有实效性。教研与教学不够紧密,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八)对写字课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

  (九)超级大班现象严重,致使老师超负荷运转,学生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教育教学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定出来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碍于人情面子,执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制定出来的制度急需加强执行力。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教师的勤变勤换严重影响了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会议、活动太多,老师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大,没有职业幸福感。

  (四)学生朗诵能力较差。晨读时间不充分,学生到校后大多在进行清洁大扫除,白白浪费了一天的黄金时间;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

  (五)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不符合农村小学学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些课没有设备、没有教材,老师又没有太多的精力充分准备,学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创造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条件,否则谈质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话。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设尚未完成,对于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较小,特别是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级大班现象严重,教师压力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结合,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

  在学生层面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理念。校园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校园应该成为让教师感受职业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场所。对老师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养”。在“用”上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在“用”中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就;在“养”上积累教师的精神财富,在“养”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二)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

  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

  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长江小学一日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我校学生生活。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坚定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教育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教学环节实现整体优化。

  一是抓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

  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培优辅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发展。

  四是注重教学反馈,精心设计作业。

  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终端检测与分析。

  (2)探索有效教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从理论层面加以深化和提升,操作层面加以细化和实施,从质量层面加以监控,从评价层面抓过程落实与质量创新。

  (3)完善教学质量管理。

  一是抓好教学规范管理,以规范保证质量的落实。

  二是通过理顺教材体系,力求无缝衔接。

  三是探索适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是以个别化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五是形成与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学生的后续教育打下基础。

  (4)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广泛开展以课例研讨为载体的教研活动,通过考核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5)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课改中形成的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进行课程改革研究。

  (6)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研究力度。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7)加强理想教育,寻找成功的典范;明确学习目标,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进而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与能力。

  (五)坚定科研兴校信念。

  (1)立足教师,加速专业成长。

  (2)立足真实课堂,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3)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扬长补短,并将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和学校特色风格相结合。倡导教师在站稳站好讲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认真撰写科研论文。

  (六)加强学生读的指导,建设书香校园。一是保证学生晨读时间,二是多举行一些朗诵、演讲比赛,三是号召各班成立图书角。

  (七)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争取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相结合。面对新工作,迎接新挑战,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学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传统思维定势,认真分析与科学发展观相抵触的问题,努力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不断解放思想,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档次,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篇8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前提。浙江省已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全覆盖,在此基础上,2019年10月,教育部在我省召开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的评估启动会,我省海盐县与宁波江北区作为全国试点县率先通过了评估,全国第一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在浙江产生。义乌于2014年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年被评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计划到20xx年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构建“资源充裕、结构合理、选择多元、质量一流”的优质义务教育体系,2022年创建成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市。

  为整体评析义乌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的情况,对标梳理存在的差距和原因,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情况

  一个时期以来,我市“高起点,大投入”发展义务教育,“抓改革,提内涵”推进义务教育,“重均衡,育品质”提升义务教育。全市义务教育结构与资源不断优化、均衡化,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深入,教育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今年6月,市政府下发《义乌市创建全国义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实施方案》,9月全市教育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20xx年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拿到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入场券”。主要做法有:

  (一)优化学校规划布局和标准化建设。围绕城乡发展不懈开展学校布局、建设和改造,每年上马学校工程数十项,积极参与“多规合一”,下发《义乌市“十三五”教育设施布局规划调整及后期实施计划》。加快新义乌人子女学校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倒逼现有新义乌人子女学校于2020年底前达到标准化要求。目前11所学校完成“退二进三”,1所学校完成集体土地入市改造,以建代租新建校舍、扩建操场2所,新布局投用3所普惠制民办学校。

  (二)充实教育资源配置。组建了七个紧密型教育集团、七个宽松型教育联盟。通过雇员指标和购买服务指标,缓解正式编制的不足,雇员指标达300名,购买服务指标973名,同时积极引导民办学校施行报备员额制度。各学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创建“七项指标”达标率为87%,公办学校已配足配齐体艺专任教师。智慧教育效果初显,“好学义乌”名师云课有16门学科703位名师进驻,免费点播;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学校24所,开展同步课堂、同步作业、同步备课、同步教研。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出台《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十五条措施》。实施名优校长培养工程、名优教师培育“百千”工程和优秀班主任培育工程。今年新招聘首批银龄教师,引进68名名优教师,培养认定民办学校骨干教师300余位,骨干教师比例提高到10%。打造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提高了农村特岗教师津贴范围和标准。完善教师表彰制度,架构有义乌特色的教师表彰荣誉体系,设立教育改革发展奖,开展“最美教师”“育人楷模”“双名双特”及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奖项评选。

  (四)推进教育质量和内涵提升。出台《中小学、幼儿园“立德树人”德育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试行)》,推出100余门校本特色课程。提升教育品质,推行高效益智课堂建设“四品工程”,即品质课程工程,强化“学为中心”课堂样态培育;品牌学科工程,促进基层优秀教师群体培育;品德学生工程,打造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品格校长工程,打造校长论坛平台。建成社区家长学校44所,构建47个课程主题,提供36份讲课菜单。

  (五)加强义务教育发展保障。不断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着力构建“管、办、评”相分离的办学机制,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教育督导评教育的格局。市委市政府、每个镇街每月分别举行一次教育专题会议,重点研究教育发展的短板问题、改革事项,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指标差距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创建,对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及履行教育职责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其评估范围不仅是公办学校,而是县域内所有初中小学,包括每一所新义乌人子女学校。目前初步自查表明,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创建任务艰巨。两年来,我市对不达标指标的攻坚破解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指标正在努力整改中。

  (一)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的7项指标中不达标情况

  1、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不达标,小学4所;

  2、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不达标,小学与初中分别有3所;

  3、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小学与初中分别有11所、2所;

  4、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达标,小学与初中分别有10所、1所;

  5、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达标,小学与初中分别有3所;

  (二)政府保障程度的15项指标中不达标指标情况

  1、艺术教室配置不达标学校较多。音乐、美术教室要求分别达到96平方米、90平方米。其中小学18所达标,52所学校不达标;初中6所达标,16所不达标。今年通过暑期在全面整改,尚未验收。

  2、学校办学规模超标。要求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或十二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部分不超过2500人。我市有3所学校(校区)校额超标。

  3、班额超标。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目前,虽通过各种方式整改,实际仍有110余个班级超过规定班额。

  4、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未达标。近几年我市大幅提高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水平,但仍未完全达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三)教育质量评估的9项指标中可能不达标的指标

  1、关于课业负担。部分初中、小学可能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

  2、关于义务教育质量国测。这几年我市未参加国测,预估我市校际差异率有可能高于0.15(指标要求低于0.15)。

  (四)社会认可度未达标

  20**年度在省对各县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中,我市教育满意度78.2%,未达到85%的标准。

  三、原因分析

  (一)人口流入稀释我市生均教育资源。我市的户籍学生数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户籍新政后的人口输入集聚加快。近三年,每年新增生源2000人,中心城区每年户籍生源增加近1000人。今年全市学生总人数已达25余万,其中义务教育段14.92万,预计2022年(二胎后高峰年)达到18.22万。老城区、佛堂、苏溪、廿三里等区块的教育资源格外紧缺,造成学校超设计规模招生,班额扩大、师资紧缺、教室使用紧张。

  (二)非标准化的新义乌人子女学校影响均衡。民办教育占我市义务教育总量的56%左右,其中新义乌人子女办学条件距标准化要求差距较大,学校大多租用厂房、民房办学,场地、设施、仪器、师资等诸多要素资源配置较低。现有2.69万新义乌人子女学校的在校生,其父母常住三年以上占90%,属于入学刚需群体。如果按照省标准(生均建筑、用地),改造前的这类学校只能容纳9900名学生。虽然近两年民办学校有大幅度改善,但工业用地“退二进三”改建办学存在决策链较长、受房东制约大、办学成本较高、厂房结构不尽合理等困难,难以彻底解决学校标准化问题。并且,相比硬件改善,新义乌人子女学校的职称教师的缺口弥补难度更大。

  (三)师资不足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从总量上看,2014年以来,小学段学生增加了14089人(其中公办5230人),但教师数仅增了526名(公办135名),而公办小学就至少要增加275名教师。雇员制、学员制教师虽有缓解作用,但流动性大,家长不太满意。根据年报标准,工资水平较低的雇员不能纳入统计,而若统计进去,又会大幅拉低职称水平及工资水平。从结构上看,一是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比例偏低;二是体育、艺术专任教师配置不足;三是小学阶段本科及以上、中学阶段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偏少。

  (四)教育内涵发展仍有薄弱环节。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社会教育观念仍相对滞后,素质教育推进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家校社共育体系未完善;二是教育体制机制尚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一些深层次的机制问题解决难度大;三是学校发展水平还不均衡,校际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新义乌人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尚处在较低层次;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手段比较简单,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依然存在;五是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挑战,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对策建议

  (一)以化解人口集聚就学压力为焦点,促进区域布局的均衡。

  1、加紧学校项目布局与建设。在我市城乡有机更新、产业转型、户籍新政、二孩政策影响下,出现了人口流动新趋势。跟进人口集聚变化,结合多规合一,及时测算调整“十三五”教育规划布局、制订“十四五”教育规划。锁定中心城区、商贸集聚区、丝路新区、高新区、开发区、高教园区等重大集聚区块,学校项目与整个区块同步规划建设和投用。另外,应大力探索学校地下空间利用方式,积极补充周边停车空间,缓解学生接送拥堵。

  2、努力疏解优质教育资源供求矛盾。严控学校班额和超规模办学,抓紧解决宾王中学、实验小学江南校区、绣湖中学城阳校区等学校超规模办学问题,以及一大批超标班级,以治本为导向攻坚破难,真正疏解入学矛盾。规划要遵循规模适度和就近入学原则,避免学校服务半径过大,避免名校学区住宅过于密集。做实做强中高端民办学校,选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公办民营学校,淘汰低端民办教育。修订义务教育段招生制度方案,制定实施非学区生积分制入学政策。

  (二)以新义乌人子女学校标准化改造为抓点,促进办学条件的均衡。

  1、全面完成新义乌人子女学校标准化建设。督促举办者加大投入,对照标准化要求拓展办学空间、适度压缩招生规模、加大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和功能教室配置。镇街与相关部门跟进做好施策解困,积极通过优化布局、区块有机更新、盘活土地存量、工业厂房“退二进三”、土地入市、以建代租、新供用地等,多形式提供用地用房要素保障,“一校一策”“一镇街一专班”支持学校标准化改造。根据办学条件升级后新的发展需求,教育部门牵头及时出台我市新的民办学校扶持政策,对新义乌人子女学校标准化创建给予政策倾斜、奖励补助,国土规划、建设、消防、金融机构等单位也要优化办事服务。

  2、加大公民办一体化管理力度。督促其规范办学、提高质量,强化民办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民办学校教师登记注册制度,开展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教师培训、技能比武、骨干评选,同时督促提高民办教师待遇。进一步促进公民办学校“结对共进”,公办学校示范引领、蹲点指导、送教下乡,开展带教(徒)、带教研(备课)组、带课题的“三带活动”。

  (三)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亮点,促进师资水平的均衡。

  1、落实人才引育政策。完善“专才特聘”机制,大力招引教育人才,完善名师工作室管理和奖励办法,扎实推进“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四级人才梯队建设。提高教师培训品质,与上海杨浦等先发地区建立培训合作机制,教育骨干挂职跟岗学习;细分培训经费标准,高端项目突破原有培训经费定额限制;各学段、学科海外研修全覆盖,初中小学教师海外研修率从0.3%提高到3%。健全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全面提升一线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骨干教师比例及高学历教师比例,搭建义乌教育人才多维成长平台。

  2、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实行校长职级制,定期开展校长办学绩效评估,做实每周一次的校长论坛,实施名校长培养计划,完善“中层干部-后备校长-校长-名校长”的校长梯队培养体系,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校长。

  3、实施农村教育保障行动。加大选派城区学校优秀教师校长到农村任职力度,在职称、评优等方面优先倾斜农村教师,给在地理位置偏远、条件艰苦学校任教并具备一定条件的教师单列评聘高级职称,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师住房条件,开展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活动,建立镇街教育基金会。

  (四)以教育集团化改革为支点,促进校际质量的均衡。

  1、组建“名校+”区域化紧密型教育集团。以名校领衔,选择一批办学硬件好、质量相对薄弱的学校,重组教育集团。核心学校加强管理引领,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到成员学校任职;加强学科引领,选派骨干教师团队到成员学校任教;共建品牌内核、共享品牌效应,从而推动薄弱学校理念提升、资源注入、管理转型、质量提高,实现文化再造,形成一批“教育星群”。

  2、深化城乡互动型教育联盟建设。以名校为核心,以若干所办学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不同特点的城区学校为中坚,以部分农村学校为成员,组建教育联盟。建立联盟校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等学科教师孵化平台,实施“四同三共享教师专业培训机制”(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同发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成果)。

  3、加强政策保障力度。把教育集团化纳入乡镇振兴计划、区域规划中统筹落实。结合中心校管理机制改革,培育镇街“领雁”学校,组建镇街教育共同体,强化头雁带动、区域一体。教育部门加大教育集团教师柔性流动,完善名师资源培养和输出的长效机制,健全特级教师下乡支教制度、名师乡村工作室培养乡村教师制度,鼓励骨干教师采取长短期结合、专兼职结合的方式跨校执教,鼓励退休名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给予集团化改革相配套的保障。建议建立核心学校的考核制度和奖补政策,健全教师流动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政策。比如,建议给核心学校适当增加编制、职称聘任比例、管理职数、提高总校长待遇等激励措施,对支教的名师、骨干给予工作经费,支持其下乡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培养、开设工作室等帮扶工作。

  (五)以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为要点,促进群体成长的均衡。

  1、深化立德树人体系。整合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德育基地。挖掘以“孝义”为核心价值的地方文化,以“信义”为核心价值的商贸文化,构建彰显义乌精神的地方德育课程体系。文明办、文旅体局、团市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各社区协同,健全家校社共育联动机制。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关键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践行“高效课堂”理念。初中聚焦规范办学,开足开齐课程,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小学聚焦课程育人,关注课程整合,推进STEAM教育。全面落实“减负”三十条,加大社会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培育学校特色品牌。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加快配备百名校医,近视率每年至少降低1%以上。

  3、深化智慧教育建设。以“智慧教与学、智能管与治”为目标,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完善《义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工程、教育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升级优化工程、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四大工程,统一实施校园网络升级改造,统一管理教育数据,培育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深化教育资源共享,做好“名师云课”“网上优课”“微课学习资源包”等线上自主学习平台、远程教学平台,鼓励名师“走网”,在线授课、答疑,推进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学习的个性化,打造义乌智慧教育品牌。全面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支持教育集团核心学校建设网上学校,构建集团成员网络学习共同体,实现我市同步课堂全覆盖。拓展教师培训网络空间,提升校本培训效益,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化发展。

  (六)以2020年优质均衡市创建申报为节点,加大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各项保障。

  1、加大教育投入。做到两个“只增不减”,健全教师工资待遇稳步增长和长效联动制度,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水平。提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仅数量有增长,还能提高标准促发展,为学校开展教学改革、育人创新、家校共育、内涵提升提供支持。

  2、破解师资不足瓶颈。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法,推进教师编制多元化供给改革,建立“合同制教师+银龄讲学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补充机制,落实体育、艺术师资,解决百名学生教师配置指标问题,并制定我市劳动合同制教师管理办法,提高编外教师的待遇,稳定队伍。

  3、强化创建任务进展的督导。全面落实镇街教育管理职责,实施镇街履行教育职责评估。切实加强部门、镇街对义务教育编制、经费、规划、用地、建设、机制等各方面的协同服务和全力保障,创建不达标事项“一事一责”交办到位,定期督促工作进度,形成各负其责、协同作战的良好创建局面。

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篇9

  一、走访时间

  20xx年7月30日。

  二、走访地点

  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该厂位于王家店村附近,地处京沪铁路以东,南环路以北,滂河的西南岸。

  三、走访对象

  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

  四、走访目的

  1、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展望、用人要求、企业中各层次员工待遇及职业发展轨迹,优秀员工职业发展案例,以及企业发展面临问题及建议等。

  2、通过走访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巩固和强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污水处理的工艺的流程、特点等。

  3、能结合实际,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更加深入地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融会贯通。

  4、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5、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我们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并虚心听取企业对我们青岛农业大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

  五、走访前准备

  走访前我详细上网搜查了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相关资料,并与污水处理厂的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取得联系,拟提出了关于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工艺等方面的问题。我力争做到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入的走访调研。

  六、走访企业简介

  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配套项目,是山东省重点工程,也是泰安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目标,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而实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占地159亩,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8万吨,其中2万吨经深度处理后,可回用于工业或市政景观。其全年处理污水1800万吨。工程采用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氧化沟处理工艺,厂区工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工程、回用水工程及附属建筑。厂外工程包括配套污水管网85公里。该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项目之一,下拨专款给予扶持,工程总投资14560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区工程投资为9372万元,配套管网投资5188万元,工程于20xx年4月正式开工,于20xx年11月27日竣工投入使用。

  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为国有企业。注册资本432万美元,资产总额947万美元,负债总额523万美元;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10809平方米;员工人数163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62人。主要产品规模:日处理污水5万吨。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

  该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为5.51%,大于本行业基准收益率4%,投资回收期14.66年(包括建设期),低于基准回收期。同时,项目的建设可大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水体,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是泰安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产,将使城市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并进一步缓解城市供水不足的矛盾,对促进泰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七、走访过程

  20xx年7月30日,我早晨8点就准时到达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并与之前联系好的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在其带领下,我详细参观了该厂。在此期间,管理人员耐心的向我讲解了该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及工艺流程等,让我了解和掌握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特点、工艺流程、设计理念、主要设计参数、各构筑物选型依据及其优缺点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参观过程中,我认真观察,仔细聆听,积极思考,及时提问问题请他帮忙解答。理论联系实际,受益匪浅。

  (一)氧化沟工艺流程图

  调节溢流堰的高度改变沟渠内水深,进而改变曝气装置的淹没深度,使其充氧量适应运行的需要。淹没深度的变化对曝气设备的推动力也会产生影响,从而可以对进水流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二是通过直接调节曝气器的转速:由于机电设备和自控技术的发展,目前氧化沟内的曝气器的转速时可以调节的,从而可以调节曝气强度的推动力。

  4、简化了预处理和污泥处理

  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都比一般生物处理法长,悬浮装有机物与溶解性有机物同时得到较彻底的稳定,故氧化沟可以不设初沉池。由于氧化沟工艺污泥龄长,负荷低,排出的剩余污泥已得到高度稳定,剩余污泥量也较少。因此不再需要厌氧消化,而只需进行浓缩和脱水。

  八、走访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我只在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短短一天的走访调研,但我却学到了很多知识。非常感谢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给我提供这样珍贵的走访调研机会。这是我们大学生涯里精彩的一章。

  这次走访调研是对我们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全面的升华,是一次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走访调研我对自己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感觉到自己所学的强弱所在,了解到理论和实际生产中的差距,同时对我国现代污水处理技术、监测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不仅为自己的毕业环节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参考,同时也为自己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走访调研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污水处理的重大意义,增强了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作为一个未来环境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自己所背负的任务有多么艰巨。这次走访调研不仅强化了我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我的综合职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技能、爱岗敬业的品质,从而为今后能承担技术工作、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深入企业的走访调研过程中,通过与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我认识到:我们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专业,很多企业都需要我们环境工程的专业人才来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污水处理厂就是我们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一个很好的就业场所。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非常欢迎我们青岛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到其工厂就业。同时,他还就我们学校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例如:多鼓励学生积极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等进行参观实习;要求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在参观的最后,我热情邀请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到我们青岛农业大学进行宣讲及招聘工作等,该厂表示非常乐意接受我们学校的毕业生。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在深入企业的走访调研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同时,我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回报社会。

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篇10

  20XX年7月,在学校领导和全校教师的信任和关心下,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后备干部,在20XX年秋季学期,学校领导为了锻炼和培养后备干部,安排了我负责办公室、支部、绿色学校工作,并且担任三年级美术教学。在这一学期里,我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认真的去了解和学习学校的管理,虚心的向学校领导和教师请教,积极的投入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去,为学校的管理向领导纳言献策。根据县局关于后备干部的文件精神,在本期,我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和调研,特别是学校的教学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方法

  一是听取一线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及措施,二是深入课堂听课。主要看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功,新课程理念的贯穿,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是走访部分师生及学生家长。主要了解学校管理、常规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教学工作状况、教师工作责任心、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等。四是查阅各类资料。重在掌握过程管理是否精细化。

  二、存在问题

  1、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当前体制的原因,部分教师安以现状,不思进取,缺少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没有危机感。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只满足于“出满勤”,不关注教学效果;有的评上高级职称或者高级职称的教师,涨了工资,就不想上任务较重的课;有的不愿当班主任等等。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

  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部分教师“向45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教学常规管理抓得不细、不实教研组、教师工作计划审签、单元过关抽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师听课评课辅导检查等,管理还不细致,不实在。

  5、学科教师不配套

  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局部有缺额如综合科普遍差专业教师,学校不得于采取其他教师兼课的办法,弥补部分科目教师不足,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6、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不足,设备数量偏少,目前唯一的微机室由于电脑绝大部分损坏已不能使用,学校只有一台投影仪,并且没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1、深化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真正以“绩”兑“资”

  一是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益。二是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

  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

  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改变现行只提要求,不问结果;不认真学习,冒报学分的现象。

  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科研经费奖励机制。

  四是认真解决一些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3、完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加强学校教学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采取过程奖励和结果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学校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4、强化教学工作指导

  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二是深入调研,掌握情况,了解教师需求,提高指导针对性;三是结合学科实际,组织学校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5、加大投入增添教学设备

  在加强学校校舍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设备的投入,以满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家长及社会的迫切要求。必须努力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狠抓落实,团结拼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育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篇11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妇女既是脱贫攻坚重要的工作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如何引导农村贫困妇女这个特殊群体,坚定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把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必须充分考虑贫困妇女的特殊性,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扶贫措施,切实提高妇女扶贫脱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把她们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我建议通过加强家政服务培训来拓宽妇女脱贫致富的路径。

  一、大好前景与市场空缺矛盾突出

  家政服务业不仅会直接带动内需扩张、社会稳定,还可以促进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热点形成。多数家政服务业以困难家庭妇女为主要就业者,以满足社会危困人群及其家庭需求为重点,以帮助中高收入家庭提高生活质量为新增长点,带动中低收入者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重点惠及解决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和潜力领域。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乡家庭家政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家政服务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新华社等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我国老龄人口超过1.38亿,大约90%的老人是居家养老,加之“二孩”政策的落地,育婴问题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劳动力已占农村劳动力的45%以上,但由于缺乏技术、缺少致富的门路,妇女劳动力无法和蓬勃发展的家政服务业有机融合,成为这一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拿xx举例来说,全县现有贫困人口14195户37307人,其中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妇女有8769人,家政服务业劳动力储备可谓是资源丰富,但全县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仅有1800余人,其中贫困妇女只有700余人,供给与需求不平衡。而且家政服务业准入门槛不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体系不完善,这些都成为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阻碍,使得家政市场缺人现象始终存在,空有大好前景,难以持续壮大规模。

  二、xx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xx的家政服务业发展有十年左右,截止20xx年底,xx在工商局注册成立的家政公司大约有8家,还有一些没有经过注册也在做家政的大约有15家。大部分家政公司的经营业务是家庭保洁类的,对于月嫂、保姆、病患陪护、养老服务和小学生托管等需要技术含量的业务占比非常小。很多公司都是一张桌子,一个电话,几个熟人就开始做家政,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没有保障,价格标准也是参差不齐。据不完全统计,xx家政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是35—55岁之间的农村女性和部分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及灵活就业者,有80%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且很多家政服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

  在市场需求及收入方面,xx的家政服务员、月嫂可谓是供不应求,月收入基本在1800——2500元左右,如果到xx、西安等外地就业,每月收入可达3000-5000元。今后家政服务业的市场需求,还将会越来越大,而且专业化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高,持有中高级资格证书的月嫂、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等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目前xx具备开展家政服务培训教学资质的学校仅3所,20xx年全年共培养家政服务员1067名,市场缺口还很大。

  同时,xx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中还存在着其他一系列问题:一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素质家政从业人员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贫困妇女文化素质较低,劳动技能单一,缺乏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三是家政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广大妇女群众反映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其原因是做家政人员怕丢面子,怕受歧视,宁愿到工地打小工,也不愿做家政员的陈旧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和影响家政业的发展。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大针对贫困妇女培训的经费投入。通过职业培训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再就业基地,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培训对象以贫困家庭妇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为主,以增强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为目的,希望政府积极引导,在针对贫困家庭妇女培训方面加大经费扶持力度,充分调动行业、家政服务机构和培训学校的积极性。

  2.强化培训提升素质,打造专业化的高素质家政人员队伍。家政培训要以市场服务需求为导向,培训内容要紧跟形势,不断更新,要与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相衔接,既要关注基本的服务项目,又要逐步涵盖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同时,严格进行资质鉴定,切实打造一批专业素质强、业务技能精的专业化家政服务队伍。

  3.加大对家政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小微型家政服务企业,广泛吸纳贫困户、下岗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企业进行补贴扶持和税费减免,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吸纳更多的贫困妇女就业增收。

  4.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家政服务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其发展和壮大需要全社会的正确认识和支持。通过现有的各类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家政服务在“方便大家,便捷生活”方面的特殊作用,提高全社会对家政服务行业的正确认识,为家政服务树立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鼓励更多的贫困妇女和下岗失业妇女加入到家政服务队伍中来,早日脱贫致富。

  5.加强家政服务就业信息发布。通过县上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多渠道为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并通过网站、广播、报纸等方式广泛宣传,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扩大家庭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群体。

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篇12

  响应上级组织号召,我校自6月份开展“下基层、访民情、听民意、解难题、促和谐、保发展”活动动以来,根据市县各级组织的意见,由校长廖善星、书记郭惠勇等5人组成调研小组,在组长的率领下,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就拟定的相关内容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走访了割畲村、慈悲村、朱地村等五个自然村。本次调研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我们主要通过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各类典型对象、到田间地头并进村入户与农民交谈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村情村况。

  一、走访挂点帮扶对象概况

  割畲村距离宁化县城区60多公里,与所在的安远乡政府所在地相距15公里,与江西广昌县塘坊乡毗邻的偏远山村。是自然保护区——牙梳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村共6个自然村,400余住户,1600名村民;耕地面积2500亩;山林面积27000亩,其中14000亩划归“牙梳山”国家自然生态保护林。xxxx年人均年纯收入约4500元。收入主要是种植烤烟、冰蓝芋、莲子和水稻,自然保护区补助款,300余人在外打工工资。村财年收入不足20000元,收入主要是自然生态林的一小部分补助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穷山村。村级两委组织今年完成换届工作,机构健全,共有30党员,党员老龄化突出,支委人员年龄结构较合理,两委主要干部对摆脱目前较为落后的经济现状和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满信心。

  二、调研基本情况

  1、走访主要对象。这一次下基层调研,我们走访慰问了三类对象,一是困难老共产党员;二是慰问特困户;三是慰问孤寡五保人员。在朱地村,我们走访了1974年入伍,1978年入党的老党员谢xx同志,他早年丧偶,又患有较严重的支气管炎,与独子谢世雄相伴生存,35岁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由于家庭贫困至今没有娶上媳妇。但谢xx同志始终不忘党的教诲,保持着党员军人的气质,能大力支持村两委工作,并能力所能及地做些村里修桥补路的善事,在调解村民矛盾方面有较高威信。在朱地村我们还走访了87岁高龄左眼失明的五保人员谢太荣;体弱多病生活困难的王立兄村民。在割畲村我们走访了特困户谢学桂一家,家里共五口人,但只有其妻黄xx是正常人,谢学桂本人有腿疾干不了重活,儿子和媳妇均为聋哑人,的9岁孙子又患有癫痫病,至今没有上学。还有因公致残且被丈夫遗弃的的张连香、还有因中风导致下肢糜烂性溃疡常年无法行走的王启良。同时还走访了一些发展经济的带头人等。每到一处,工作组都能与村干部和群众深入交谈,或与群众一起参加劳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对困难户嘘寒问暖,亲切询问他们生活、身体情况,了解其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以及子女教育就业情况等,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并给每户送上300元慰问金,鼓励他们要有生活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在党的帮扶下走出生活困境,创造新生活。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群众对党的政策是拥护的,对“大走访”活动是肯定和支持的。

  2、村级财务运行紧张。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割畲村的村财比较紧张,缺少村级企业的支撑,从以往来看,整个村财年收入有时还不足20000元,今年换届以来各种欠费达3000多元。

  3、两委班子有一定战斗力。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村村干部的配置比较合理,班子运作情况正常,村干部之间能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主动,工作热情较高,能较好的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能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制订富民帮扶工程计划,经常上门开展活动,通过帮助了解市场信息、提供致富信息、介绍就业门路,与农民接对交朋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来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示范户发展壮大,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出了较强的活力。但也有个别村干部有时对集体决策理解不够,在工作中出现分力情况,造成工作较被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割畲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村里超过一半的山林被划为自然生态保护林,农民失去了靠山吃山的大部分根基,政府补助款较少,每亩每年补助11.6元,其中35%还要用于保护区的管理费用,到村到户钱不多,村里、村民得到实惠有限,对政府的意见也比较大。

  二是拆点并校后,造成100多小学生上学困难。全村小学生甚至是学前学员都要到5公里远的营上学校上学。路程较远,没有校车。学生早去晚归靠租用私人运营的面包车。

  三是村部借用原来的小学校舍办公,建构不配套,功能不齐全,且年久失修,条件简陋,不利于工作开展,急需筹措资金对村部进行一次整修。

  四是用水困难。大部分自然村没有修自来水,个别村子修了自来水,因资金问题基本上是半拉子工程,没法用或不好用。

  五是有4个自然村没有闭路电视,大部分村庄手机通信信号不强。

  六是村里因难户较多,其中残疾人家庭和五保户等特困户就有5户。村财收入低,增收潜力不足。

  七是年青党员基本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老党员大多卧病在床或基本失去劳动力,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带领乡亲致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八是基础设施需要加强。村里还有约1.5公里的泥巴路没有硬化;人口密集居住区的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影响村民生活质量,现急需装置约30个垃圾箱和添置一辆垃圾转运车等。

  九是机关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有群众向我们反映,现在政府机关干部下基层次数比较少,和群众直接面对面的机会更少,无形中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不利于干群关系。

  十是农户负担尤其是隐性负担加重,降低了农户实际收入。比如说撤点并校后无形中加重了农民负担;高昂的非义务教育开支;人情交往、封建迷信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支出负担重等。

  十一是村务公开要进一步做实做好。

  村务公开,农民最想了解什么?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有侧重点的向群众进行了了解,调研结果显示:被访的群众都赞成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农户对村务公开的普遍看法是:通过公开村务,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防范了部分村干部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使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增强。从调研可以发现,村务公开中农民关心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财务公开的相关内容。因此,做好财务公开工作,保证公开内容的全面与真实,才能真正给村民一个明白。

  十二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处于空白,需要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挖掘生态资源,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四、几点思考

  通过调研,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做好帮扶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觉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要进一步做好“身到心到”的调查走访工作。要抓住关键,全面掌握基本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割畲村存在的矛盾和突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准工作的突破口。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帮助群众克服自然生态保护林给自己带来的暂时困难,理解生态保护的宜居环境的长远利益。帮助群众正确理解政策。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协助解决拆点并校带来的孩子上学难的暂时困难。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和充分利用职校的优势,引导挂钩村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接受技能培训,逐步让家长和孩子形成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事业的理念。特别是困难家庭,学校可给予全免费接受特色专业、强势专业和企业订单专业学习教育的优惠政策。让群众确确实实享受到帮扶益处。同时有重点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五是要对困难群众实行结对帮扶。动员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等形式,一个支部联系一个困难家庭,引导一个或几个干部、党员、老师联系一个困难学生或残疾、五保户农民进行实实在在帮扶活动,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六是学校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挂钩村所在地的实际困难,为割畲村的公益事业给予适当的物质和资金帮助,力所能及办些实事。学校争取能办到的及时办理,不能办到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加强对割畲村的扶持力度。

  七是要帮助村两委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ahwmw.com/zongjiebaogao/227338/

《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报告(通用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